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太阳病篇——麻黄汤桂枝汤
伤寒论方
1、桂枝汤 5味
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上五味。㕮咀三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覆令一时许。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后服。不必尽剂。若不汗。更服依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服一剂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若汗不出。乃服至二三剂。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
桂枝汤条文这里就不写了,大家可以查。我就自己体会说一下。桂枝汤属于中风首方,与麻黄汤对比发明互证,一虚一实。桂枝汤有汗怕风,麻黄汤无汗怕冷,都有身痛关节痛。舌淡苔白润,但是麻黄脉浮紧,桂枝脉浮缓。
除了治疗中风张仲景还用桂枝汤治疗自汗,平时没事就出汗,这种未必有恶风,可能会有舌淡苔白润脉浮缓等见证。另外孕期,产后中风都可以用桂枝汤。当然产后虚明显,身痛,可以考虑新加汤,可以加人参加白芍,这是加减法,这就说明桂枝汤有扶正解表之力。桂枝加减法太多以后慢慢说。
桂枝汤治疗感冒自汗等不必说了。我曾治疗一例肩周炎,大概夜间疼痛,有汗,舌淡红苔薄腻,大便偏稀。药用桂枝白芍薏米桑枝川芎秦艽黑附子炙甘草生姜大枣等调理几次治愈。
伤寒大家陈瑞春老,聂惠民老等用桂枝汤加减治疗过敏性鼻炎加辛夷花苍耳子等取效,临床可以参考。另外荨麻疹各种皮肤病也可以适当加减,当然要属于营卫不和有桂枝证的恶风怕冷脉缓舌淡润更好。
任继学医案:风温案
吴某,女,63岁。1987年11月21日因晨起外出跑步锻炼,汗出去衣,至晚觉头痛头晕,鼻塞流涕,咳嗽喉痒,身酸楚,肢节不舒,动则身汗欲出而不达,颜面不红,口唇红润,舌淡红,咽不赤,苔薄白而润,尺肤微热,脉沉缓无力。病发于小雪前两日,为运气正值终之气运,为顺化之季,候反温,其病温,治宜威补,以甘泻之,以酸收之。
桂枝15克,芍药10克,甘草5克,生姜3片,大枣3枚。
服药后啜热粥以助药力,1剂而痊。
(江西中医药1988;<2> : 10)
按语:本证乃风温初起之候,由正虚外感风热所致。《温病条辩)日:“太阴风温、温热、温疫、冬温,初起恶风寒者,桂枝汤主之。”盖温病初起,虽有风寒之状,亦不可“汗而发之”,但宜解肌祛邪,调和阴阳。正如吴瑭所说:“盖温病忌汗,最喜解肌,桂枝汤本为解肌,且桂枝芳香化浊,芍药收阴敛汗,甘草败毒和中,姜枣调和营卫,温病初起,原可用之。”据任氏经验,桂枝汤不但善治虚人外感风寒之病,而且善治虚人外感风热之恙,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冬春两季感冒(风寒或风热侵袭),每获佳效。
小儿尿频案
程卫东医案:刘某某,男,5岁,1986年5月19日初诊,其父代
诉:半年前因患“尿路感染”而见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经服中药治
