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人特别会过日子(作者:齐子林)

上海人

特别会过日子
齐子林

上海是个移民城市。真正的土生土长的上海本地人没有几个。都是来自五湖四海,四面八方,大部分来自江浙一带,尤其以苏、锡、常,苏北地区和宁波、绍兴为多,还有广东、福建、山东也不少,更有不少外国人,比如犹太人,俄国人,英,美,法,西班牙人也不少。上海是真正的东方大都市。

每户上海人家都有一段奋斗史,都是由上一代或上上一代的父辈祖辈,到上海艰苦奋斗,打拼,省吃俭用,慢慢积累,才逐渐站稳脚跟,打下基础的。

大部分上海人家居住的条件都很差,挤在很小很狭隘的空间里。单门独住的毕竟是少数。很多人家是租了一间很小的房间,住了一大家子人。所以有个滑稽戏,叫作《七十二家房客》,是真实的写照。我们家对过和旁边就有现成的例子。灶披间、前客堂、后客堂、亭子间、前楼,后楼,二层阁楼、三层阁楼、甚至晒台高头分别都住了人家。相当拥挤。

但大部分人家都收拾得干干净净,利利落落的。别看它小。螺蛳壳里做道场,照样很清爽。我有个好朋友,住在三层阁楼上,她家地板擦得非常干净,是她嫂子每天跪在地上用抹布一点一点认真擦的。到她家去玩非得脱下鞋子,光脚进去才行。对面陆师母家也是如此。他们住在灶披间里,一家四口人,六个平米不到的狭小空间里,照样生活了几十年,培养了两个复旦大学的高材生。

吃的方面也很讲究,精心烹调,虽然是家常便饭,但也有色有香。三顿饭都安排得井井有条。

穿着方面,在家里比较随便,但出门必定讲究仪容。衣服都干净耐看。考究点的要用熨斗熨烫平整,弄堂里专门有一个给人熨烫衣服的摊位,生意很好,花费也不多,很实惠。有的就自己在家里叠叠好,压在枕头底下,长裤压出一条裤缝。那时候讲究这些。头发更不用讲了,男的吹风,女的烫发,很普遍的。所以单从衣着打扮,看不出这个人家庭经济状况怎么样。一般人也很少把人请到家里来玩。除非很知己了才行。

上海人过日子,精打细算。一分钱也要掰成两半化。是很注意节约的。计划性很强。三年困难时期,粮食十分紧张,什么都要凭粮票才能购买。粮票一度比钱还要珍贵。上海人不是想出了半两粮票的主意了吗?惹全国人民笑话。认为上海人小气,太精明了,会打算盘,其实是误解了上海人。这正是上海人的可敬可爱之处。会过苦日子,有什么不好?!

假领头也是上海人想出来的。既节省了布料,又解决了美观的问题。一举两得。是应该大大的点赞的。

上海人讲究界线。分得清爽。亲兄弟,明算账。我不想占别人的便宜,别人也别想占我的便宜。宁可先得罪人,也免得秋后算账。这实际上也是符合现代人的遵守契约的准则。

在七十二家房客都住在一个屋子内,最难处理的是公用的水、电、煤的费用的分摊和处理。一开始没有分表安装。每幢房子只有一个总表。那就按人头算,或者按灯头算。那时没有家用电器,比较省事。

每幢房子找一位大家信得过的人当裁判和总管,来管理和收取每个月的费用。很少发生矛盾和纠纷。个别的有,但总体是和谐的。

后来为了减少矛盾,供电局和自来水公司给每一户分别装了火表和水表。那就省事多了。但看起来也很滑稽。比如灶披间是公用的,你家有你家的拉线开关,他家有他家的拉线开关。各家完事了,就把自家的拉线开关一拉走人。公共走道里,扶梯上也是有好几套开关,不要搞错。线路挺乱的。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每到月底缴费时,每家会派出一位代表,把计算的结果告诉所有的人家,一一核对无误,交钱了事。一般情况下都相安无事。也有极个别的人家为了这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吵得不可开交。

我见到过最节约的一户人家堪称模范。冬天一大早起来,要用热水洗脸。烧好了热水,只在脸盆里放一点点水,脸盆要斜着放,让儿子女儿先洗,不换水,再让夫人洗,最后才自己洗。一点点水,要洗一家人,才倒到马桶里。真是节水节能的模范。我真正服了。但他们对邻居一点不吝啬。很大方。他们两个孩子都很有礼貌很有出息。

