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用作品来欢迎您

我们用作品来欢迎您

过去,每到一所学校都能看到一条条横幅;现在到学校看到的都是花花绿绿的电子显示屏。每当学校迎接检查或者来访客人,学校都会通过横幅或者电子显示屏,写上“热烈欢迎……”的欢迎词。

这似乎成为中国人行为办事的一大特色。大家都一样,自然就少有人去思考这个现象。自从我当上了校长之后,对这些现象的思考就更加深入了。我觉得动不动就横幅和电子显示屏,甚至显示屏上还得重复滚动某些标语,严重损毁了教育的自然美。

因为校园内到处挂横幅,本身就是缺乏美的一种表达;另外,标语的语言文字用不好,又是一种语言的污染。因此,我觉得也要慎用这些外在的东西,能不用则不用。

近期,我们学校在外立面进行了全新改造和提升,要开始重新校园文化的布置。过去的那些铜皮铁字被拿下之后,就再也没有挂上去了。整个教学楼墙面除了“楼名”之外,其他一概不再上墙,看上去非常清爽和雅致。于是,我想就让外墙面简单一点、朴素一点,也更加自然一点,更符合乡村学校的味道。

电子显示屏不用了,墙面不挂横幅了,那么,学校要举办各种活动,或者要迎接各种检查和参观时,我们怎么让客人感受我们的热情和礼节呢?

我想到的是让学生参与进来,用他们的方式来迎接到访人员。一次,苏州来了近二十人的团队到校参观学习。我就让美术老师,用美术课的时间,组织学生完成以“欢迎仪式”的主题美术作品,来欢迎苏州的教育朋友。

当作品出来之后,我立即将作品发给还在动车上的朋友。她一看,就被我们的“欢迎仪式”所感动了。一到学校,客人们纷纷都要在这个“美术作品”前合影留念。

对,这样的作品是带着人的情感的,是有着学生参与的故事的。看到这样的“欢迎仪式”,没有人不喜欢的。

又一次,我们举办市级大型的教育教学活动时,我们再次让学生来制作“欢迎仪式”的作品,而且让学生手绘校园平面图。活动当天,我们让两位小作者站在平面图旁,给来访人员讲解校园的景观布置。这样的“欢迎仪式”除了手工之外,又多了口语表达锻炼的机会。

如今,以学生的作品来欢迎大家的做法,已经成为学校的一种仪式文化。每一次的客人来访,我们都会把学生手绘的校园实景分布图和欢迎仪式牌放在门口最醒目的位置,同时又增加了学生的各种作品展。这种作品展可以由班级轮流来负责布置,让每一次的欢迎仪式都有所不一样。

近日,《小学语文教师》编辑部主编杨文华先生来到学校,一进来就被这个“欢迎仪式”台给吸引住了,一边不停地拍照,一边不停地说:“一进到校园,就感觉到这是一所真正的学校。学校就应该是站在学生的角度来办的,你们做得好!”

一个小小的设计,带来的是这么高的评价。其实,这样的作品对于很多学校来说简直就是不费吹灰之力,即便是更薄弱的学校也都能够做得出来。关键的问题是,我们办学者是不是真的就如口中所说的“以学生为本,让学生站在学校中央”?

我们用作品欢迎您,就是一次“让学生站在学校中央”的努力实践!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