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集采目录出来了,降价50%就是个门槛吗?
专栏作者/曹典君一本正经吐槽的医药行业君,擅长于将产业分析与鸡血狗血一同乱炖成一篇篇杂文。2019年12月29日,在2019年最后一个周日假期,千呼万唤的全国带量采购的方案终于出来了。二甲双胍因为涉及FDA提到的基因毒杂质问题,和缬沙坦一样,在带量采购目录上缺席。以后过期原研药哪个不想进入带量采购目录,可以考虑用此套路——向FDA和欧盟检举仿制药有不合规的基因毒杂质需要再研究,有可能就无需进入集采(纯属调侃~)。本次采购采取了末位淘汰制,生产企业两家及两家以下的企业不受影响,3家到5家的生产企业普遍淘汰1位,6家到7家淘汰2位,8家到9家淘汰3位,9家以上的统一最多入围6家企业。这种竞争机制的好处是:1、产能过剩的情况下,能更有效地留下成本管理最好的企业。2、显示了医保局的强势管理,旨在给予药品企业一定的压力,激发他们的积极性,通过有力的竞争使整个竞价处于一种不降价就没市场的状态,进而提高企业降价的积极性。3、行业引导作用,让企业知道不充分评估竞争态势,全国产能过剩后,将有可能被淘汰。但是医保局也同样要对入选企业提供更多激励方案,才能保证持续运作此方案。弊端:1、质量好但是成本相对较高的“好”产品有可能被赶跑了。2、因为中标省份每隔一段时间段有可能要换一个省份,中标企业对于市场培育没有安全感。企业可能会更追求短期效应。3、不利于新进入行业和生产的企业进场竞争。最多入围企业数符合“申报品种资格”的实际申报企业数最多入围企业数1122324354647585≥96实际上这次规则的竞争度不仅仅是上述的,还要求入围企业价格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获得拟中选资格:1、“单位可比价”≤同品种最低“单位可比价”的 1.8 倍。2、“单位可比价”降幅≥50.00%(以《采购品种目录》对应规格最高有效申报价为基数进行计算)。降幅以百分比计,四舍五入保留百分比小数点后2位。3、单位可比价”≤0.1000 元。如果上述条件的拟中选厂家数太多,还是要按价格排序制定的。这个规则只是对某些企业有可能不降价都能躺赢加了门槛,逼对方降价而已。医保如何控费,支出效率最高2019年是医保部门崛起的一年,从年初到年末,各种政策密集出台。主要任务集中在了国家带量采购及医保目录两个方面,但这两个降价效力妥妥的。带量采购方面:2019带量采购联盟扩面到2019年年底全国带量采购,1年多下来就完成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全国仿制药带量采购模式。医保目录方面:4月,国家医保局成立后首次全面调整医保目录,实行中西药并重,且重点监控及辅助用药的境遇遭重创;7月,国家医保局取消省级增补目录,让药企很难再通过省级医保目录增补来弥补未能进入国家医保目录的缺。11月,第二批国家医保准入谈判目录公布,药价降幅更再创新高。此外,医保部门还发布了一系列医保价格和医保用药的相关政策。比如:6月发布的《关于开展医保基金监管“两试点一示范”工作的通知》;10月发布的《医保定点药店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和《关于完善城乡居民高血压糖尿病门诊用药保障机制的指导意见》;12月发布的《关于做好当前药品价格管理工作的意见》......另外,国家在《关于开展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试点的指导方案》中提出,医共体实行药品耗材统一管理,统一用药目录、统一采购配送、统一支付货款。国家要求医共体完善医保总额付费等多种付费方式,探索实行医保按人头总额预算管理,建立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机制。综上所述,医保作为最大的支付方,如何控制医保费用支出效率最高:1、严格控制医保目录——有进有出:治疗获益少/有质量风险的产品要被清理。临床急需和罕见病药进入医保目录。2、价格谈判——50%降价是一条槛:为了让企业降价更有动力,适当引入竞争性机制。可以同一适应症不同疗法之间竞价,也可以过期原研和仿制药一起竞价,总而言之,竞争才有动力降价。3、用量控制——医保目录限制:抗菌药物和抗肿瘤药物重点监测管理。2020年马上就要来了,医保的第二批目录全国药品带量采购也即将开标,连带医保试点直接支付药企等政策也要开始试点。2020年大家要考虑一下应该如何在最爱推动药企降价换流量的医保部门的合规硬指标下换取大流量来。文章声明:思齐俱乐部是医药人的学习分享社区,为医药个人学习赋能。作者观点和案例仅供学习方法使用,不代表商业公司真实情况。完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