扒皮醒思录(一百二十九)
转:家长百事答
什么是“超我”的感觉?享受比赛、忘记输赢的感觉。
逃避的人,从来都不是因为境遇坏,而是因为付出少。
自由不等于堕落。对于玩物丧志,方法只有一个:强制隔离。
因为这不是心理调节和个人选择问题,而是殿堂失守、全力抗魔的问题。
毅力,靠的绝不是念头打架打胜了,而是专注做事不起争斗念头。
为什么凡事要有度?
因为度是保证良性的安全绳。
有度,是给自己做个上等人的底线;
无度,是给自己做个下等人的机会;
不惑之年,不惑在哪?不惑在虚实,知:
靠信念,不凭人言;靠目标,不凭变化;
靠原则,不凭情绪;靠高度,不凭好坏;
靠真相,不凭意愿;靠态度,不凭能力;
靠规则,不凭道德;靠心安,不凭长短;
靠引导,不凭要求;靠氛围,不凭自觉;
靠热情,不凭权衡;靠心志,不凭算盘。
说“人活一口气”,这口气是什么?是赌气气愤吗?不是,是志气。
那么为什么有的人的志气是一时的,过会就吃喝玩乐去了,而有的人的志气却坚持一生呢?
因为“节点靠志气、过程靠热情”,那么热情怎么来呢?自知长处、自证路通、自喜进步、自信我行。
热情,从对自己长处的挖掘、践行开始。
其实,所有的果断、勇敢、坚持、努力……都因为心里已经想通了路,看到了赢的可能;
而所有的逃避、慵懒、犹豫、怯懦……都因为心里一片茫然和无知,认定了输的可能;
而心里的路如何通?专注、热情。
有咨询者问:总在坚持却总失败,自己极度怀疑自己的能力,是真的该放弃吗?
答:
一、能力,众生皆具。虽起点因禀赋而有不同,然终点因努力而尽相同。
二、不专注,始有想象,想象多,则恐惧甚。此惧非能力问题,是专注不够、杂念太多的问题。一心杀敌者,只问敌在何处,可知惧在何方?
说“小胜靠才,大胜靠德”,这个德是什么?只是替他人着想吗?不,准确的讲,德行是为他人负责的整体能力,能够为多少人负责,就有多大德行。
何谓死亡模式?
悲观、自欺、模糊、懈怠;
何谓崛起模式?
乐观、真实、明确、紧迫。
得意时、无趣时、赌气时,燃起的野心只是幻想心,因为其不负重,如浮云飞天上;
磨难时、低谷时、沮丧时,燃起的野心才是真野心,因为其能撑起压力后奋飞长空,是力量无穷的生命体。
本源为一;
极点分二;
构成是三;
变化有四;
此之谓数术。
“给自己定目标”---这话听起来简单,但这能力却只是少数人才有的。
因为这需要几个要素:一、要有获得某个结果的野心,这是方向。二、要认为自己的长处对这事做得来,这是自知,是原点。三、从原点出发沿着野心的方向,找到最近那个落地点,觉得可实现,这是目标点。满足这三者,目标才定下来,缺哪一个都不行。
大多数家长的育子状态可以用三句话代表:
一、孩子涨脸我高兴;
二、孩子丢脸我愤怒;
三、多次失望我放弃;
觉得我们自己是万物之主,则一切关于我们的规律都难以思考,因为万物之主是玄妙的、是无限的、是不可解析的。
而把我们自己当成AI产品,则一切规律都轻松可见,因为产品一定有属性、有界限,可以被解释、被说明。
何为情商?同理心+利他心。
有同理心知他人感受和需要,用利他心安抚他人感受、满足他人需要,前者是看到,后者是做到,满足这两点,是情商。
若只有同理心,却不行动,只是敏感。
若只有利他心,却无焦点,则是盲行。
马云就是当代最励志人物:
总被国家虐,路总被堵,但从不言弃;
总是很乐观,总被唱衰,但总创奇迹。
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什么样的呢?社会伸出一只大手叫“机制”,他定位了每个人的人生,不管你是谁什么喜好,必须跟队伍走,否则必被唾弃。然后我们这些做父母的伸出我们的小手配合着“机制”去支配孩子的人生……貌似一切是选择,其实一切无选择,都紧紧地被“机制”这只大手掌控。
而智慧的本质,就是挑战权力。就是在一切别无选择时,创造出生机勃勃的新生。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孔子这句话在育子上亦适用。对于孩子,何为身正?积极和睦、张弛有度。何为不正?慵懒享乐、恶语相向。
那么,孩子的“身正”怎么来的呢?引导、善待、保持关爱。孩子的“不正”怎么来的呢?纵容、批评、无关爱模式和状态。
已经不正了,怎么改?求同、求和、明确方向、隔离漏点,建立和谐态、保持和谐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