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治家格言》与现状参考 || 作者 马彦明
朱子,字柏庐。生于清末明初,江苏昆山人。他所著的《治家格言》,后文简称《家训》被近代推崇为"修身,齐家"之座右铭。
迄今四百多年后的今天,是个一日千里的新时代,新气象。朱子的治家理论是否还管用,能否对症下药。下面我简略地择言参照一下,供大家寻味。
众所周知,一个家庭最初的基因都是父母,兄弟,妻子组成的,所有的利害冲突由此展开。《家训》是这样说的“听妇言,乖骨肉,岂是丈夫。重赀财,薄父母,不成人子"。兄弟之谊,骨肉相连,古有上阵亲兄弟的记载,而杀敌父子兵也是个不争的事实。看来,临阵面对死亡的时候,基因纽带所爆发的凝聚力的确不容小窥。除此外,就只听“少时是兄弟,大了各乡里”,“十字路口再相见,各走一半"等等。每个人都有自已的生活选择,走自已的路,是每个人任重道远的跋涉,这些是不容李代桃僵的。但是,每个人的能量不同,所过的征途并非一马平川,坎坎坷坷,或天降厄运。始料未及,不遂人愿者十之八九。到那时了,靠山山倒,靠人就自然就想到弟兄了。而投奔后的结果,是一脸茫然,不指点迷途,无怜悯心,或以妻子的脸色,听之任之,找托词,搪塞大小事务。虽有“弟兄是好弟兄,单怕差八五姓人"的俗语开路,我认为,恐怕就不是好弟兄。不能总拿女人做挡箭牌说事,最下可以证明你是个无能的人,而无能的表现是各式各样的,这只是一个代表面,而且可以推进,你的作为不管任何场所,都是不靠谱的,是民俗谚语里"黄蜡灯后立不住人"的类型。而父母是每个人的再重天地,有天高地厚的恩情。“养儿防老,积谷防辰"。年轻有为的时候,自食其力,并节衣缩食地拉扯每个子女成人。到老了,丧失劳动能力的时候,已手头拮据,力不胜负。继而因疥癣之疾,兄仇弟,弟恨兄,祸殃魚池,把共有的老人束之高阁。相互扯皮,装聋作哑,冷漠如霜。而这样形同陌路,轻装上阵后的家境是否蒸蒸日上耶。《家训》说,“刻薄成家,理无久享。伦常乖舛,立见消亡“。在利益上,父母,弟兄之间都不念肌肤手足之亲,没有唇亡齿寒的概念。铁公鸡不拔一毛,可想,对于社会上的任何交往,无非是斤斤计较,唯利是图。这样刻薄的家运是不昌的,它没有人脉的寄托,更没有相得益彰的因果基础,危如累卵。这只是家庭常见的利益冲突。还有伦理道德上,才是振兴和消亡的第一因素。家庭叔侄翁媳,应法肃森严,上下有节有度,犹如金字塔,不可以姿意妄为,它不同于利益纠葛。说“倫常乖舛,立见消亡",并不是危言耸闻。乖舛者,脱轨颠覆的列车。远在古今中外,伦理颠倒,作风败坏,毁人灭家的例子多不胜举。它不仅仅是社会公序良德的影响,在家庭悄然形成的猜忌,嫉愤是潜在的火山,一旦爆发,乌烟瘴气,甚至骨飞肉灭,说立见消亡毫无夸张,这也是本人理解《家训》之骇心,开篇在前的目的。
《家训》说,"嫁女择佳婿,无索重聘。娶媳求淑女,勿计厚奁"。这句话是儿娶,女嫁的亲事之论。猛看似有宁可人负我,不可我负人的单相意愿,要是人人都能从《训》中得到借鉴,这一理论就有了双向性。继而普及社会,在民俗中产生颠扑不破的氛围。在快手里随处可以看到,如今娶媳的高价潮流,正挑战着每个家庭的经济极限。调侃道"高价要娶的是完壁之身,重聘要聘的是贤慧淑德"。有点否定,厚奁之下,似无良妇之感慨。错了,时势造人,我们要直观实现,力求促进相互勾通。改变驱风,卖风的现状。能在这一气候中,清者自清,浊者自浊就是淑女。就要与时俱进,时代不同,因噎废食,图留遗憾。万丈高楼从地拔起,家庭的未来和发展都得从妇入手,好女人旺三代。“男人是耙耙,女人是匣匣。不怕耙耙齿少,就怕匣匣底了"。女人是家的雏形,家室似是家庭或家族音符的前奏。而嫁女择佳婿,在这个层面上看,似乎再无须多言。老人有言“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试想,一个胸无志向,大事不确定,小事不作为。吃喝嫖赌集于一身的男人,在人生的长河里,于当初的重聘或薄聘,说实话已没有实质性的关联了。
《家训》中说,“居家戒争讼,讼则终凶。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前者能危害家庭的平安过度,后者能伤害自已的尊严。一个经常折辩于公堂之上,或奔波在诉求路上的人。就是你能口吐莲花,雄辨过人,作为居家过日子的人来,不算安居乐业的表现。首先,胜,败都得耗时,破财,其次,树敌太多,八面招风。应受业乐业,干好你应做的,你又不是专业律师,不精通律法,凭己臆断,抱打不平。巫咒都有反噬一说。况法律也不是一尘不变,有增有减,迟早会落入对方构设的套内。而笑笑进东家,再笑出西家,搞游说恶剧的人,历来为世人之诟病。此举不专属妇科,男人也不乏其数。须知,纸里不包火,雪里不埋人,密室暗语,东窗事发。久而久之,必有多言之累,并有多言之责。鹤立鸡群,成众目之矢。由此看出,家之活力,实属人为的诱因而波及,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正是这个道理。
《家训》五百言,是从各方面阐述兴家,败家的经典语录,所谓格言者,就如框架取物,尔后应削脚适履。它的精髓旨要,治家且很少提及家字,而以教导如何做人为主。才形成修身,齐家的理论。从节及毛,由浅入深,看则好象是家常小事,举一反三才能折射一个辉煌家庭的诞生。例如,"因事相争,焉知非我之不是,须平心暗想,施惠无念,受恩莫忘,凡事当留余地”。很平常的一句话,居家邻里之间经常发生,向拼命三郎一样,勇往直前的人多,受《训》拴住的人少。“静坐不思已之过,思思量量怨旁人"。一个能严以律已,宽以待人,常记他人滴点恩惠,看待周围的人及所处的环境,即人间是天堂,而睚眦必报,总以为人都少欠他的,以忘恩之心看待周围的人或事,人间立马就是地狱。
朱子的《治家格言》和老子的《道德经》。前者齐家,后者治国。二者焦点都是以教育,释化人心为主,人是世间最宝贵有思维和分析能力的统治者,修身不正,即不能实现前者,也不能为后者所用。只有千家万户的兴盛和睦,才是国泰民安并且长久不衰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