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读《给教师的建议》21-25
共读《给教师的建议》21-25
第5封信
尊敬的老师们:
大家好!
我们继续共读这本书,今天分享第21-25条建议。
第二十一条建议——兴趣的秘密何在
说实话,这个学期上一个班语文,确实是忙不过来。本来是可以专心地做校长的事情,现在是两头都顾不过来。其实,这本书不仅是拿来读的,更是拿来实践的。只有认真去实践,才能从中领悟教育的秘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是谁都知道的大道理。但是我们目前还是处在苏霍姆林斯基说的“那种表面的、显而易见的刺激,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和上课的兴趣。”其实,真正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爱,是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自己的劳动和成就。这本身就是兴趣的最重要的源泉之一。
苏霍姆林斯基说,对知识兴趣的第一个源泉,就在于教师对上课时要讲的教材和要分析的事实所抱的态度。文中举例说明,但是大家不一定能够理解。
我想结合晨读的体会,与大家分享这一个点。我在带学生朗读臧克家写的《老马》,一首短短的现代诗,没有生僻字、没有难理解的词语。学生一看就明白,但是他们读起来一点感觉都没有。于是,我用范读的形式,让他们感受这首诗的情感基调。又用互动讨论的形式,让他们体会深刻的句子。慢慢地,他们开始对诗歌所表达的情感,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然后,我再范读,指名学生展示。最后,请全体起立朗读,尝试背诵。
如此一来,学生对这首诗的兴趣就不一样了。
兴趣的源泉第二个点,在于把知识加以运用,使学生体验到一种理智高于事实和现象的“权力感”。
在我们的课堂上,我们不难发现对学习感兴趣的学生,都是那些学习成绩本身就不错的学生。他们不会为了一颗棒棒糖去学习,因为在学习的过程中,他本身就有一种快感,那就是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运用。在课堂上,与其说他们在学习,还不如说他们在展示自我。
我们老师听讲座也是如此,如果讲座的老师所讲的内容,我们一概不知,甚至听不懂。不知不觉中,我们就会走神。反之,如果我们对所讲的老师熟悉,而且对内容也有所知,听起来就会有意思。
那么,怎么样才能使学生有这种“权力感”?
又是阅读。
因为一个学生广泛的阅读,他在课堂上所接受的知识和概念,就会调动他大脑里所储藏的阅读成果。大脑里所储藏的知识体系越丰富,他的权力感就越强。
第二十二条建议——争取学生热爱你的学科
如何让自己的课堂变得更有吸引力?让学生更喜欢我们的学科呢?这是我们每一个老师一辈子需要修炼的能力。
国庆节期间,虹桥路小学的黄国胜老师和同事,带着几个孩子去苍南矾都去游玩。他给同事的几个孩子上了一堂活动课,结果旁边一位小朋友非常羡慕地说:“叔叔,你是老师吗?下学期,我想转学到你们学校去读书。”
黄老师的课智慧、幽默,被学生所喜欢那是一定的。差不多二十年前,我听过他的一堂《常识》,关于不同肤色人种的,你看至今我还记得上课的内容。这就是黄国胜老师的魅力。
如何让我们的学科成为学生喜欢的学科,书中以物理老师为例,介绍一个物理老师还应当有一个“自己的学校”——少年物理学家学校。在这个学校里(物理专业教室,也就是我们的科学实验室),物理老师为学生设置“思考之角”、“难事之角”和“幻想之角”。学生就在这些角落里,开始思考和幻想。
而我的理解就是,每一个老师都要有自己的学科特长,也就是“自己的学校”。比如语文老师,就应该在学生面前,表现出自己对语文的热爱,这种热爱就是对阅读的热衷。语文老师还可以为学生举办诗歌朗诵会、阅读交流会等各种不同的语文活动。数学老师,则可以开发数学小游戏,数学魔术等活动,让学生感受数学的奥妙。
