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高校拟新增硕博点,你怎么看?

前两天,手机上推送了一则消息,“安徽省多所高校将新增博士硕士点”,并对拟新增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予以公示。

从公示名单中看到,除了中国科技技术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这三所高校之外,余下的十几所高校均是“非985、211”大学,这些“双非”高校拟新增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共一百多个。

有人表示担忧,本身就不怎么好就业的“双非”高校硕士生,如今再增加硕士点,会不会“坑”更多的人?

在我们身边就有一些“非985、211”高校硕士毕业生吐槽自己找工作的困难经历。笔者举两个例子。

湖南某二本院校计算机专业硕士生,16年年初开始,就跟随就业大军“转战”各类招聘会,看中了几个心仪的软件公司,递上简历,HR一看,二本研究生,态度就冷淡了,当然也就没了下文。大公司不接纳,小公司不想去,辗转颠簸几个月,毕业了还没找到合适的工作。后来,三个同学约定去了深圳,在深圳呆了一段时间,我没挺住,又去了上海,到一家中型软件公司做测试岗,经过这一番折腾,深感学校的“档次”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就业。

安徽某二本院校社会学专业硕士生,虽然是17年上半年毕业,但是从16年年底就开始找工作,自己是妹子,加上学校“档次不高”,本来是准备读博,但考虑到两点,一是考博的话,肯定要选一个985高校,可担心自己水平有限,成功率不大,不敢考;二是本科毕业两年后才考的研,现在都28了,年龄太大,不想再耽误了。于是,决定找份工作,安定下来,但跑了好几场招聘会,次数连自己都记不清了,很多招聘单位以“女性不适合、专业不合适”等理由拒绝录用,其实自己心理清楚,学校档次摆在那里,招聘单位看不上眼!没办法就去跟导师诉苦,在导师的帮助下去了省内某“三本”高校担任辅导员,有岗无编。

不过,笔者认为这个问题应该从两个方面来理性看待。

第一,不否定部分单位有“学校歧视”的事实,但自身实力才是影响就业的关键因素

由于长期的高校等级之分,社会上出现一些“歧视二本院校”的现象在所难免,但就算自己是“非985、211”高校的硕士生,面对那些名校硕士生时,也不应自卑自馁,实力才是影响就业的关键因素,若技术好、能力强,经过自己的打拼,获取丰富的经验之后,不仅仅会得到重用,甚至是可能是很多单位争抢的对象。

第二,虽然二本院校部分硕士生就业存在困难,但不能断定所有二本院校硕士生就业困难

二本院校硕士生就业困难只是少数人,大部分人都会找到合适的工作,所以不能把少数人的就业困难看成普遍现象。

从公示名单上看,中科大拟新增硕博点4个,安徽师范大学拟新增硕博点17个,安徽农业大学拟新增硕博点15个,安庆师范大学、淮北师范大学拟新增硕博点均超过10个。

有网友质疑部分二本高校“批量”增加硕博点,教学水平是否达标?其实,这个大可不必担心,既然已经公示,说明这些专业师资、教学等已经具备有培养研究生的水平。但有教育界人士建议,高校申报新增硕博点应该体现本校的学科优势,避免同质化。

一般来说,大学的硕博点越多,其综合实力、社会影响力就越大,所以高校会尽可能增加硕博点。而硕博点的增加并非一蹴而就,这些大学会通过招揽优秀师资、优化教学设施、提升教学水平等各种措施来增强自身实力,这些做法对高校的发展是非常正面的。

国家在快速发展,需要大量的高水平人才,很多高校把握时机,乘势而上。增加硕博点一方面会增强高校整体实力,另一方面能给社会培养更多的优质人才。

如今正在推进的“双一流”高校及学科建设,从体制上给每个高校平等的竞争机会,如果真的能顺利实施,多年之后,“985、211”标签的影响力会越来越弱,到那时,不管是“重点大学”,还是“一般大学”,都凭实力说话!

扫码关注,有更精彩内容!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