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母亲的承诺是每个男人一生无法释怀的羁绊《童年的许诺》

根据法国著名作家罗曼·加里的自传体小说《答应我》改编,一位强悍的母亲将自己的儿子塑造成伟大男人的故事。虽然我个人的立场非常不同意这位母亲的教育方式,但是电影中的母子之情非常感人,给8分。

罗曼·加里是出生在俄国的犹太人,7岁时跟随母亲来到波兰。母子二人相依为命,生活虽然困苦,母亲却坚信儿子长大之后会成为作家,军官,法国大使,一位成功的伟大男人。

在波兰时期母亲经营了一家时装缝纫店,勉强可以维持生计不算富裕。对小罗曼·加里的教育投入母亲毫不吝啬,贵族礼仪,射击,音乐,表演,写作一连串的素质培养,为罗曼·加里的未来储备能量。

七年之后缝纫店经营不善关门倒闭,母子二人来到了法国尼斯加入法国国籍。母亲靠经营一家旅店,使生活得到了改善。罗曼一边帮助母亲打理旅店,一边继续着自己的写作事业。

成年之后的罗曼只身前往巴黎的大学学习法律,不久之后罗曼意识到自己对法律毫无兴趣,于是放弃学业专心写作。在报纸上发表了一篇短片小说之后,罗曼母子兴奋异常,感觉一位旷世文豪即将诞生。可随后罗曼再无作品发表,沉迷于巴黎的声色犬马纸醉金迷中一事无成。

二战即将爆发,罗曼应征入伍成为一名法国空军。母亲满怀期待的等待罗曼从新兵训练之后,以军官的身份荣归故里。可是三百名新兵,唯有罗曼一人因为犹太裔的身份没有被任职。罗曼用一个荒唐的桃色谎言欺骗了母亲,母亲信以为真开怀大笑。

开战不久法军瞬间溃不成军,在法国政府投降之后,身染重病的母亲极力劝阻罗曼出逃英国,参加戴高乐领导的自由法国抵抗组织。罗曼在医院告别母亲之后,独自驾驶飞机飞往英国。

在战争年代的艰苦岁月里,母子二人天各一方,母亲每周坚持写信给罗曼,督促他不要忘记理想放弃写作。在母亲的鼓励下,一事无成的罗曼重拾自信,一边战斗一边努力写作。

经过四年多的奋战,战争终于取得了胜利。罗曼不仅因为作战勇敢成为了战斗英雄,同时他的处女作《欧洲教育》发表之后,蜚声英国文坛受到了评论界和读者的一直好评。罗曼迫不及待的赶回故乡和久别的母亲相见,然而等待他的却是意想不到的结果。

这部电影的原著《我答应》是法国教育部指定中学生的必读读物,其在法国的影响力可见一斑。有原著做后盾,电影本子肯定没有任何瑕疵,跨度几十年的母子之情涓涓流出,感人肺腑。皮埃尔·尼内和夏洛特·甘斯布的表演也非常出色,尤其是夏洛特·甘斯布强势母亲的形象,入木三分栩栩如生。看电影时有种回到上学时,被母亲呵斥的感觉。镜头和画面非常唯美,岁月流逝以后,回忆中带有温暖的淡淡忧伤。

对于罗曼母亲教育儿子的方式,我保留态度,我不认同这种教育方式,但是丝毫不影响我喜爱这部电影。我本身就是胸无大志的人,对于成功或者伟大的人生不是太在意,比起那些高大上的理想,我更鼠目寸光的在意眼前的幸福。努力的活好每一天,并且努力的在现有的生活中体会属于自己的幸福,对于我来说是非常不错的人生。

我本身就是如此,所以教育孩子也没法严格起来。比起不输在起跑线上的各种素质教育,我觉得挑一两样他自己喜欢的足够了,为了二十几年后的远大目标,用各种补习班替代游戏和玩耍,我想来真是无聊的童年。不断追求还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我觉得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既是人生八苦的求不得,得到一件自己想要的东西之后,还没有体会得到的快乐,又要追求其他想要还没有的东西,就会陷入永远在求,却永远不得的怪圈,人生变成了不断求索的过程。而一旦自己想拥有的东西,都拥有了之后,人生又会变得索然无味。

现实生活中罗曼·加里后来,真的成为了战斗英雄,外交官,法国大使,世界文豪,1980年66岁的罗曼·加里在公寓中吞枪自杀。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