总之,学一门学科,并不能只剩下做不完的练习。
第二十三条建议
——怎样把思想同自尊感融为一体
这条建议在我看来,与上面一条建议表达的意思是差不多的。兴趣的一个重要源泉,就是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成就感。而成就感就是学生的自尊重感。
那么,如何让学生都有这样的感受呢?那就是通过各种智力活动,让学生感受到学有所用。
前面的几讲应该都提到了这一点的重要性。我们的老师也是通过这种学以致用的方式,来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获得自己的自尊感。最近班级文化布置,老师们都很辛苦,但是我相信这种辛苦后,一定会收获一种成就感,除非你付出得不够努力,连你自己都满意。如果一个人连续获得这种成就感,他的工作积极性就会越高,他的专业提升就越快。
樊登老师在分享哪一本书时,提到一个人自律程度一点来自于他的自尊感强弱。这就告诉我们,让我们的孩子和学生能够有自律,不是靠批评和惩罚,而是靠学生获得自尊感。
今天早上,我看到一年级两个班学生在教室外面奔跑,影响到其他班级学生的自学。于是,我安排我们班的四位同学,去给一年级学生讲故事,来安顿他们的烦乱的心境。他们一回来,班级里有好多学生都向我申请明天去给一年级学生读故事。看来,这个活动孩子们是蛮喜欢的。我就和他们约定,一年级早晨的故事我们班包了,并且让他们好好准备故事。
我期待这个活动能够给学生带来自尊感。
第二十四条:谈谈学生的智力生活
苏霍姆林斯基说的智力生活,就是学生的课外阅读,特别是在少年期。他说,一些学生除了上课、教科书、家庭作业和分数以外,对别的任何事情都不考虑,这种人的命运是不值得羡慕的。
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特别重要,我们小学老师责任重大。请记住,千万不要让孩子回家后只剩下手机。
如果少年、男女青年没有自己心爱的书和喜爱的作家,那么他们的完满的、全面的发展就是不可设想的。
我们四-六年级的老师可以在班级开展一个喜爱作家的调查,你就能够判断学生的阅读量有多少了。我也做一个调查,如果哪一天你被送到荒岛上生活三年,只能带走五本书,你会选择哪五本书?
另外,苏霍姆林斯基说,他要给学生从小学阶段就建立自己的小藏书箱。中高年级的学生的藏书量,已经达到100-150本书。我觉得这做法值得我们效仿,更值得我们老师自己关注。我曾经说过,我们大部分人都不是出自书香门第,但是我们可以让我们的孩子成为书香门第。
第二十五条:
想克服负担过重现象,就得使学生有自由支配时间
闲暇出智慧。
我读小学时,三点多放学,从学校步行到家半个小时,一路上可以有好多好玩的事情:到橘子园摘桔子,到小溪里抓鱼,几个同学你追我赶……回家后,在后山用松树枝“滑雪”,晚上一群孩子聚集在一起捉迷藏,真是太空闲了。
想想,现在的孩子实在太痛苦了。
负担过重现象太严重了。如何减轻学生负担过重的问题呢?书中提出就是在下午这个时间段,给学生提供自由支配时间。关于下午的自由支配时间干什么?书中又提到阅读、科学兴趣小组,也就是下午的自由支配时间,一定是知识的转化和扩充,而不是脑力高度集中的思考。
那么,我平时的作业都是下午来完成的,怎么办呢?苏霍姆林斯基提出早上写作业。他们的实践证明,把紧张的脑力劳动安排在学生起床后的前8-10个小时的时间里,最为合适。因此他也是提倡早睡早起。前段时间,我一直在想是不是可以把早上大课间的时间调到下午?看来,在这里我又找到了一种理论依据的支持,而且不应该随便的调整,而是有意的、有措施的调整。
自由支配时间这一个建议,在后面的几条建议中,苏霍姆林斯基还会进行阐述。
这一次就分享到这,下一次共读任务第二十六条至第三十条。
祝大家一周愉快!
与大家同行 周国平
二〇一九年十月九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