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边漫记

文/李世翔
        定边、安边和靖边,称“小三边”,都是陕北明长城防御戍堡之称。明长城在陕北境内有一千余公里,加上战国长城等,陕西因此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长城大省。
         明长城从宁夏盐池县进入陕北定边县境内,经定边(安边)、吴起、靖边、横山、榆林、神木和府谷等县市,东至黄河出陕西境,明代整个陕西北部防线归榆林镇管辖,榆林镇也可称延绥镇,1473年从绥德移榆林,称榆林镇了。
         苟池和花马池,是定边县重要的两个产盐池。虽然盐池县又称花马池,但是花马池却在陕北境内,这让盐池县多少有一些尴尬。
         苟池和花马池基本呈南北分布,中间间隔不足五公里。各自面积20平方公里左右。自汉代,这里就开始开采食盐,两千多年来,源源不断的食盐供给着周边几百平方公里的地区需求。
         对于宁夏北部和陕北存在两道明长城,通俗叫法为大边(头边)、二边,但是这两道边墙,究竟先修的是头边,还是先修的二边,各路专家众说纷纭意见不一。
        在实地勘察中,位于定边县周台子乡西侧一高地处,有一烽燧遗址,只是已经和秦汉烽燧一样,成为一个圆形的土包了,二边长城在这里拐了一个九十度的弯又朝南而去了,是不是和头边汇合,不得而知,因为地面实在找不出长城的痕迹了。拐弯处的二边长城,不见了墙体,就看见两道低矮的土埂,中间相距三十多米的样子,边墙为何修筑成这种模式呢?双道长城,在汉长城出现过,河西弱水河畔,就发现过双道长城,莫非明长城就在以前长城基础上复修了长城?而从这个拐角处的烽燧现存状况上,也不是明代所筑,至所以联想到在宁夏东长城外侧发现大量的秦汉瓦砾和戍堡遗址,可以认定这就是秦汉或隋修的长城遗址。 
        每次去定边,总思考一个问题,明长城头边为何从两座重要的盐池中间穿过。盐做为一个重要的战略物资和生活必需品,自古以来为官方控制其生产和销售。尤其在古代,拥有一处天然的盐池,就拥有一处取之不竭的聚宝盆。而大明却为何把一处聚宝盆,仍在墙外了呢? 
        苟池和花马池,冬天别样的美,四周静悄悄的不见一个人或者听不不到一个声音,时间仿佛静止。只残留一堵北城墙的盐场堡,几百年来守候着盐池。镜子一样干净的湖面,分不清是一层冰还是一层盐,不是湖边一座座金字塔一样的盐堆,真以为是西部草原上的湖泊。
        可以这样假设一下,明初,长城仍然沿着旧长城增筑,不过墙体比较单薄,这种单薄的长城在宁夏和甘肃很容易找到,所以把两个产盐的池子都包进来,后来面对草原民族的不断反对和侵扰,因为他们的人和牛羊也需要大量的食盐啊,后来可能经过大小不一的械斗和谈判,将两个池子一分为二各占一个。这块边界线勘定以后,明代大兴土木正式筑头边长城,高大厚实,戍堡林立。
        即便是这样,每年秋天马肥人壮的时候,游牧大军骑着战马挥舞着弯刀,呼啸而来,烽烟没有散尽,他们就满载粮食和物资呼啸而去,朝廷就督促年年忙着秋防,忙着开挖壕堑,忙着规划增筑二线三线防御体。
        陕北的长城,可能因为土质沙化比较严重,保存现状差于宁夏和甘肃,长城经过定边安边,继续南上,沿着丘陵的边缘东行了,其实靖边新县城历史比较短,在长城外侧。这一线就是黄土高原和毛乌素沙漠的交汇之地,中间一大片狭长的平地,古代应该是不毛之地,没有什么利用价值,而今漫山遍野的“驴头”在努力工作,地下蕴藏的,不是石油就是煤炭。
         安边五分墩,今年秋天跟着徒步100团队去过,那天雨很大,没有看过瘾,这次专程去看看,五分墩是长城沿线较大的墩台之一,四周有完整的坞墙,墩台高近二十米,方圆十多公里皆可见。这几天天气很给力,夕阳西下的时刻,五分墩披上金色的外衣,尤为壮观,是我的运气真好!
        每一个地方,总有一些美好的风景让人留恋,总有一些不为人知的秘境需要去探索。这里当初也是北宋和西夏来去拉锯争夺的地方,对于当年北宋和西夏在这里修筑的大量城堡,目前似乎很少有人去关注。因为时间的原因和路面积雪,大致去看了几个古城遗址和一段战国长城遗址,顺便采集了古遗址瓦砾等标本,待以后抽时间来详细考证吧!
         三边南部千沟万壑的水流,向北汇集到无定河,再注入黄河。
          无定河北岸,有唐宥州城和匈奴赫连勃勃王筑的统万城。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