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州市2017“孝亲敬老”先进个人网络投票(1)
关于开展“孝亲敬老”先进集体、先进个人、杰出老人网络投票评选的通知
为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德,在全社会形成尊老敬老的良好氛围,促进全市老龄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市老龄委决定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孝亲敬老”先进集体、模范个人和杰出老人评选表彰活动,从2月开始制定方案,下发文件,各县(市、区)、市直各单位,通过组织推荐、个人自荐等多种形式,共推荐出“孝亲敬老”先进集体30个、模范个人47名、杰出老人28名,进入网络投票评选环节。
评选方法:
本次活动采取专家评审与社会评选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包含微信投票(占40%的权重)和专家评审(占60%的权重)。3种类别候选人排名不分先后。
微信投票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可以通过投票页面详细了解候选人的风采,并为你心目中的候选人投票。
本次投票3个类别同时进行,分别评选出“孝亲敬老”先进集体10个,“孝亲敬老”模范个人10名,杰出老人10名。
微信投票规则:
2017年9月13日00:00—2017年9月26日00:00
1.扫描下方的二维码,关注“忻州随手拍官方”微信公众号。
2.点击“孝亲敬老”一栏,弹出投票页面。
3.每个微信号仅可投票一次,可同时给多人投票。
忻州市老龄委
2017年9月13日
1-张斌
忻州怡美园老年公寓总经理张斌是父母的好女儿,是公婆的好儿媳。10年前,婆婆因糖尿病视网膜严重受损,近乎失明。她毫不犹豫地把72岁的公公,65岁的婆婆接到自己家里一起生活,早晚侍奉。2011年,又因糖尿病引发了严重的心衰竭,她陪丈夫辗转太原、北京,为婆婆寻医问药。在医院的诊疗室,ICU病房,病榻前,到处有她忙碌的身影。在婆婆住院治疗期间,她每日几次的擦洗、扑粉、按摩,打水端饭,擦屎倒尿,历时128天,救回了婆婆一条命。2012年,79岁的公公突发脑溢血,经过全力抢救、治疗,右半身还是瘫痪了。她帮助公公进行康复治疗,3个月后,公公重新站立、行走,生活基本实现自理。
通过对亲人的医治和护理,以及看到和听到社会老人们晚年生活的状况,在2015年办起了一所免费老年大学。她腾出几间大的房间做教室和排练室,开设声乐、书法、舞蹈、形体、太极球等课程,目前学员从开始10几人发展到现在近300人,先后举办了“七夕”、“重阳节”、“忻州市中老年歌咏比赛”,参加了全市纪念红军长征胜利会师80周年庆典演出等大型文艺活动,承办组织了首届老年文化艺术节。她还组织志愿者走出去,带上慰问品,慰问革命老区老人们。
2-高艳芳
市保安公司市场科业务员。受一次联网报警客户的影响,毅然加入到了公益组织的行列,成为一名光荣的“志愿者”。参加志愿者以来,不怕苦,不怕累,涌跃参加每一次活动,努力为老年人办好事、实事。每年春节期间都要去敬老院看望老年人,给老年人购买生活必需品,帮老年人打扫卫生、理发、包饺子、表演节目,让老年人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3-李改兰
繁峙县人民医院外科护士。她与公婆相处的二十多年时间里,脸都没有红过一次,公公有眼疾看东西不太清楚,她每天都要把饭菜盛好端给公公。婆婆患脑梗瘫痪在床,她每天喂水喂饭,洗洗涮涮,婆婆在床上躺了6年多,她为婆婆洗澡、梳头、理发、捶背,剪指甲,精心侍侯,从不厌烦,直到80岁的婆婆带着满足安详地离开人世。 2010年,一场车祸让丈夫成了植物人,记忆、说话功能基本丧失,她不离不弃,将丈夫接回家从饮食到运动做到精心护理。由于丈夫只能吃流质食物,除了正常的早中晚三餐外,还得加餐3次,每天要喂6顿饭,每天琢磨营养均衡,7年用坏了5台榨汁机。每天抬上轮椅在外边晒太阳,一字一句地教他说话,为丈夫洗脸刷牙,热水帮丈夫擦身,每天都要做清痰、翻身、按摩、注射胰岛素,12点以前没睡过觉,有时刚睡下没一会又得起床帮助换尿袋,经常把手伸进肛门帮丈夫排大便,在她的护理下,躺在病床上的丈夫,全身没一点褥疮,肌肉也没有萎缩。在她居住的社区有几个腿脚不便的老人无法方便就医,她一有时间,就用自己家的血压计、听诊器为老人量血压听诊、打针,还不时带去点慰问品。还抽时间给几位老人吸氧,做心电监护、端坐卧位等对症治疗护理。
4-史卫林
繁峙县杏园乡杏园村人。以务农为生,靠自己节衣缩食供养儿子读书,生活十分清贫。6年前,他收留了70多岁的残疾老人王风。2011年,老人生活不能自理,他将老人接到家中,像对待亲人一样照顾老人的起居,老人身有残疾,起居不便,他每天为老人穿衣洗漱。老人几点起床,几点吃早饭,几点吃午饭,几点吃晚饭,几点睡觉,他都熟记于心。他尽力变着花样为老人做着可口、营养的饭菜。老人每每提起史卫林都感动的痛哭流涕,总是说:“卫林对我比亲生儿子都孝顺啊!”
