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诞孕的诗群:徐闻诗歌现象观察

近年来,“在祖国大陆最南端——徐闻,有一群背着诗歌奔跑的人们。他们以正午炽盛的热情卷起了一阵诗歌的蓝色风暴”,开始呈现在大众的视野里。徐闻诗群“是中国百年新诗的一个缩影,也是当今地方诗歌在场研究的一个个案”,为当代汉诗的繁荣与发展尽了一份微薄之力。本文试图从乡土与诗歌及诗歌地理勾勒出一个较为清晰的徐闻诗歌版图。

1.乡土与诗歌:徐闻地理文化与诗歌缘起

徐闻诗群所处的徐闻,地处于雷州半岛,呈火山熔岩地质地貌,是坐在火山口上的一座瑰丽的大公园。徐闻三面环海,是南海和北部湾的交汇处,与海南岛隔海相望。徐闻在这样一个美丽富饶的红土地上,风光旖旎,气候温和,物产丰富,一条碧水如蓝的琼洲海峡仿佛轻盈的绸缎飘带连接着海内外。如今,徐闻正努力打造与海南岛自由贸易港对接的海滨旅游城市。

由于徐闻的地理优势,早在汉武帝时就设置了徐闻县治,并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徐闻港。自此,徐闻与东南亚各国甚至欧洲一些国家有着密切的商贸往来。徐闻一时成为海外文化、中原文化、岭南文化等外来文化的交汇处。聪明智慧的徐闻人兼收并蓄,将这些泊来文化与徐闻本土文化相互交流、碰撞、激荡乃至融合创造了具有地方特色的、绚丽多彩的徐闻乡土文化。徐闻乡土文化成为徐闻人千百年来自强不息的文化定力。到了宋朝时,徐闻县被撤销改立为徐闻递角场。徐闻递角场不仅成为宋朝时内陆与海南的行政、军事、经济等重要枢纽,而且也成为宋朝降职或罢免官员的贬黜之地。不过从另一种意义来说,徐闻也就成为历史人才的“冲积扇”。史料显示,苏轼、寇准、李纲、赵鼎、李光、胡诠、汤显祖等贬谪海南或徐闻的朝廷大员都足踏徐闻。宋朝大文学家苏东坡、明代大戏剧家汤显祖等在徐闻均留有传世佳作。宋元符三年(1100)六月十日,苏东坡离儋,二十日夜返至徐闻递角场时,当即写下了《六月二十日夜渡海》这一千古名篇。诗日:“参差斗转欲三更,苦雨海色本澄清。空余鲁叟乘槎意,粗识轩辕奏乐声,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生平。”1592年春,汤显祖动身北归之前,题诗《徐闻留别贵生书院》:“天地孰为贵,乾坤只此生,海波终日鼓,谁悉贵生情。”可见徐闻在历史上已被文人墨客情有独钟和依依不舍。从此,徐闻这个蛮荒之地被渗透了浓郁的文学气息尤其是被植入了根深的诗歌元素。

纵观两千多年徐闻的时代变迁及其文化发展,徐闻诗歌从民谚、民谣(童谣)、雷歌开始一路蹒跚走来。徐闻的民谚、民谣(童谣)与雷歌以诙谐幽默的趣味多流传于口头,更多的是反映徐闻民间社会及其生活状况。在物质极其匮乏的年代里,徐闻人穷得只剩下这些民谚、民谣(童谣)与雷歌。可以这么说,生活在那个年代的徐闻人都把这些歌谣倒背如流,深受这些歌谣的洗礼与熏陶,或劳作或空闲哼上几首,便可驱劳解饿,取苦为乐。记得小时候每当阴雨连天或皓月当空时,我的奶奶总会给我唱起这些童谣:

雨仔落落落泱泱/老鼠咬猫窗过窗/黄牛拿虎叫嘛嘛/鸡捕鹰婆半天翔;放牛侬仔哟多寡/雨淋衫湿无衫换/人给条衫又嫌宽/给回给人又嫌寒;鸡角仔/鸡角歌/飞去菜园吃菜禾/飞去南山吃竹籽/飞去海南吃槟榔;安舅鼻/吃母尼/母去村/跟着啼/母给两钱买大尼/不分姑/不分姨/自己吃得便宜。

