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人的四层境界,你在哪一层

不滞于物,不困于心,不乱于人,不迷本性。

冯友兰先生在《中国哲学简史》中曾说过:

“人生在世,境界有高下之分。境界高的人,面对、享受的世界大;境界低的人,面对、享受的世界小。”

两千年前,庄子的经典和其中的故事,便隐藏了人的境界大小与格局高低。

01

  • 人的第一层境界:不滞于物而无贪。

《逍遥游》里仙人列子能驭风而行,十五天后方才回到地面上。

庄子却说他不够自由,列子虽然可免于行走的劳苦,却还是要有所依赖。

风聚积的力量不雄厚,他便无法驭风。

这样的自由,靠的是外物。

《道德经》中说:“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人一旦依赖于物质,必然会失去纯粹的自我,贪念是一个永远无法填满的深沟。

桃花仙人唐伯虎曾自嘲:“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他情愿老死在桃花和美酒之间,也不愿在车马前鞠躬奉承。

虽在仅有一床、一桌、一椅的斗室里,依旧可以弹素琴,阅经典,怡然自得。

不能依赖外物,不沉溺于物质,就到达了人生的第一层境界。

02

  • 人的第二层境界:不困于心而无累。

惠子在梁国作了宰相,庄子想去见见这位好朋友。

有人急忙报告惠子,道:“庄子来,是想取代您的相位哩。”

惠子很慌恐,想阻止庄子,派人在国中搜了三日三夜。

哪料庄子从容而来拜见他说道:

“南方有只鸟,其名为鹓雏,这鹓雏,非梧桐不栖,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这时,有只猫头鹰正津津有味地吃着一只腐烂的老鼠,恰好鹓雏从头顶飞过。

猫头鹰急忙护住腐鼠,仰头视之道:吓!”

庄子又对惠子说道:“现在您也想用您的梁国来“吓”我吗?

惠子身居高位,却患得患失,至交好友都不信任,食不知味,卧不安寝。

人心是一个有限的容器。

装满了金瓦红墙,就装不下满眼山河;

装满了虚名浊利,就装不下身心自在。

人为名利而活,又为名利而恼,因而永远无法静心。

唐代诗人皎然在《答孟秀才》中说:“虚名谁欲累,世事我无心。”

《儒林外史》中的范进五十岁中得举人,对功名利禄的疯狂追求,让他喜极而疯,既荒诞又可悲。

名利即使是暂时抓在了手里,也不见得就是永恒的所依。

从欲望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摆脱名利的樊笼,是人生的第二层境界。

03

  • 人的第三层境界:不乱于人而无困。

庄子的妻子死了,惠施去吊唁,看到庄子正岔开双腿很散漫地坐在地上,同时敲着瓦盆在唱歌。

惠施认为庄子死去的妻子和庄子生活一辈子,庄子不但不悲痛,还敲着瓦盆唱歌,实在太过份了。

庄子吟诗:“世人说我不悲伤,我笑世人空断肠。人死若还哭得转,我定千悲泪万行。”

嘴巴是别人的,日子是自己的。

你做的事情违背了大众的道理,就会被指指点点,处处顾及别人的说长论短,只会困顿于条条框框中,无法自拔。

人生在世,不必非得像大众一样生活,你得活出自己的样子,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过,这样的一生才算没有白活。

请记住:生活在此处,不在别处;在你的心里,不在别人的眼里。

与其绞尽脑汁去想着活成别人喜欢的样子,倒不如努力去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

《庄子·秋水》中的宋荣子,即便世人都赞誉他,他也不会感到鼓舞,即便世人都讥笑他,他也不因此感到沮丧,清楚地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辨明荣辱,超然物外。

看过这样一个故事。

明代书画家文征明曾想画出一副人见人爱的画,他让大家在画中标出不足的地方,结果每个笔墨都被指出不足。

同样的画,他让大家标出满意的地方,结果,一切曾被指责的笔墨,如今却都换上了赞美的标记。

世界上没有一副人见人爱的画,也没有一个永远被赞叹的人。

如果有谁想取悦所有人那么只会变得筋疲力尽,并且可能一个人都取悦不了。

成熟的人,从不轻易评价别人,也不会活在别人的评价里。

你就是你,独一无二,不乱于人,是人生的第三层境界。

04

  • 人的第四层境界:不失本性则无惘。

庄子与弟子走到一座山脚下,看见一株大树,枝繁叶茂,耸立在大溪旁。

庄子问伐木者,这么高大的树木,怎么没人砍伐。

伐木工人回答说:

“这棵树木一点用处都没有,用来做船,船就会沉在水底,用来做房屋的柱子,容易受到虫子的腐蚀,因为它不是一棵成材的树木,所以并不砍伐它,才能有如此之久的寿命。”

庄子说:“树不成材,方可免祸;人不成才,亦可保身也。人皆知有用之用,却不知无用之用也。”

树木弯曲,虽不能用,但是却不能妨碍他自由自在的生长。

人生在世,各有各的活法,不同的标准下,有着不同的价值。

有时候看似无用,却是大用。

当你感叹自己碌碌无为时,或许只是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战场。

陶渊明在亲友的劝说下做官,但还是担心家里的田地将要荒芜。

“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与其让自己的心意受到形体的驱使,不如乐安天命。

路由“足”与“各”组成,所以才“人各有路”。

与自己和谐相处,才能保持身心的健康和安宁,这正是人生的根本。

返璞归真,找到自己的价值坐标,便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列夫·托尔斯泰说:“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

我们总是问自己,这一辈子到底要怎么过,才能活出自己最想要的模样?