5-董美鱼
董美鱼是繁峙县砂河镇一位普通的农家妇女。28岁时丈夫突然遭遇意外去逝,她擦干泪水开始用柔弱的肩膀撑起这个家。她开始在一家砖厂干活,这一干就是十一年。每天起早摸黑,挣点工资买点白面大米,公爹在村里种地,就这样度过了那段最艰难的岁月。
独自一个人操持一个家13年后,经好心人撮合她与和国恩结婚了。见国恩第一句就是: “我要带着公爹和孩子”。国恩被这个女人的善良与爱心打动,当即答应说:“我愿意和你一起侍候老人,让他安享晚年”。人老了,就像个娃娃,成天就守在跟前,早饭起初是喝牛奶,因为便秘,后改成泼鸡蛋。一次美鱼正在太原治腿病,公爹胃病犯了,孩子们没有经验吓坏了,打电话问她怎么办,她先让吃药,不行,她又让去输了液。5天后缓解过来。待她从太原回来老人就像受了委屈的孩子,满脸涕泪。老人临去世的近一个月,吐血,每次黑糊糊的半盆,她看在眼里,痛在心上,寸步不离侍奉在榻前。老人感激的泪如雨下说:“天底下也找不到我这样的好儿媳”。
6-魏文超
繁峙县国税局办税服务厅主任。在工作中,他每天热情的接待纳税人,一次下雪天,一位纳税人离开时,不小心摔倒在地,他赶忙放下手中的工作,跑过去把老人扶起来,检查伤情,取来药膏帮他抹上,将老人送回家中。繁峙中学宿舍院一位退休老师,已进入耄耋之年,儿女都不在身边,他主动承担起照顾老人的责任,对待老人犹如自己的亲人一般,陪老人过生日,解决生活中的困难。老人生病,他半夜开车送老人去医院救治、忙前忙后办理住院手续。春天老人想吃苦菜,他利用星期日为老人家挑来爱吃的苦菜。在生活中,他是出名的孝顺儿子女婿,2009年年初,岳父不慎摔伤了腿,他立即把岳父送到医院治疗,天天去集贸市场买最新鲜的蔬菜、肉类为老人家下厨。他母亲患有胆结石多年,2011年病情加重,先后做了3次切除手术。他从医院治疗到回家调理,穿衣、梳头、擦脸、倒水、吃药,细心照顾。他每天会在下班后就去看望父母,跟老人家聊聊天,干干活,即使单位有事,他也会打个电话问安。每年还带双方老人外出旅游,让老人们散心。
7-侯秀廷
下茹越乡瓦磁地村党支部书记,带领群众发家致富,通过近几年的不断努力,使瓦磁地村发展成为远近闻名的宜居村。他不但是群众脱贫致富的带头人,而且还是充满了爱心、孝心的敬老楷模。16岁那年,父亲不幸病故,留下母亲和他们兄弟三人相依为命,他辍学挑起了家庭生活的重担。母亲本就身体不好,又因意外事故,导致双膝关节粉碎性骨折,他四处打听,多方求医,花费10多万为母亲治愈双膝,他主动把母亲接到自己家中,一日三餐尽量做到不重样,大小事也随着母亲性子来。做为村干部,他更关爱全村的老人。自2009年以来,他长期资助20位贫困老人,每年春节都要给老年人照料中心的五保老人送去大米、肉食等慰问品,每年春节前都要开展慰问贫困老人活动,邀请当地的老年人代表集体过节,一切费用自己全部承担。为亡故的五保老人按照农村习俗送葬。同时还经常向老年群众组织捐赠活动经费,支持老年人开展文体活动。
8-卢雪琴
卢雪琴是繁峙县国家税务局职工。自小家庭比较贫困,母亲是家庭妇女,父亲是下岗工人,还有妹妹和弟弟,2006年,参加工作后,她每个月都要把自已的工资交给父母,供弟妹读书和家里生活开支,从不为自已留钱买点化妆品、漂亮衣服。2008年结婚后,公婆为他们在城里买了新房,当她知道这是公婆省吃俭用的积蓄及向亲戚借的款买的时,她跟丈夫商量每月存一部分钱,年底将攒下的钱交给公婆还款。农忙时,每到星期天,都跟丈夫回老家到地里干农活、做饭洗碗洗衣服。每到公婆的生日,她总是送生日蛋糕或生日礼物。她的奶奶和姥姥都是八十多岁高龄的老人,平时都生活在农村老家,每到逢年过节都回去看忘年迈的奶奶和姥娘,给她们送些饭菜水果,买些新衣服,留些零花钱,尽自己的孝心。