这些朗朗上口的童谣像明亮的阳光照耀和温暖了那个饥馑的年代,同时激励着那个年代的人在人生的道路上努力奔跑。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同样,一方水土培育一方作家或诗人。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徐闻进入了新诗歌时态。时下血气方刚的李舟、黄礼孩、李明刚、柯晓军、刘卫、吴红绫、谭科琦等在徐闻籍知名作家陈堪进的引导下踏上了新诗的征程。在往后到现在的四十多年中,徐闻新诗队伍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壮大,如今已变成四十多人的大诗群,走出了一个全国著名诗人——黄礼孩。近几年来,徐闻诗群常常聚集于徐闻开放大学,在李明刚校长的带领下,尤其是得益于著名诗人黄礼孩、蒋浩,诗歌理论家张德明的悉心指导,取得了傲人的成绩。李明刚、李舟、刘卫等的诗作已在国家报刊上发表。柯晓军、吴红绫、刘春柳、黄荣东、莫学平、韩聪光、杨宇、谭科琦、黄国强、谢胜捷、杨源清、黄书平等的诗作也经常在省市报刊上发表。2019年徐闻诗群出版了《正午的蓝色风暴:徐闻诗人诗集》(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2020年由徐闻开放大学主编的《大海的澎湃:北部湾城市群诗选》(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徐闻诗群也挤身其中。自此,徐闻诗群呈现了希望的曙光。

莫言说过,“作家的故乡并不仅仅是指父母之邦,而是指作家在那里度过了童年乃至青年时期的地方。这地方有母亲生你时流出的血,这地方埋葬着你的祖先,这地方是你的血地。”刘震云也说,“故乡对一个人最大的影响,首先是语言,但更重要的是人的生活方式,包括生活的态度、世界观和方法论,以及为人处事的态度。”

这样看来,乡土不仅是人们赖以生存、生命和生活的无比辽阔的物质空间,而且是诗人栖居的原乡及其美好的伊甸园,是诗歌创作的最原始触动及其最丰饶的原创宝地,是诗歌向度与维度的发射点,是诗歌人文与美学的多元化下的高度密集与怒放。因而,研究乡土与诗歌对于研究诗歌生存状态、诗人写作状态有着重要意义。

2.徐闻诗歌地理:徐闻诗群概述

回眸中国新诗百年史,便知道胡适先生(当时受聘为北京大学教授)1917年发表的白话诗是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批新诗。这当中也说明中国新诗的发祥地在北京。这样,从北京到徐闻的短短几千公里路程里,新诗的传播也要花费多半个世纪。从徐闻文学经历中了解到,到了七八十年代徐闻才有人真正写新诗,当中也是寥寥无几。从八十年代到现在长达四十多年中徐闻的新诗写作才得到广泛推广。或是中青年人或是在校学生都有一批新诗写作者与爱好者。

新时期以来,中国诗歌以“群”来界定成为一种时尚,诗歌地理概念也就逐渐清晰起来。阿尔在《关于诗歌的地理》一文中这样讲道“地理,不再是私人生活的一个地方,一个场景,不再是位置,它变得庞大,等待用诗歌笼罩它。”至此,徐闻诗群便就顺应诗歌潮流而应运而生。它的产生不仅仅是结束了徐闻诗歌长达几十年的单打独斗,独来独往的无“序”局面,更重要的是,徐闻诗人决心以“群”为伍,以故乡为依托,用诗歌“供养”起他们的“血性之地”。