上海人的精明高明就在这些细微处。不像北方人那么直爽豪气。浪头老大的,但往往野豁豁(hua),而上海人需要经过自己头脑冷静的思考,能够做到的,他才答应下来。一旦答应了,他会全心全意的去兑现的。这是从长期的生活中总结出来的处世之道吧。

原先上海人还有一种地域优越感,瞧不起外地人,称之为外地人,乡下人。凡是不会上海话的,一律贬称为乡下人,外地人。台湾人则贬称为台巴子,香港人则贬称为港巴子。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水平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优秀的外地人,外国人融入了上海,许多优秀的新上海人正在成为主力军,最明显的标志是上海话已经不是主要的潮流了,而普通话正成为大家交流的主要工具。我们与第三代交流全习惯用普通话了。当然上海话,还是有它的长处和魅力的。不应该全部退出历史舞台。希望上海越来越美好。

配图来源:网络

(0)

相关推荐

  • 皖北解词︱饥努, 摇俏, 夸堆

    饥努 方言读音:jǐ  nóng 简明释义:贫穷人家过日子抠门的状态. 有音无字,于方言来说是常事.旧时颍淮人家过日子,常说"努日子".小板凳坏了,扶一扶还能坐,叫作"努 ...

  • 外地人像狼一样,上海人瑟瑟发抖!

    外地人像狼一样,上海人瑟瑟发抖!

  • 去看即将拆迁的老房子老马路(作者:齐子林)

    上海老底子每天呈送精彩文章一组 打开尘封的记忆,寻觅往昔的岁月 叙上海老底子事  忆上海老底子人 诉上海老底子情 去看即将拆迁 的 老房子老马路 齐子林 唐山路安国路口.我从这里开始往西走.这里原来是 ...

  • 我是怎么会喜欢上看书的?(作者:齐子林)

    原创 齐子林 上海老底子 今天 上海老底子每天呈送精彩文章一组 打开尘封的记忆,寻觅往昔的岁月 叙上海老底子事  忆上海老底子人 诉上海老底子情 我是怎么会 喜欢上看书的? 齐子林 最早大概是从看小人 ...

  • 看变戏法(作者:齐子林)

    原创 齐子林 上海老底子 昨天 看 变 戏 法 齐子林 小时候比较偏僻的马路上,经常会有各种各样玩杂耍的,卖跌打损伤狗皮膏药大力丸的,卖灭老鼠药的,变戏法的等等,很吸引人,尤其是小孩子.因为小孩子好奇 ...

  • 陆师母(作者:齐子林)

    陆师母 齐子林 我们家的前门斜对面,住着一户人家,姓陆.男主人我们称之为陆先生.女主人我们称之为陆师母.他们有一儿一女.儿子与我同龄,女儿与我弟弟同龄.他们一家四口,就租住在灶披间不足六个平方米的狭小 ...

  • 棚户区(作者:齐子林)

    上海老底子每天呈送精彩文章一组 打开尘封的记忆,寻觅往昔的岁月 叙上海老底子事  忆上海老底子人 诉上海老底子情 棚户区 齐子林 我相信许多上海人都听说过棚户区,知道这是最积贫积弱的群体居住的区域,又 ...

  • 第2659《奉天文刊:特别推荐》作者:孙德芝 跨海出征千里外

    作者简介 孙德芝(卅尔划),普兰店区皮口街道人,剧作家.从1964年秋第一个戏曲剧本<领路人>问世到2020年末,半个多世纪,写了二十二部有人物.有个(共)性.有故事.有情节的舞台剧本(小 ...

  • 第2660《奉天文刊:特别推荐》作者:袁二辉 课堂绽花开 杏坛竞风流

    作者简介 袁二辉    山东莘县莘州中心希望小学一名语文教师,市级骨干教师,市级教学能手,自从踏上三尺讲台这片沃土,就春雨点点,润生无声. [课堂绽花开 杏坛竞风流] 风光旖旎,桃李芳菲,在这个充满着 ...

  • 第2661《奉天文刊:特别推荐》作者:袁二辉 磨课虐我千百遍,我待磨课如初恋

    作者简介 袁二辉    山东莘县莘州中心希望小学一名语文教师,市级骨干教师,市级教学能手,自从踏上三尺讲台这片沃土,就春雨点点,润生无声. [ 磨课虐我千百遍,我待磨课如初恋] 2021年4月6日,县 ...

  • 第2643《奉天文刊:特别推荐》作者:孙德芝 杀尔贼子如吹灯

    作者简介 孙德芝(卅尔划),普兰店区皮口街道人,剧作家.从1964年秋第一个戏曲剧本<领路人>问世到2020年末,半个多世纪,写了二十二部有人物.有个(共)性.有故事.有情节的舞台剧本(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