9-侯俊恩
繁峙县下茹越乡下茹越村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侯俊恩,一有时间就走访村民,了解情况,遇有实际困难的村民,就帮村民寻求解决办法。作为一位基层村干部及时把温暖、关爱送到困难群众手中,为老百姓办实在事,做老百姓的贴心人。他时常去走访那些低保户、五保户,给他们送钱送物,送医送药。在家中,他尽力关爱、照顾母亲。他总是挤时间陪母亲说话,为母亲做饭,每星期为母亲洗澡,陪母亲外出散步、晒太阳、呼吸清新的空气。
10-张林霞
忻州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处副处长。她是一名细心孝顺的女儿,是家中老人的精神支柱,为老人排解忧虑,分担愁苦,与老人默契沟通;她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尊老敬老的美德。工作中兢兢业业,急职工所急,想职工所想,时刻怀有一颗为职工服务的心。每年及时的安排老职工进行体检,节日期间对一些患病的老职工送去了无微不至的关怀,无论从金钱上还是精神上都给予老职工慰藉。
11-杨翠仙
杨翠仙是神池县退休教师。她的父亲于1985因脑血栓突发,失去了行动能力和语言能力,长期瘫痪在床,需日夜有人护理。起初,她利用周六周日和每天下班的时间去医院与母亲一起照顾父亲,喂饭喂药,按摩理疗,帮助锻炼肢体,训练思维,每晚给父亲用开水烫脚,擦身洗脚,处理弄脏的被单衣裤,打扫卫生等等琐碎事务。为护理好父亲,她学会很多护理的技巧。90年,父亲病情又严重起来,转到外地治疗,她不能天天前去照顾,就利用节假日,坐火车奔波于两地。从父亲患病到去世,她整整坚持8年了,她孝敬父亲的事迹受到人们的称赞。
12-郑志东
神池县电视台干部郑志东。他属于工薪阶层,虽然家境不是很富有,生活也不是太宽裕,但他每月总是从工资中划出一些来孝敬父母。他经常和妻子给父母亲洗衣做饭,整理房间,打扫卫生。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帮父母排忧解难,不让父母为自己担忧。他说,孝亲爱老并非做出惊天动地之事,每一个人都应从一点一滴做起,感恩父母,做一个孝亲敬老、自立自强,热爱工作奉献社会的人。
13-刘桂珍
代县峪口乡段家湾村的刘桂珍。当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主任21年,当赤脚医生39年,当代课教师29年。将自己的青春年华和满腔热情无私奉献给了家乡这片热土。2013 年一天晚上,雷声隆隆,暴风骤雨忽然降临,她一看不好,冒着风雨挨门逐户组织群众帮助那些住在危险地方的留守老人和儿童撤到安全住所。当暴雨过后她才想到自家,推门一看,满地狼藉,尽是淤泥和洪水冲刷后的印记,幼小的孩子和身体不便的老人蜷缩在衣柜顶上。1977 年,他考入赤脚医生队伍,熟练掌握了打针、输液、理疗等基本技能。39年来,不管是村内村外,出诊费、注射费她都分文不收。不管是刮风下雨,只要病人有需要,她从来没有拒绝过。1988年,村里生活条件差,教师工资也不高, 眼看十几个小学生就要失学了,村委会让她暂时为学生代课,等待新老师的到来。没想到,在这样的等待中,一干就是29 年。96 年,由于校舍需要新修建,领导要求学校暂停上课,但她把十几个学生带到自己家里,把所有能用的用具都用上,桌子、床、缝纫机板等等,还弄了一块简易的黑板。就这样,坚持上完一个学期的课程。2017年3月,92岁的老父亲去世后,还没有送葬出殡,她顾不上守灵烧纸,一早就给孩子们上课去了。几十年如一日,一肩4挑,默默无闻地在大山深处播撒着大爱。