确切点说,徐闻诗群形成于2016年,时值中国新诗一百年,中国新诗迈进了一个崭新的时代。此时,黄礼孩作为徐闻籍诗人也已跻身于全国诗歌前沿,成为中国很有知名度的当代著名诗人。黄礼孩不仅在诗歌事业上业精于勤、业峻鸿绩,而且也非常关心徐闻诗歌的发展与注重培植徐闻本土诗人。他除了言传身教外还为徐闻诗人引荐了一些全国著名的诗人、诗评论家,辟如:蒋浩、张德明、阿西、老刀、赵金钟、程继龙、梁永利、赵俊杰、陈波来、李宁、袁志军等,努力向各报刊推荐徐闻诗作者比较成熟的作品,这给徐闻诗作者带来了莫大的鼓舞和信心。李明刚是徐闻一位知名作家和诗人,现任徐闻开放大学校长,近几年专营诗歌并取得丰硕成果。李明刚以振兴徐闻文化为己任,以徐闻开放大学为平台,努力打造徐闻“诗歌家园”,积极向外地媒体推介徐闻诗作者作品。徐闻开放大学聘请了蒋浩、张德明为客座教授,为徐闻诗歌作者提升整体素质;创办了《流梅溪》校刊为徐闻诗作者提供“用武之地”;出版了《正午的蓝色风暴:徐闻诗人诗集》 《大海的澎湃:北部湾城市群诗选》为徐闻诗作者走出徐闻提供了广阔而亮丽的展现舞台,可以这么说,在这一段或更长的时间里,黄礼孩是徐闻诗歌的精神偶像;李明刚是带着徐闻诗群奔跑的“领头羊”;谭科琦是徐闻诗歌征程上的义工。

徐闻诗群宛如徐闻的“菠萝的海”,有它的辽阔和灿烂,有它的锦花和坚果;也宛如徐闻的风味小吃,有它的香色与秀逸,有它的甘爽与玲珑。观其成员,他们是:黄礼孩、李明刚、李舟、刘卫、吴红绫、柯晓军、刘春柳、黄荣东、莫学平、谭科琦、韩聪光、谢胜捷、杨宇、蔡建壮、黄国强、黄书平、吴世连、洪卫国、杨然清、李娟、唐赵芳、柯杰、周娇南、莫明乐、宁昌悦、郑衡、蔡仁润、陈天雅、邓振烁、梁黎明、孙小山、李来春、周小莲、何如凯、何浪萍、方如利孙逸云等。如此庞大的诗歌方阵,对于徐闻这个只有70多万人口的小县来讲也算是颇为壮观的了。他们对于诗歌以敬畏的虔诚、坚毅的执着、坚定的自信,深耕细作,行稳致远。

黄礼孩,出生于徐闻县下洋镇小苏村,中国当代著名诗人。诗歌入选《大学语文》作为教材。出版诗集《我对命运所知甚少》 《给飞鸟喂食彩虹》(英文版)《谁跑得比闪电还快》(波兰文版),电影随笔集《目遇》、诗歌评论集《午夜的孩子》、艺术评论集《忧伤的美意》等多部。曾获2014年凤凰卫视“美动华人·年度艺术家奖”、第五届中国赤子诗人奖、第八届广东省鲁迅文学艺术奖、第二届中国长淮诗歌奖年度杰出诗人奖等。他设立了“诗歌与人”世界诗歌奖,系《中西诗歌》主编。黄礼孩的诗歌视野开阔、气度恢弘,同时具有宽阔的诗歌胸怀与善良的诗歌态度。黄礼孩总是以独特的见地、独到的视角观察生活,洞察人生。他的诗歌纯真又纯粹,如火又如光。他在最近的一首诗《请坐到月亮的身边来》中写道:复写纸覆盖着童年的记忆/用铅笔慢慢拓/月亮出现了……唯一的中秋明月/生来简洁……读着这直抵心灵的诗句,真令人鼻酸,泪盈满眶。黄礼孩生性温柔,品性随和,但在他心灵深处却充满着对人生美好的澎湃与激荡。著名诗人西川称他为“温和的疯狂”。黄礼孩出身贫寒,他只身独闯广州那年头,吃了早餐顾不了晚餐,虽说不上流落街头,但也总是打地铺过夜。即便如此,黄礼孩对生活仍然保持着乐观积极的态度。他在《谁跑得比闪电还快》中写道:“人生像一次闪电一样短/我还没有来得及悲伤/生活又催促我去奔跑”成了中国新诗的经典之作。黄礼孩“诗”怀大志,他创办的“诗歌与人”世界诗歌奖影响深远、负有盛名,这在世界诗歌史上可谓独树一帜。诗歌事业是无限美好的,黄礼孩将义无返顾一直走下去。

