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永武:创造生命与享受生命的有机统一
人才教育的新视野
01
在创造生命中享受生命
从生命创造的角度来看,我们每个人的生命来自父母的创造,也来自我们每一天的成长。赫拉克利特说,太阳每天都是新的。我们则可以说,人的生命每一天都是新的,昨天之我已经逝去,今天之我已经诞生,“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可追者就是我们未来每一天新的生命。对于一个未成年人而言,从出生之日开始,肉体生命和精神生命都在逐渐增长,这是生命的创新。我们在成年以后,仍然天天学习,天天实践,这是我们知识和能力的增长,也是在创新生命。生命之树在于学习,在于实践,在于创新,在于发展。
人的主体性与创新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主体性作为人的本质力量,也是我们的精神动力,激励我们不断学习成长,不断创新实践,不断发展壮大。从文化哲学的角度来看,人的生命实际上也是生命的文化化,生命是创造文化的主体,也是文化载体和文化符号。主体性激励创新,文化需要创新,我们在实现主体性的过程中,创造新的文化,实现生命的增值,创新我们的生命。
主体性激励创新,促进文化的创造和生命的创新。文化创新本质上也是生命创新,也是劳动的创新。劳动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具有决定性的社会价值。人生通过劳动创新,不断创造新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为享受生命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也提供良好的精神条件和人文环境。因此,一个人如果有能力创造,而没有创造生命,就没有权利享受生命,“因为人生的快乐有赖于充分的物质供应,人们就尽心竭力于取得这些物质供应的技术”(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吴寿彭译,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第29页)。在现代社会,一些富二代如果没有真才实学,浑浑噩噩,坐吃山空,就没有权利享受生命。
从创造生命与享受生命的和谐统一来看,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用智慧和汗水,努力创造自己美好的生命,一方面把创造生命的过程视为享受生命的过程,体验学习、工作和奋斗的快乐;一方面在取得创造性的成果之后,可以更好地享受自己的果实,进一步确证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给自己的时间和心灵放个假。
02
在享受生命中创造生命
人的生命需要创造,而创造生命是为了更好地享受生命。创造生命为享受生命提供基础和前提,而享受生命一方面是人生的目的;另一方面也能够为创造生命提供保障和重要动力。
从人才发展的角度来看,创造生命是为了更好地促进人才发展,享受生命则是人才发展的重要目的,也是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目的,亚里士多德认为:“闲暇又正是勤劳(繁忙)的目的。”(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吴寿彭译,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第392页)他在《政治学》中认真研究了闲暇的重要价值:“一般思想家都承认,在一个政治修明的城邦中,必须大家都有'闲暇’,不要因为日常生活所需终身忙碌不已,但要怎样安排才能使大众获得这样的闲暇,却是一个难题。”(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吴寿彭译,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第82页)也就是说,我们人生在世,不是为劳动而劳动,不是为忙碌而忙碌,闲暇才是劳动的目的。但是,我们无论是企业还是党政机关,经常是“白加黑”、“五加二”,加班加点成为常态。员工得不到正常休息,也没有加班费,这不但违背劳动法,而且也违背人性,客观上制约了每个员工的人才发展。
我们倡导正确的劳动观和闲暇观,一方面充分肯定自由劳动对于人生和社会的重要价值;另一方面,社会和组织也应该保障员工应有的闲暇。员工在闲暇中自由活动,促进人性的完善与人格的健康发展,激发对新事物的敏感度,催孕创新思维和各种灵感的酝酿和爆发,促进人才的可持续发展,把享受生命与创造生命有机统一起来。
我们强调享受生命与创造生命的有机统一,目的就在于促进享受生命与创造生命的相辅相成与互为动因。在这方面,亚里士多德的深刻之处在于,他在肯定闲暇重要性的同时,又非常睿智地提醒人们注意,社会趋于繁荣以后,人们就会共享闲暇,但人们不能放纵于闲暇,认为闲暇活动需要智慧,他为此提前打了预防针:“社会趋于繁荣,共享闲暇,大家又往往流于放纵了。”(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吴寿彭译,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第393页)实际上,亚里士多德对闲暇可能带来放纵的警惕,值得我们引以为戒。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当国家走向繁荣安定时,一些干部就开始安于现状,甚至走向堕落和腐化。一些大学新生往往会产生“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思想,大一期间很容易迷失自我,在闲暇游戏中荒废学业。一些农民领到较多的拆迁款以后,不是把资金用于创业或再生产,而是在吃喝玩乐中消磨时光,把拆迁款花费殆尽,影响了家庭幸福,也影响了农村人才资源的再开发。
由此可见,我们不但要享受生命,还要不断创造生命,在创造生命中发展我们新的生命,让我们每个人的生命越来越健康,越来越美好,越来越延年益寿。太阳每天都是新的,我们的生命之树也要长青常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