14-李如弟
代县四中退休教师。她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去逝了,母亲一直跟着他,瘫痪在床整整四年半,她和丈夫一起细心的呵护照料,直至让母亲安然离世。她退休后在雁绣坊上班,她家有94岁的公公和92岁的婆婆,93年春天,老人们从老家搬进县城与她一块生活。老公公年轻时腰部严重受伤,下肢行动严重受阻,随着年龄的增大,行动越来越困难,大小便时常失禁,她经常替老公公收拾。婆婆小脑有点萎缩,腿脚却很硬朗,常常一不留神就走掉了,特别只要看不到李如弟就到处乱找,所以她经常带着婆婆到雁绣坊上班。和婆婆公公一块生活有二十多年,婆媳相互关心,相互照顾,如同亲女儿一样,婆婆更是一天到晚粘着她,她有事出门,啥时候不回来,婆婆便坐在门口等着,谁劝也不回家。1995年,婆婆被查出患有舌癌,在太原三院做了手术,治疗期间端药递水,端屎倒尿,精心服侍,因舌头做了手术,所以一天要吃五六顿饭,顿顿都能吃上热热乎乎、软软绵绵的饭菜。使老太太恢复的非常快、非常好。老太太90岁之前,每年都出去旅游,北京、天津、大连,甚至在老人88岁那年还坐飞机轮船去了三亚,一路上游客看到这个小脚老太太,在媳妇陪伴去旅游,人人羡慕称赞。
15-刘巧婵
刘巧婵是代县经委退休干部,2007年退休后,她组织成立了二环路体育健身协会,目前会员发展到120多人,活动内容由简单的广场舞发展到现在的系列秧歌、健身操、扇子舞、手绢舞、大众操、柔力球等百十种。协会是白手起家自发的群众组织,经费不足,东奔西跑筹资金,不够她自己补齐,自家的南房成为协会的库房,服装道具亲自置办,排练时看录像、找磁带、配乐曲、变队形、改动作,乐此不疲。协会成立以来,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增强了向上、向善的力量,好人好事层出不穷,如:协会会员自带扫帚义务打扫场地,外出演出义务开车接送,自带相机自掏腰包照相洗相。20多名会员义务劳动,用锹铲平车拉铺成了平展展的柏油场地。通过开展活动,锻炼了身体,增强了体质,提高了生活质量。
在家她对婆婆非常孝顺,83岁时从老家接来一直与她居住生活,对婆婆相敬如宾,喂药端饭专心侍奉,直至95岁去逝。对邻居关爱有加,邻居王大娘虽有一儿一女,但分别在忻州、原平居住,老人抱怨儿女不再身边有话无处倾诉,心里抑郁苦闷。她除隔三差五找王大娘聊天唠嗑解心宽外,帮其上街买东西,有病寻医买药,下雪铲雪,帮修水管、修线路等。每年端午送粽子,腊八送粥,时节送饺子,使王大娘时时感到开心快乐。
16-李刚平
代县交口学区小学教师李刚平。母亲身体不好,其它兄妹不在当地,他与妻子商量后,把父母亲接到自己家中,由自己来照顾。从此,照顾老人的责任一直由李刚平夫妻俩承担。如今老人快80岁了,头脑清晰,面色红润。他不仅孝敬自己的母亲,对村里的老人也尽心关爱。由于村里相当多的青壮年农民外出务工,有的家庭成了“空巢老人”。这些老人不仅要种庄稼、养畜禽,还要抚育照顾孙辈儿童,一年四季辛苦劳累。尤其是每到传统的节日,很多老年人缺少一种亲情的关爱,享受不到天伦之乐,心灵上不免产生一些孤独和寂寞感。他就尽量帮他们做事。有时帮检查电源线路;有时帮更换电源插座;有时帮看药物说明书;他平时帮村民写各种申请,填写各种表格外,每当村里有红白事宴,还是理所当然的“账房先生”,写对联、记账,使事情圆满办完、办好。每年春节放寒假前,还要给村里写一两天春联。由于他家住城里、经常回城,自然而然地成了村里大爷大娘的编外“采购员”。上至生活用品,下至种子、秧苗,都给乡亲们买的合合适适。看着老人们露出的满意的笑容,他由衷的感到欣慰。
