龙潭的故事
龙潭的故事
马桥古驿道不远处,有一个令八百里樊湖震耳欲聋的名字叫“龙潭”。这里流传着明朝朱皇帝派人到此挖“龙脉”的故事, 朱元璋当了明朝皇帝之后,他怕别人夺他的家天下,不但大肆杀戳功臣,还派游方道士到处挖“龙脉”
相传,明代洪武初年,朱元璋圣驾武昌樊湖清峰山,朱元璋登峰远眺,只见樊湖入江之口西端片祥云笼罩,气象万千,似有龙腾虎跃,不觉大吃-惊,问其左右,刘伯温博学多才,精通道学,又懂阴阳,忙奏曰:“陛 下,此处是八百里樊湖的出口,龙卧深潭之处,三百年后必有王者出入。”刘伯温指点江山,说这八百里樊湖入江之口是樊口,樊口有樊山,山川形胜险要,气势磅礴,有王者之气。古有“龙蟠凤集”之说,吴王孙权曾建都于樊山东端下,改鄂县为武昌,后移都于建业。这樊口、樊山似如建业的石头城“虎踞龙盘”,当年孙权要是不从武昌移都建业,霸业必成。朱元璋日:“ 刘爱卿这如何是好?”刘伯温略有思索,答日:“陛 下不是要兴建都城吗?已有十几年了,现在该定下来。要压住龙头,得龙气,必在此建城。昔吴王孙权在此建了座城叫梅城 (遗址在离龙潭只有五里之远的新港小学)。这梅城的龙潭是吴王孙权的水军船泊之地,又是座水城。据说吴王孙权与葛仙公葛玄有旧,这里建梅城是否是葛玄出的点子,不得而知。十分可惜的是,他当年要是在此填湖造城,那就好了。”说得朱元璋既点头,又摇头,叹息道: “这工程太浩大了。”远望着这湖连天的地方,又日:“昔日三国吴 ●陆凯有‘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宁还建业死,不止武昌居’ 的童谣。我看并非如此,我是才饮建业水,又食武昌鱼。武昌是个山美、 水美、鱼也美的好地方。交通十分便捷,通江达海,既是八百里要湖要塞,又是藏兵之地武昌江主美如.... -再感慨之后,朱元有臣摆写回京建业。后来,朱元障挡不住“宁饮建业水”的诱感,还是在建业(南京)建s新都城紫禁城,这紫禁城却也是建在一片湖泊, 燕子飞抑,麻雀成群的燕雀湖。填湖造城,工程十分浩大而又繁重。但是,这里却也是刘伯温和他的师傅铁冠道人选的地方,也是藏“龙”之地....
朱元璋忙着填湖造城,这里比武昌“龙潭”填湖造城的面积要大,工程还要浩繁。武昌“龙潭”这个地方,他时刻也没有忘记,却又有一番动作,密派了一位游方道上到武昌。这位领了¥命的游方道土这天来到湖北武昌,位于马桥古驿道南向樊湖六里处,叫龙潭的地方,他纵目观看,只见那坦荡平原中,有道若隐若现的山脊,其势南北走向樊水,蜿蜒约十余里。头部起于一个洪姓茅屋的东侧,有-座隆 起的小山包, 山石呈紫红色。道人暗自称奇,此乃中华龙脉之所在,是一个能降诞“真命天子”的地方,只是夜相尚未见到斗、牛之间有何征兆。
于是,道士借与乡民做法事的机会,经常来往于附近垮中探听虚实,却毫无异常迹象。这天,他在洪姓屋后的塘边洗脚,偶然向塘中-望,只见日光直透清碧如镜的池水,把在塘底的两块磨盘般又大又圆的青石,映照得金光四射。道人-阵惊喜,这正是“龙眼”啊!他举目向东望去,只见水塘对面有一间破烂不堪的茅屋,屋顶还卧着一只黑犬。 他拿出罗盘核对了一下方位,决定去拜访那间茅屋的主人。
道人装做讨水喝,敲开了门户,一个憨乎乎的汉子迎了出来。原来这户人家都下田畈劳作去了,只留下这位寄居在这里的苕大舅看门,道人凭着三寸不烂之舌,毫不费力地从苕大舅嘴里套出了实情。原来这茅屋虽然是破旧不堪,却从不漏雨,还冬暖夏凉;每年母鸡孵小鸡,都是十五天出小鸡:又是虫不生、老鼠不到的地方。更为奇怪的是,苕大舅的妹妹嫁来这家后,怀孕三年至今尚不见解怀。原来里屋房间里还睡着怀孕三年未解怀的苕大男的令妹。
道人了解到这些情况后,他而露喜色,不管主人同意不同意,喜欢不喜欢,就在堂屋里寻找起来,他终于在两只反扣着的破箩管下找到了“龙角”,这“龙角”也不过是两只探出地面才尺把高的石等。上截乳白色。 下部铁青色。道人抬起腿,使劲踢了一脚,那龙角却丝毫不动。道人恼了,他立定脚跟,口念咒语,挽起衣袖,想将龙角连根摇起,不防两手突然象被火烙了一下,疼得他叫了起来,低头看时,手上早已起了几个大血泡。原来这龙角竟自燃烧得遍体通红,痛得道人叫声不叠地退出门外,惹得苕大男哈哈大笑起来。