李明刚,出生于徐闻县新寮镇西山村,系广东省作协会会员,擅长于海洋题材作品的抒写,已在《诗刊》 《诗潮》 《诗探索》 《奔流》 《中西诗歌》 《安徽诗人》《南方日报》《海南日报》《广州文艺》 《佛山文艺》《湛江文学》等20多家文学期刊和报纸副刊发表作品50多万字;出版了《黑海滩》 《桨声悠悠》等文学作品集四部,诗歌入选《找回大海的天赋》、《岭南诗意:走近广东诗人》等多个版本。李明刚的作品“乡味”十足,生活气息浓厚,文笔流畅清新。他的诗歌以捕捉生活细节见长,喜欢以小见大,由表及里的人性张扬。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李明刚正寻求“突围”,探索一条诗歌与时代潮流相合拍的新的抒写路径。

李舟,出生于海南岛,现居徐闻县,系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1990年就读鲁迅文学院进修班;1999年5月参加中国作协诗刊社举办的“第十五届青春诗会”;已在《人民文学》 《诗刊》 《萌芽》 《星星》 《诗林》 《诗潮》等报刊发表300多首(篇)文学作品;作品入选多种选集。李舟早于八九十年代就闪亮在中国诗坛,发表了相当数量和分量的诗歌。他的诗歌擅于抓住事物特点赋予想象和张力,用典型的传统书写方式来表达现代生活的五光十色和绚丽多姿。可惜李舟的诗歌成功于对传统艺术的娴熟而止于对现代诗潮的无所把握。现在几乎读不到他的新诗作品。

3.徐闻诗歌的抒写与乡土情结

徐闻的地理风光与物华天宝为徐闻诗歌提供了足够的给养。徐闻诗人也为此大泼笔墨以反哺故土的恩赐。梳理一下徐闻诗人以本土题材写的诗歌,可分为以下几类。

(一)咏物抒怀,以景结情

玫瑰云喜欢打扮天空,为了童年的画像

我又重新爱上低处的小动物和小植物

在五月到来之前,菠萝献出了果实

这夏日将至的愿望,

不知你是否有过强烈的想象

那头在南坡吃草的牛不见了

四下里轻盈,放牧人没有急于去寻找的意思

活在一朵白云爱上另一朵白云的一见钟情中

多好啊

那一刻,站到阴影隔壁的阳光里

想想丰盈的果实,亲切如你曾经爱过的人

——(《菠萝献出了果实》黄礼孩)

黄礼孩热爱故乡,爱得很纯朴也爱得很深邃。他在《菠萝献出了果实》中以多维度的视角打量“菠萝的海”,以专注的神情领略菠萝献出的果实。诗人倾情赞美“活在一朵白云爱上另一朵白云的一见钟情中,多好啊”,一份醮着菠萝馨香的情感可敬可亲。当然,诗人的感情不仅仅局限于朴素的抒写,而诗歌最后这样写道“想想丰盈的果实,亲切如你曾经爱过的人”。至此,“丰盈的果实”被升华为一种高度的思想景境界。因而,《菠萝献出了果实》也就成为乡土景象的一种深层表达。

在咏物抒怀的篇目中,刘春柳的《挂在屋檐下的干丝瓜》写得深情、厚重。风干了的丝瓜“它的面有灰色的脉络,清晰”正如年迈的母亲青筋勃起,可那是喻意举步维艰的生活之路,更是象征多舛的生命之途啊!韩聪光的《一盏在夜色里点亮的煤油灯》承载了太多的回忆,是一段历史的不灭灯火,它永远映照着那个时代的贫穷与苦难,拼搏与抗争;它既是暗淡的也是明亮的;它既是绝望的也是希望的;它饱含了诗人的多重感情,无奈、徘徊、奋力、突围如一道狐光划过夜空。

在以景结情的篇目里,李明刚的《龙泉之秋》写了原野、天空、山野、大地、香蕉、菠萝、飞燕等事物。这些事物组成的意象清晰、明快如一幅生动的油画流出故乡醇香的芬芳;李舟的《小镇咖啡店》描写的故事虽然有点遥远,或许咖啡店已不复存,咖啡店之外的风景也烟消云散,但是带有咖啡色与咖啡味的苦乐年华却久久缠绵于心;吴红绫的《外罗的那片海》以一颗少女之心抒写美梦与大海的远方,情感起伏有度、喜忧有别,仿佛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黄荣东的《落日与村庄》写得孤寂、凄楚。老人走了是一次落日,可往后的落日与村庄仍然相互关注、相互漠视直至天荒地老;杨源清的《北腊港,被抛弃的迟暮美人》揭示人与自然的严肃主题。“北腊村的教堂鸽子飞远,徒有祈祷的钟声响起”以视觉与听觉直击现代农村人麻木的环保意识。