17-尹永刚
代县旅游服务公司职工尹永刚。2010年,把岳母接进县城与他们同住,照顾尽孝。2014年岳母得了过敏性紫癜,全身红斑浮肿,吞咽困难,吃饭喝水都成了问题,尹永刚陪同到太原中医院,老人行走不便,他便背着检查,与妻子轮流陪侍,并挑选松软易消化的食品,通过精心治疗与服侍,使岳母病情得到救治。岳母晚年腿疼,上下楼及其费力,去年他又帮助买下同栋楼的一套一楼,老人的老同事老同学老街坊串门走动方便多了,很开心。他的姥爷今年90岁了,他经常去陪姥爷,给他理发,陪他聊天,开车带他出去欣赏外面的风景,逗得姥爷常常开怀大笑。
18-孙红光
忻州市职业技术学院总务处的孙红光。母亲已卧病在床40年,特别是近15年来,日夜躺在床上,胳膊已经细的能清楚的看到血管了,连拿筷子的力气都没有,每日三餐,他都要按时按点给母亲做好,并且一口一口喂给她吃。母亲的消化系统也因为长时间不活动而失去了本该有的机能,排便就成了每天最费劲的一件事,每当母亲有便意的时候,他就一直给母亲按摩肚子,辅助她排便,每次最快也得四十多分钟。每天早上,当别人还在梦乡的时候,他就已经在厨房里为母亲准备早饭了;晚上,当别人都已经入眠的时候,他还得守在母亲的床边,看着母亲睡熟了,他才在边上趴着休息一会儿。就是这样,他累并幸福着。
19-郭耀华
忻州职业技术学院医学系内科专业教师郭耀华。母亲在1992年例行体检时,查出罹患胃癌,已快到晚期,而他的婚姻正遭遇破裂之际,巨大的感情情感挫折让他痛不欲生,咬紧牙关,将3岁女儿托付于亲戚照料,与家人一起到国内最优质的医院为母亲医疗,日夜照料45天后母亲出院,他一边坚持每周24学时繁重的教学工作,一边照料安排母亲的后续治疗。每周六坐夜车10余小时到北京寻医问药,周日又马不停蹄坐夜车赶回家,周一继续坚持工作,就这样,经过精心的照料,母亲奇迹般又生活了25年。在这25年中,母亲也是大小病不断,2014年在家中两次不慎摔倒,左右两侧股骨头分别两次骨折住院,在住院手术期间寸步不离,24小时不停歇按摩,端屎倒尿半月余,完成了股骨头置换手术的治疗与护理。2016年,又被查出患结肠癌,并已全身多处扩散,他买来艾灸盒,自己学习揣摩足部按摩手法,每天坚持为母亲艾灸、足部按摩,同时陪她聊天,说开心事转移注意力,减轻疼痛,从而提高她的生存质量,把每一天都当做她生命的最后一天精心照料,直到母亲安然微笑倒在他的怀抱中。
20-闫慧娟
忻州职业技术学院医学系教师闫慧娟。尽力做一个好女儿、好媳妇、好妻子、好母亲。父母不在身边,节假日总要抽时间去探望,隔三差五打电话问候,一旦有个头痛脑热,她总是及时关注,嘘寒问暖。丈夫兄弟姐妹四人,但作为长子长媳,家中有事她总是冲在前。2014年底公公因颅内出血住院治疗期间,她一直陪侍在左右,为大家庭、为老人分忧解愁。平时每隔几天就陪丈夫回去看望公婆,为他们做顿饭,买点日常生活用品,陪他们聊天,一同享受温馨的家庭氛围。
21-孙卫星
孙卫星是定襄县季庄派出所所长。他把孤寡老人的生产生活当作自己日常工作的重要组织部分,他组织全所民警积极帮助老年人事迹被多家媒体予以报导。上世纪60年代就入党的季庄村王补仙,70年代是定襄县有名的“铁姑娘”。2000年以后,他的丈夫和儿子先后去逝,她本人又患病瘫痪在床,孙卫星同志得知这一情况,便和警务室的民警担负起了日常照料王补仙的任务,夏天补房顶,冬天拉碳碴,日常买米、买油,过节送糖、送月饼,可谓是无微不至。南林木村一80多岁的老人,因儿子和媳妇2年多不尽赡养义务,找到派出所“告状”,听完老大娘哭诉后,孙卫星亲自将老大娘送回家中,并立即与村委会联系了解情况。当晚来到老大娘家中将其3个儿子和村干部召集在一起,经过大半夜的思想工作,终于于凌晨两点钟解决了老大娘的后顾之忧。龙湾村的王化生老人是个五保护,平时孙卫星和民警们经常到他家,帮助做一些家务,老人生病时给请医生,过年过节去看望。2012年王化生老人病重期间专门吩咐村干部给孙卫星打电话说:想最后再见他一面。8年来他慰问帮扶孤寡老人800余人次,资助的现金有10余万元;他连续五年帮残疾人徐贵在老人种地、收玉米;他坚持每月5日组织理发师到虎山村为孤寡老人义务理发共计3000余人次,为老人化解的家庭和邻里纠纷有几百个。