也许庄子的故事就是最好的答案:不滞于物,不困于心,不乱于人,不迷本性。

身体可以带着镣铐跳舞,心灵要则插上自由的翅膀。

(0)

相关推荐

  • 庄子:精神的最高境界,是乘物以游心

    庄子:精神的最高境界,是乘物以游心

  • 《庄子 达生》之寓言六则

    <庄子达生>是<庄子>外篇其中之一,谈论修心养生的道理,运用寓言的手法晓喻生命通达之理,非常睿智而富有哲理,值得与大家分享.在先秦时期,儒.道两家并行不悖,在探索人的心性方面, ...

  • 人生有两大憾事

    人生有两大憾事 普通人最在乎的有三种东西:大致是自己.功绩和名声,境界高的人则不然. "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引自<庄子·逍遥游>,意义就是:境界高的人,有三 ...

  • 通透的境界

    在网上看到的一段话: ​幸福和成功都是无法复制的,想要活得通透,需谨记庄子的人生三境界:不滞于物,不困于心,不乱于人. 1)不滞于物--不为外物所累 在庄子的思想体系中,不为外物所累,这是人生的第一重 ...

  • 庄子鼓盆

    庄子鼓盆 庄子的妻子死了,他的很多学生.朋友都来吊丧.惠子也赶来了,走进灵堂,只见庄子蓬头赤脚坐在棺材上,拼命敲着一只底朝天的瓦盆,一边敲打一边唱歌. 吊丧的人群都莫名其妙地呆呆站在一旁看着.惠子见了 ...

  • 《庄子》之逍遥游

    逍遥而游,是多么让人神往的境界! 先秦百家争鸣的众多著作中堪称最为瑰丽的<庄子>,开篇以奇幻炫彩.汗漫恣肆的笔调,描述了天风海阔.超越日常的宏大境界: 大海中巨大的鲲鱼化身巨大的飞鸟,而鹏 ...

  • 庄子:人的四层境界,你在哪一层?

    不滞于物,不困于心,不乱于人,不迷本性. 当今时代,物质极大丰富,可以说"只有想不到,没有买不到". 与之相伴随,我们的欲望也越来越多,我们总是奉行着加法和乘法,不断地追求更多的物 ...

  • 决定一个人高度的, 是心灵的四层境界, 你在哪一层?

    一个人男人的境界不是地位和才华,一个人女人的境界也不是相貌和气质. 决定一个人高度的,是心灵的品级. 一 心灵的最高境界是敬畏之心 天地有自己的规矩,万物有自己的法则,举头三尺有神明,懂得敬畏,是为人 ...

  • 《黄帝内经》按照得道的程度,把得道的人分为真人、至人、圣人、贤人四个等级、四层境界

    <黄帝内经>按照得道的程度,把得道的人分为真人.至人.圣人.贤人四个等级.四层境界.下面我们就来看黄帝提出的四种境界: 第一层境界:真人 "黄帝曰:余闻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 ...

  • 【庄子哲学】一个境界高有智慧的人,都具备这一个品质

    小 播 读 书 /// 04/26  2021 <庄子>这3个故事,一个境界高有智慧的人,都具备这一个品质 与书相伴 美好触手可及 在讲这一篇"德充符"之前,当然,这里 ...

  • 庄子:“得道之人”的惊人境界

    至人神矣!大泽焚而不能热,河汉沍而不能寒.疾雷破山风振海而不能惊.若然者,乘云气,骑日月,而游乎四海之外.--<庄子.齐物论> 王倪和啮缺都是有名的世外高人,可他们认为自己离"得 ...

  • 庄子:真正“高境界”的人,会把这4点做到极致,闷声发大财

    古人认为,儒家为臣子之学,道家为君王之学. 要想当好一个下属,辅助他人成就大业,那这个人就该学习"儒家"的思想.要想成为一个独当一面的强者,就该学习道家的思想. 所谓"儒 ...

  • 《易经》:心灵的四层境界,你在哪一层?

      一个人男人的境界不是地位和才华,一个人女人的境界也不是相貌和气质. 决定一个人高度的,是心灵的品级.   心灵的最高境界是敬畏之心 <易经>:"天垂象,见吉凶." ...

  • 【智慧】《易经》:心灵的四层境界,你在哪一层?

      一个人男人的境界不是地位和才华,一个人女人的境界也不是相貌和气质. 决定一个人高度的,是心灵的品级.   心灵的最高境界是敬畏之心 <易经>:"天垂象,见吉凶." ...

  • 古训:层次低的人复杂,境界高的人简单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 01 为人之道:层次低的人复杂,境界高的人简单. <道德经>有云:"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难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