疗后,尿急、尿痛消失,而尿频尚存,近一月逐渐加重,每小时达3
一5次。患儿平素畏寒、自汗、有尿床史。诊见舌质淡,苔薄白,脉沉
细。查尿常规阴性。治以补肾固涩,投缩泉丸加味。服药3剂无效。
虑有自汗,故改投桂枝汤以调和营卫。方药:
桂枝4克,白芍6克,生姜3克,甘草4克,大枣3枚。水煎服,
1日1剂。
服6剂,畏寒、自汗消失,尿频减半,效不更方,继服原方10剂
而愈。
(国医论坛1988;(4):50)
按语:《素问·脉要精微论》云:“水泉不止者,是膀胱不藏也。”膀胱不藏,起因较多,虚实皆有。本案尿频兼有自汗、畏寒等太阳表证,乃卫气不与营和之征。盖卫气“温分肉,充皮肤,肥胰理,司开合”,开合失司,太阳经气不约,则外而自汗,内而尿频;又温养不得,自感畏寒。当此之时,缩固无用,唯调和营卫是为正法,投桂枝汤则使营充卫固,协调互用,是为方证相对,果获佳效。
现代实验研究:现代药理研究证实,桂枝汤方药理作用
有:解热、抗炎、抗病毒及抑菌;解痉、镇痛、镇静;改善胃肠系统功能;影响心血管系统功能,增强血液循环;抗过敏作用等。陶氏报道了桂枝汤类方的双向调节作用,本方双向调节作用的前提是建立在营卫不和这一特定病机的基础上,而且与一定的病理状态相关。双向调节的基础是桂枝汤中桂枝与芍药、桂枝与甘草、芍药与甘草这三对药物的配伍理脾胃,益气健中而实现的。主要列举了五方面的双向调节作用:①调节营卫不和而致体温偏低或升高的病理状态;②调节汗液,既能发汗,又可止汗;③调节心阳虚所致的心率异常;④调节心脾阳虚所致的血压异常;⑤调节因大肠功能失调所致的久利与便秘。探索双向调节的实质,可能是通过调营卫,建中气的途径调动机体内因对抗疾病,从而达到内环境的恒定。(陶御风,浅论桂枝汤类方的双方调节作用,
上海中医药杂志,1981(3):29)
再说麻黄汤,可以治疗风寒身痛发热等,也可以治疗风寒咳喘,因为麻黄汤里边含有麻黄杏仁所以有散寒止咳平喘之力。太阳病当中,麻黄汤是治疗风寒在表老大,也算是掌门人了,但是地位有些尴尬。
伤寒论方
18、麻黄汤 4味
麻黄三两。去节 桂枝二两。去皮 甘草一两。炙 杏仁七十个。去皮尖
上四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半。去滓。温服八合。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法将息。
为啥这样说呢?大家学习解表方剂时候麻黄汤第一个拿出来讲,麻黄解表散寒,桂枝助之,杏仁止咳宣肺协助麻黄发汗止咳,炙甘草调和诸药和缓药效。当做标杆来讲都是。可惜临床往往用不到,或者很少用。我临床时间也不短了,十几年了,就用过一次,也不是正八经用。
记得那年春末夏初,我在某集市大药房坐诊。药房门口一个摆摊六十左右大爷找我,说感冒了。早晨未吃饭,着急赶集摆摊,但是早晨大雾,蹬三轮车,出来一身汗,估计受了寒湿。自己吃了氨酚黄那敏胶囊,阿莫西林胶囊等效果不佳,虽然有汗,但是不多,身痛怕冷舌淡润。看看能否给我治治感冒。
我想有汗本该桂枝汤,但是又不多,估计寒邪未解,发汗又怕太过,怎么办。后来折中一下,开了小剂量麻黄汤一剂。麻黄3克,桂枝6克,杏仁10克,甘草3克,我记得老板收了老大爷不到三元。
乡下集市五天两次赶集,第二集也就正好第五天。老大爷又来了,面带微笑,拎着一个兜见面就说,这个小方子真好使,喝了一剂就好了。也没有出很多汗。这不我买点樱桃,你不嫌弃尝尝云云。
后来我再没有用到麻黄汤。下边介绍名医如何应用的分享给大家!