那道人惊魂未定,忽然看见屋脊上的那只狗,如同一只黑虎,虎视眈眈地望着他这位不速之客,他刚才不检点的行为,若是激怒了苕大舅,他-声“狗” 唤,必遭狗咬,后果必将是血肉淋漓.---他眼珠转,心生毒计,装出关切的笑脸,假猩猩地对苕大舅说:“ 令妹不生孩子,全是这条黑狗作怪,要是把它打死,你就能抱上个白白胖胖的小外甥。”苕大舅信以为真,忙搭梯上屋,把那头黑狗抱下来,几扁担便打死了。
这天晚上,道人果然看见洪氏屋中有道紫红色的光柱冲天而起,直射斗、牛之间,把星映衬得暗然失色。
道人不胜惊喜,忙扬鞭催马,连夜驰往京都,将此事告禀皇上。原来那只黑犬本是“黑虎”星临凡, 它的影子投向长空,便是朵疑然不动的黑云,将洪氏湾子造薇得严严实实,使“真命天子” 能平安降世。朱元璋-”听此言,不觉大惊失色,急问如何是好?道人说只要挖断“龙脉”即可,不必大动干戈,并如此这般地献计一番。
第二天,道人领了圣命,带着化了装的御林军,打着“疏浚湖港”的幌子,到龙潭径这里开挖了条水港。 在道人的指点下, 水港挖在龙潭径上。水港开通了,这“龙脉”也就挖断了....
再说洪姓茅屋后那眼水塘,自“龙脉”被切断之后,那水便-天天浑浊起来,不复清亮如镜了。那茅屋间的两支“龙角” 也日益萎缩下去,直到完全重进土里。苕大列曾用锄头挖拥过三尺深,连影子也不见了。那茅屋已和寻常百姓的住宅没有什么两样,不再是得天独厚了。那少如在怀孕三年又六个月后,生下一个胖小子,不过后来没当上“真命天子”,却长成了个五大三粗的庄稼汉。
再说这龙潭径龙脉斩断后,龙潭径附近“竹林”的地方,原长满了青翠的竹子,后来全部枯死了。竹竿爆裂后,人们发现每根竹子,从下往上倒数第一至七节空节里面,都刻着一一个手拿武器,骑在马上的武士,可惜人马都已闭上了双目,不能替那未出世的“天子”去驰骋沙埸了。这就是这里脍炙人口的“斩断龙潭径,气死竹林骑”传说的由来。这里的龙潭径垮、竹林骑垮也因此而故名。
在道人罗盘方位的指点下,还在不远处的大湖开挖了“破港径”,故这里又叫破港径垮:这龙潭挖断龙脉的水港,人们后来架了一座桥, 叫大径桥,现在渐变成大胜桥:为了安抚“龙王”,村民又在龙潭建了座“龙王”庙。(此庙解放后,即1950年以后拆掉了。)
十分蹊跷的是,在龙潭龙头的地方洪姓垮子,阴阳先生说,此垮不能姓洪,这龙头的地方姓洪,有洪福齐天的寓意,又是要出真命天子了。后来不知什么时候,这洪姓垮子不姓洪了,出现了两个垮子,即崔家坞、汤家垮。让这龙头生“蛆”(崔), 使“龙”不得安宁。还不仅如此,又用“汤”水烫,这“龙”也就彻底地完了。这是历史的“玄机”,还是大自然的奥秘。一时说不清楚,也道不明白。
“斩断龙潭径,气死竹林骑。”这失望、失落而又无奈的歌谣,在这本应是“帝王”之乡里,人们年复一年地唱下去。这“歌谣”唱得遥远,这忧怨拉得悠长!说也流泪,唱也累,唱哑了嗓子,流干了泪!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痛恨朱皇帝的思绪已经淡忘,心灵的创伤随着岁月的流逝也已逐步抚平,不再希罕什么“皇帝”了:这里家家养猪,已不再拿“猪”出气,也不再绝望地喊“杀猪”、 “卖猪”之类的咒语。现在崔、汤、洪、朱、万、昌、刘、姜等姓人家,和睦相处,开始利用祖宗留下的文化遗产,搞农业大开发:挖渔塘、建农庄、田成方、树成行...住楼房,坐“富康”,还办起了旅游的“龙潭山庄”,共建美好家园,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斩断龙潭径,气死竹林骑。”这六百年的民间歌谣,历史地演绎出了崔汤村、龙潭村、大湖村三个行政村。又有崔汤村的崔家坞、汤家坞,龙潭村的龙潭径博、竹林骑璃,大湖村的破港径坞等五个博子。
是这些故事戏说了“龙潭”,还是这些无法破绎的古村落群,传奇了《龙潭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