以咏物抒怀,以景结情的诗作在徐闻诗群中占有一定的分量,除了以上讲到的之外,还有柯晓军的《故乡的月夜》、蔡建壮的《村庄·母亲》、黄国强的《乡土的蕃薯》、杨宇的《荔枝红了》、唐赵芳的《丑陋的仙人掌》、莫学平的《灯楼角》、李娟的《偶遇凤凰树》、周娇南的《途经白芒海》、洪卫国的《西连村酸豆树赞》、李来春的《下港海》、莫明乐的《老屋》、黄书平的《响水潭》、周小莲的《桑葚之约》、蔡仁润的《沓磊之梦》、柯杰的《我有一块诗地》、梁黎明的《那只白鹭鸟》等无一不是表达乡情乡恋乡愁的美丽诗篇。

(二)感情抒写,场景入诗

羊穿着外婆的黑衣裳

外婆去世了  在梦里

我常与一只羊相依为命

叫一声外婆

羊咩了一声

叫一声羊

外婆在我心尖应了一声

——(《羊 父亲 乡亲》刘卫)

这是刘卫写的《羊 父亲 乡亲》的第四节。不难看出刘卫与其外婆之间的深厚感情。大凡过去的老人都是穿着黑衣服,外婆去世之后,自然“羊穿着外婆的黑衣裳”。这艺术上的通感让“我常与一只羊相依为命”。之后,我叫一声外婆,羊就咩了一声;我叫一声羊,外婆就在我心尖应了一声。如此凄厉之声,有谁听了不为之动容而泪注满面?诗歌《羊 父亲 乡亲》以童话的造景锤炼出寓言的力量。

徐闻本土抒情诗的内容大都体现在爱情、亲情、友情、同学情、战友情、乡情等情感方面。诸如:李明刚的《外婆的爱情》、《荷叶上的水珠》;李舟的《甘蔗妹》;柯晓军的《献给父亲节的诗》;谭科琦的《父亲的幸福》;吴世连的《家》、 《故乡的月亮》;黄荣东的《祖父》;蔡建壮的《大地母亲》;谢胜捷的《等你在尘世》;洪卫国的《一棵躺倒的木棉花》;黄海波的《乡情》;陈天雅的《风吹过》、《一叶慕秋》;方如利的《水之恋》、 《沉默的烟》;邓振烨的《父亲的背影》;李来春的《迟来的邂逅》;何浪萍的《只要你在,幸福就有了模样》等,就像雷州半岛盛开的花朵深情、热烈、奔放。

(三)讲好故事,讴歌徐闻

徐闻拥有优越的地理环境,是一座广阔的天然屏障,摘冠了“中国菠萝之乡”、“中国香蕉之乡”、“中国长寿之乡”、“中国绿色生态农业示范县”、“国家级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国家级珊瑚自然保护区”等。徐闻既是生活的福址,也是诗歌的“福地”。在众多的本土诗歌里以歌颂为主题的篇目不胜枚举:谭科琦《这里,所有的事物都是怀胎的母亲》、李明刚《向幸福出发》、谢胜捷《徐闻,我为你歌唱》、吴红绫《等你,在南端之南》、莫学平《白茅海,晃荡的投影》、刘春柳《大陆最南端的孔庙》、 唐赵芳《我深深爱那片土地》、李来春《南极村恋歌》、周小莲《五月的菠萝》、 郑衡《心中的徐闻》、梁黎明《致大菠士酒》、 莫明乐《海安的早晨》、 孙小山《海上冬松岛》等。故土孕育的徐闻诗人敢于担当敢于作为,他们站在诗歌的瞭望台上放飞故乡的希望。因而,故乡有了诗歌的温润也就变得儒雅与文明,辽阔而纵深。

正如黄礼孩在《诗歌是出生地给我们的恩赐》中写道:“我们相信世界的美从来就没有停歇过,从来就有一种美的力量在心中前行,是美让我们自由地行走在出生的路上。我们在持续地写作,诗歌不在别处,诗歌是出生地给我们的恩赐,诗歌是我们不离不弃的美神。”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