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第149篇:为什么写作能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2020年第149篇:为什么写作能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中山市教研室/郭跃辉
这篇文章我还准备了一个副标题,叫“书于2020年骨干教师教研论文写作培训后”。加上去之后,题目显得太长了,于是就删去了。这个培训是我一手策划的,并且得到了市教研室领导、东区朗晴小学领导和老师的大力支持,在团队成员的团结协作下,培训活动顺利开展。该活动的初衷还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将我们团队的专业写作经验与心得推广给更多的一线教师,充分发挥团队的示范引领作用。活动分为两天,第一天邀请的是《广东教育》杂志黄博彦编辑和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张永璟副教授,两位专家分别从期刊编辑与写作研究的角度进行讲座;第二天是团队的四名成员进行分享。之所以不叫“讲座”而叫“分享”,一来是因为还没有达到讲座的高度,二来是他们的观点、经验未必能得到所有人的认可。所谓“分享”,拿出自己最好的东西和老师们共享,这就足以表示真诚了。市第二中学的陈姗姗老师分享了在专业写作的促进下自己从起步到逐渐成长的过程;市实验中学的张娜老师分享了入职五年以来从一名新教师逐步成长为学校骨干教师、市青年教师领军人才的经历;民众镇育才小学的钟展艳老师分享自己在课堂教学之外聚焦于“比较课程研究”的经历;东凤镇民和小学的卓汉雄老师分享了自己从文学创作到教育写作再到专业写作的转变历程。四个分享虽然还有值得改进之处(我在活动后也一一进行了点拨),但却真实再现了教师专业成长的心路历程。
当然,活动前我已经有预感,肯定会有人对教师写作有不同的看法,甚至会受到来自不同方面的指责与批评,这是很正常的,因为每个人的思维方式、认知经验都有差异。果然,第二天便收到一位吴姓校长的微信:“郭老师您好:学校老师参加完您组织的教研论文写作培训后反响热烈,但是我担心老师们都去写论文了,谁来还认认真真教学呢?培训的导向会不会有问题?”我能理解校长的焦灼,甚至感受到了校长的一丝后悔,后悔批准学校老师来参加活动。面对这种焦虑或担忧,我一时语塞。是啊,要是学校的教学质量真的有所下降,会不会认为这是老师只写文章不搞教学导致的?那我岂不成了影响教学质量的千古罪人了!我又想起了过去的经历,我读书写作也曾遇到过很多质疑,考试成绩好的时候风平浪静,一旦考得不如人意,就会有人说:“你整天不务正业,影响教学成绩了吧!”这里面就存在着一个奇怪的逻辑:只要写文章就一定没有好好教书,只要专注于专业写作,那就是脱离课堂。那我应该怎么回复他呢?正在困惑时,我突然想起了不久前我与教研室何晋中主任的对话,我向何主任汇报了我们团队运作的基本流程以及内在依据,何主任要求我写一份汇报材料,于是我便写成了一篇《为什么写作能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千字文”,全文内容如下:
经常听到学校领导或老师说,整天要求写论文,写这些文章到底有什么用?一线老师写论文,不少是出于功利驱动,例如职称评审、课题结题等。这种“为写作而写作”的态度自然不能有效促进自身专业水平提升。我所提倡的写作理念是:真正将论文写在一线课堂上!
很多教师写论文,写的是自身的经验和工作中的做法,这些当然也是很好的论文素材,但与“将论文写在一线课堂上”的理念还有不小差距。对于教师来说,最好的、最丰富的素材就是自己的课堂,就是自己上过的一节节的课,而经验和措施只不过是在课堂教学中提炼或实践的内容。放弃自己的课堂,而抓住经验和做法不放,我认为是一种巨大的资源浪费。为此,中山市教研论文写作研究组研发了“基于课例的论文写作模式”,每一期要求成员学会写四种基本课例和四种拓展课例,前者包括教材解读、教学设计、教学实录、教学反思,后者包括课标理念阐释类论文、教学理论实践类论文、教学方法运用类论文、素养能力培养类论文。
要想写好这八种课例论文,首先要有一节节好课。教师要有自己的“代表课”,才会写出优质的课例论文。假如教师上的课平常无新意,写出来的论文自然也没有参考价值了。因此,写好论文的前提就是上好课,要去研究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研究这节课的创意设计与创新实施,研究学生在这节课上的切实收获,进而研究一节课的教学效果。这恰恰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最重要的内容。
有了好课,还不足以写成一篇优秀的课例论文。如果仅仅是从经验、感受、印象的层面上分析一节课,往往会流于浅表化,不能真正从教育、课程与教学等规律性、原理性的层面对一节课进行解释。也就说,要想写出一篇优秀的课例论文,首先要有好课,其次还要有较为深厚的理论功底。天上不会掉理论,理论一定需要学习和积累,然后不断运用,才会内化为教育教学的“学理依据”。学习和积累的主要方式自然是专业阅读。我们团队规定了必读书目,主要是课程与教学论、教育心理学等方面的著作,并且规定3的倍数的随笔,即第3篇、第6篇、第9篇等,必须是指定书目的读书笔记,不少于1500字。经过这样的“魔鬼式训练”,教师就会有较为深厚的理论功底了。
有了好课和理论,其余的就是写作框架、技巧与格式的问题了。很多专家的讲座,只讲写作的选题、框架、技巧与格式,不讲好课与理论,这是舍本逐末,自然也起不到培训效果。而我们探索出的课例写作培训模式,真正从根本上着眼于教师的“写作困境”,釜底抽薪,进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我自认为道理讲得比较清楚了,但每个人的价值观、认知观不同,吴姓校长可能还有不同的观点甚至激烈的反对意见。如果是这样,我只能说让我们求同存异。如果那一点点“同”也没有的话,那就各走各的路,并且相忘于江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