范中林麻黄汤医案
太阳证发热(长期低热)
郭××,女,24岁。北京某医院医务人员。
【病史】近三年来,常间歇性低热。1976年3月,感冒发烧,曾服用感冒冲剂、四环素等药。其后经常自觉畏寒发热,常患扁桃体炎和关节痛。腋温,一般在37.4~38℃,偶尔在38℃以上。曾查血沉25毫米/小时,其它如白血球和基础代谢均正常。注射卡那霉素后,热暂退,但始终呈间歇性发作。自1978年初以后,每日皆发热两次,体温在37.5℃上下。虽经治疗,未愈。1979年3月来诊,按太阳伤寒证发热论治,两诊热退。
【初诊】3月1日。今晨自觉畏寒发热,测体温37.4℃,畏寒发热、身无汗,两膝关节疼痛,面色正常,唇淡红,舌质淡红而润、微紫暗,苔黄挟白较腻,脉浮紧。此为太阳伤寒表实证,法宜开腠发汗、安中攘外,以麻黄汤主之。
处方
麻黄10克 桂枝6克 甘草18克 杏仁15克 二剂
【辨证】《伤寒论》云:“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此为太阳伤寒之主证。柯韵伯曾指出:“麻黄八证……重在发热身疼,无汗而喘”。本例患者未致肺气郁闭,故无喘证,其余麻黄汤之主证皆备。舌质淡红润,苔白,为有寒象,这种舌质,再加淡黄色苔,参之舌微现紫暗,为陈寒郁滞已久之征。脉浮,病在表,紧则为寒。寒邪外束,身之阳气不得宣散,故令发热。此非阳明实热,故虽发热而不甚,虽间歇性发热而非潮热可比。寒主闭藏,使皮毛闭,故身无汗。营卫阻滞,失正常之卫外机能,故畏寒。寒邪郁于经脉之间,阳气不舒,故令骨节疼痛。
此病之初,原为外感风寒之邪,虽迁延三载,但始终缠绵未解,并未传经。转来初诊时,病仍属太阳伤寒表实,麻黄证具,故不拘其日,仍当发其汗。
【二诊】3月3日。服药后,身觉微汗出,恶寒减,舌紫暗渐退,苔白滑根部微黄,脉细微缓。尚有轻微发热,病仍在太阳。服麻黄汤后,发热恶寒皆减,但现身汗出,脉微缓,营卫失和之象。法宜通阳解表,调和营卫,以桂枝汤加味主之。
处方
桂枝10克 白芍10克 炙甘草6克 生姜60克 大枣10枚 白薇12克 三剂
【三诊】3月8日。上方服三剂后热退。两日来未再低热.试体温36.7℃。膝关节偶尔有短瞬疼痛,微觉头昏,梦多,此外身无明显不适,舌脉均转正常。再少进调和营卫之剂,巩固疗效,并嘱其注意饮食起居,避免病情反复。
7月17日随访,患者说:自第二诊服药后低热退,至今未再复发,自觉一直良好。
暴发赤眼(急性结膜炎)
许世瑞医案:张某某,女,47岁,1983年4月1日来诊。于2日前突患“急性结膜炎”而来诊治,刻见双目红赤而黯,微痒不灼痛,脸浮而苍,微发寒热,口和不渴,头昏胀,二便自调。观其舌正苔滑,切其脉缓而滑。此风寒客于太阳目系之候,当发之,治以麻黄汤加味:
生麻黄12克,桂枝25克,炙甘草6克,杏仁12克,细辛12克,川芎10克,水煎服。
2剂后,目赤退去大半,余症亦减,4剂后病愈。
(河北中医1989;(1):14)
按语:暴发赤眼,热证为多,而本案口不渴,二便调,舌苔滑,脉缓滑,微有寒热,乃风寒客于太阳经脉之候。《灵枢·经脉别论》云:“小肠手太阳之脉,……其支者,从缺盆循颈颊,至目锐眦。”“膀胱足太阳之脉,起于目内眦。”风寒上客,循经结聚于目,发为本病。用麻黄汤以散风寒之邪,经脉邪去,眼疾自愈。
现代应用:据报道现在有些普通感冒,流感,肾炎水肿,慢支,小儿麻疹内陷,急性乳腺炎,产后发热,银屑病,五官科疾病都有机会。
现代实验研究:研究证明其有如下药理作用:①发汗解热作用:麻黄汤为辛温解表重剂,实验表明其组成药麻黄、桂枝、甘草全方都有解热作用。②镇咳、祛痰及平喘作用:桂枝、甘草全方都有解热作用。②镇咳、祛痰及平喘作用:实验表明本方中麻黄、杏仁均有显著的平喘镇咳作用,甘草能祛痰止咳,桂枝也有镇咳作用。③抗过敏及抗炎作用:麻黄有显著的抗过敏作用,桂枝在嗜异性抗体反应中也表现出抑制补体活性的效果。甘草甜素能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而阻止过敏介质释放,抑制速发型超敏反应。实验还表明,麻黄、桂枝、甘草均有显著的抗炎作用。(邓文龙.中医方剂的药理与应用.重庆出版社1990.1~5)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