22-梁小勇
保德县东关镇铁匠铺村党支部书记梁小勇,在村里人都说是个孝顺的好儿子。2004年,母亲因突患肾炎,在县人民医院住院后,梁小勇跑前跑后,一刻不离地照顾母亲,县医院做不了透析,他立即将母亲转到省人民医院,在省人民医院一住就两月,天天做透析,梁小勇天天背着母亲楼上楼下跑,母亲的病情稳定后,他因有事需回家办理,又安排媳妇去医院照看,母亲出院后,按照医生嘱咐,改善伙食,直到母亲痊愈。作为村党支部书记,他也经常去看望村里的困难老人,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及时为他们排忧解难。谁家有困难了,积极想办法帮其渡过难关;有老人过世,他都会送去帛金及花圈表示缅怀。积极组织老年人开展各种活动,每周六老年人文娱活动在村里演出节目。
23-徐小平
1990年,徐小平结婚没到百天,公公因病去逝,作为大儿媳的她,挑起了侍奉爷爷、娘娘、婆婆,照顾弟弟的家庭重担。相继安葬了爷爷、娘娘两位老人后,又张罗着给弟弟成了婚。2014年,80岁的婆婆又得了带状疱疹,丈夫出差了,她用瘦弱的身体背着婆婆,送到医院。找医生、抽血、化验、交费、拍片、住院,楼上楼下地跑来跑去,待把婆婆安顿好,她已筋疲力尽,同病室的人,都夸婆婆有一个好儿媳。2015年夏,婆婆想回乡下的老家住几天。临行前,徐小平百般叮咛,多喝水,按时吃药,注意休息,但80多岁的人,还是把治糖尿病的药吃多了。低血糖反应,不醒人事了。听到邻居打来的电话,徐小平立即打车接上婆婆住医院。这一病老人身体出现了异常,一个月后小脑萎缩,老年痴呆。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大小便失禁。她天天一起床,扶婆婆上完卫生间,就做饭,还得上班,一有空就陪在婆婆身边。叨叨家事,做上老人顺口爱吃的饭菜。经常给老人洗澡,洗衣服,多年来,家中没一点老人味。婆婆常感激地说,娶下这样的好媳妇,是自己几世修来的福。
24-马引明
从2002年担任忻府区解原乡乔村老年协会会长以来,一心扑在老年事业上,为村里老年人办好事,解难事,做实事。在他的大力倡导和身体力行工作下,村风民风得到了极大改善,村里儿媳孝敬公婆,子女赡养老人,邻里互帮互助蔚然成风。乔村从原来的贫困村,一跃成为全市“敬老文明村”,村老年协会也被评为全省规范化老年协会。
在马引明会长的带领下,连续举办了15届老年节庆祝活动,每年在庆祝会上邀请全村老年人参加,为全村老年人集体过节,发放慰问品。每年春节,组织老年协会会员挨家挨户给老年人拜年慰问。
作为忻州全市人民自己的随手拍,当然要有一个咱市民自己的论坛,大家可以在这里发现美、曝光不文明、反映民生问题、发布便民信息,也可以随便聊聊生活工作的经历和感悟。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不怕反映问题,就怕表述不具体不清楚。底线:要文明理性发言哦!www.034000.gov.cn
编辑:忻州随手拍
资料来源:www.034000.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