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耳朵旁的“小眼”是啥?医生一般不明说,但家长心里要有底

我们父母那一辈人,因为接受的教育有限,再加上受到封建思想的熏陶,在育儿方面存在着很多的“歪道理”。有些时候家长信以为真,便很有可能对孩子的一生造成不良影响。所以说若想成为合格的父母,一定要学习科学的育儿观。

当孩子身体有异常时应该及时就医,去医院寻找答案,不管有没有什么严重的问题,只有这样才会让自己安心,更会对孩子负责。毕竟哪有什么证据表明“异于常人”便一定是神童呢?在我们身边发生过很多因无知而伤害到孩子的案例,希望我们能够引以为戒。

在孩子刚出生时,不知道大家有没有仔细观察过他们身体的各个部位呢?有许多宝宝,耳朵上会有一个小孔,在老一辈人看来这是富贵的象征,代表着孩子是天之骄子,一生都有好运伴随,但其实,这是一种先天性疾病。很多家长因为信了父母的话,对此并不上心,导致孩子吃了很多苦。那么这个长在耳朵旁的“小眼睛”到底会给孩子带来怎样的影响呢?父母又该如何应对呢?

首先我们来看看这个小眼睛到底是什么?在医学上,它的名字叫做耳前瘘管,属于先天性外耳畸形。临床上这种案例并不少见,根据统计学显示,中国每年都会有8%左右的婴儿出现这种瘘管。它的发病原因不明,但研究表示与基因关系密切,也就是说如果父母一方存在这种情况,那么孩子也极有可能出现。

接下来给大家分析一下它发病时的表现,因为这属于外耳畸形,再加之面积小,所以对听力几乎没有影响,为此出生时医生一般不会明确告诉家长,但作为父母我们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既然是一种疾病,它就会对身体造成一定的损害,只不过这种疾病属于机会性发病,需要一定的外界作用。

一般来说以下行为是发病的诱因,一定要避免

挤压

作为瘘管,它连通着耳朵内部的某一部位,有时候会有白色液体流出。很多宝妈好奇,便会不自主地给宝宝进行挤压,殊不知这样只会越挤越大,导致本来内陷的小孔直接凸起,出现发炎的情况。

轻则吃点消炎药就会恢复,严重的情况下,需要手术治疗。一旦动手术,就意味着它不是一个简单的小毛病了,不但有可能影响孩子的外观,甚至会导致听力下降。

抓挠

正常情况下,这个瘘管不痛不痒,但当宝宝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容易出现感染的情况,细菌便会通过这一瘘管侵入,导致耳朵内部不适。孩子控制能力差,有不舒服的地方便想去挠一下,这样只会加重病情。作为父母,当发现孩子有抓挠的行为一定要及时制止,带孩子去就医,做到未雨绸缪,防止病情恶化。

有些家长知道孩子耳朵旁的“小眼睛”是瘘管后变得小心翼翼,战战兢兢,其实正是因为它不严重,所以医生才不提示。虽然孩子身体本身存在这种缺陷,但只要护理的得当,便不会发病,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抵抗力逐渐加强,自主发病的情况很少见。

当然,生活中我们不止会听到“耳朵旁边的小眼是富贵的代表”这一种谬论,虽然经常有人会说“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但并不是所有的“老人言”都有根据,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新潮的父母,要有明辨是非的能力,有些话可以听,有些话听不得。你知道还有哪些“老人言”不应该听吗?下面给大家普及一下。

1、剃胎发可以让头发更旺盛

很多年龄大的人都会说一定要给刚出生的宝宝剃头发,这样将来他们才会长出更旺盛的新头发。殊不知,婴儿皮肤细嫩,头皮更是缺少保护层,胎发是唯一的守护者,能够保温御寒,抵抗外界的病原体入侵。一旦剃掉头发,一方面保护层消失,抵抗力下降容易感冒发烧,另一方面破坏了毛囊,会直接导致孩子秃发。

2、多吃食盐才能有力气

家乡的老年人常说多给孩子喂点盐巴,因为在他们生活的那个时代盐比金贵。但实际上一岁以内的婴幼儿,身体各项器官的功能都不完善,食用过量的食盐会加重肾脏的负担,破坏肾脏的功能,一旦发生不可逆的损害,会出现肾功能衰竭,这个时候,父母再后悔也是为时晚矣。

作为父母,担心孩子身体很正常,但千万不能杞人忧天。只要注意以上几点,尽量避免让孩子感冒,饮食注意营养均衡,少吃辛辣,他们一定会健健康康地长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