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永武:审美促进人才开发的历史缘起
启人才教育的新视野
从学科发展史的角度来看,任何一门学科的产生和发展绝非偶然,而是具有深邃的历史感,体现出社会发展史、文化发展史和学术发展史的多重变奏,蕴含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审美促进人才开发的历史缘起,也要受到历史诸多文化元素潜移默化的影响。
从古代审美教育史和美学史的角度来看,人才与审美的互相影响客观上为研究人才美学提供了丰富的历史资源。在中国古代,儒家非常注重礼乐诗书对人生的教化,孔子是教育家、人才学家,也是美学家和美育家,他认为“不学诗无以言”,而历代儒家都重视乐教的作用;在西方古希腊,柏拉图不仅是美学家和美育家,也是建构审美王国的探路者。柏拉图的理想国是经过他主观润色了的真善美相统一的审美王国。他强调写文章“其实就是把真善美的东西写到读者心灵里去”。也就是说,文章写作要表现真善美,理想国也需要真善美。在《理想国》中,柏拉图说:“应该寻找一些有本领的艺术家,把自然的优美方面描绘出来,使我们的青年们像住在风和日暖的地带一样,四围一切都对健康有益,天天耳濡目染于优美的作品,象从一种清幽境界呼吸一阵清风,来呼吸它们的好影响,使他们不知不觉地从小就培养起对于美的爱好,并且培养起融美于心灵的习惯”,并且指出:“拿美来浸润心灵,使它也就因而美化……一看到美的东西,他就会赞赏它们,很快乐地把它们吸收到心灵里,作为滋养,因此自己性格也变成高尚优美。”同时,柏拉图还把心灵的优美和身体的优美谐和一致,看做是最美的境界,使青年“融美于心灵”。
从人才学发展史的角度来看,孔子、孟子、赫拉克利特、柏拉图和康德等美学家的论述颇给人才美学的研究以启迪。在中国古代,孔夫子就提出了“文质彬彬”的君子观;孟子则以“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为“大丈夫”。齐威王以人才为国宝,使魏惠王羞惭而退,终于“门庭若市”;马皇后以得贤为宝,佐朱元璋保大明江山。中国古代还尊称人才为人中骐骥、人中麟凤、人中之龙、栋梁之材、经天纬地之才、学富五车、才高八斗、贤者、大儒、君子等,对人才的褒扬具有强烈的审美感情色彩,也具有了浓郁的美学意味。在儒家思想的影响下,中国古代知识分子重视人的伦理道德价值,尊重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逐渐形成了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最高的人生价值取向。这不仅体现了中国古代的人才观,而且也蕴含了人生理想的审美标准,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所追求的人才美,因为正如笠原仲二所言,“中国古代人认为有美的价值的对象,是能使人生的内容丰富充实的东西,是能使人感到生存的意义、感到愉悦、快乐和幸福的事物的实体、姿态或动作等等”。因此,在世界文明史上,每个国家的人才都能够在较大程度上得到尊重。中国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人才的第一座高峰;西方古希腊则是西方文化史上人才的第一座高峰。
实际上,唯有人才所体现出来的创造性和进步性,才更能使人感到生存的意义,给人带来更大的愉悦、快乐和幸福,能够促进社会的发展进步。在古希腊,赫拉克利特认为,一个优秀的人可以抵得上一万个人,这是对人才的高度赞美,为研究人才的美提供了有益的启迪;柏拉图以特有的美学深度和广度,使美学超越了狭隘的艺术哲学,而进入人生和社会领域,引导美学研究走向美化人生和美化社会的正确方向。他通过对现实美的研究,建构了一个审美阶梯,即由人的外在美→心灵美→行为美→习俗美、产品美→制度(法律)美→知识(智慧)美→美的理念(美本身)。在柏拉图的审美视野中,他强调心灵美重于外在美,把心灵美与身体美的谐和一致看作是最美的境界,并且把人的行为美也纳入了审美视野。
康德把美的理想界定为理想的人的美,这是非常重要的真知灼见。他认为,“只有人,他本身就具有他的生存目的,他凭借理性规定着自己的目的……所以只有'人’才独能具有美的理想,像人类尽在他的人格里面那样;他作为睿智,能在世界一切事物中独具完满性的理想”。在康德看来,人的理想美要符合人的审美观念,还要符合一定的理性观念,因此对人的理想美的审美观照中,不允许任何官能刺激混合到对于对象所感到的愉快中去,而是应该体现美与善的统一。在分析力量的崇高时,康德还认为,一个人不震惊,不畏惧,不躲避危险,不屈不挠,带着充分的思考来有力地从事工作,和平时期还具有温和、同情心以及具有自己的人格风貌,这不仅成为野蛮人最大的叹赏对象,而且也会受到最文明进步社会的崇敬。上述美学家的这些思想,对于我们理解社会美和人才的美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对于我们建立人才美学也不无重要启迪。
从社会美来看,最美的不是那些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外在美,而是为社会发展进步做出积极贡献的各类人才,因为社会美是以内容取胜的,因此,只有人才,才能够称得上是最美的人,“真正有价值的献身是为社会而作出的,只有为社会作出的献身,才具有美学的意义,才能具有震撼灵魂的审美感染力”。魏巍写过一篇文章《谁是最可爱的人》,他说:“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我们的部队、我们的战士,我感觉他们是最可爱的人。”魏巍把志愿军战士看作是最可爱的人,那么,在这个爱美的时代里,谁是最美的人呢?那些帅哥靓妹虽然具有美的风采,但帅哥靓妹主要体现的人体的形式美。以笔者所见,形式美固然能够给人以美感,但仅有形式美是远远不够的,最主要的是内容与形式和谐统一所显现的美。近些年来,我们的社会尤其需要美,呼唤美,歌颂美,这才有了我们身边最美的人:“最美女交警”、“最美女教师”、“最美司机”、“最美警卫战士”、“最美学警”、“最美警校生”、“最美党员奶奶”、“最美农民工”、“最美孕妇”、“最美儿媳”……这些最美的人在平凡中蕴含了伟大,于不经意间彰显了美的风采,客观上为我们研究人才美学也提供了启迪。
从历史的观点来看,无论是西方还是中国,古代学者虽然没有明确提出人才美学的理论,但理论家和社会对人才的推崇和赞美,足可以看出人们对人才美的认同;美学家和教育家对审美的高度重视,客观上也反映了古人对审美促进人才开发作用的素朴认识。
责任编辑:张涛
好 书 推 荐
简 介
薛永武《审美与人才开发》一书是“十二五”国家重点出版物规划项目、国家出版基金项目、人才强国战略出版工程出版物,由中组部归属的国家级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16年出版。
该书是人才美学的代表作。作者运用了哲学、社会学、人才学、美学、文化学、教育学、现代仿生学、脑科学、思维科学、价值论哲学等多种研究方法,对于青少年的成长与成才、对于家庭和各类学校教育,提供审美的视角和方法,通过审美全面激发人们的想象力、感悟力和创新能力,促进人才综合素质与综合能力的全面开发;对于国家人才战略和社会精神文明建设而言,拙著对于全社会克服金钱和权力对人性的异化,引领人生超越平庸,走出人生迷途,促进全社会的人才开发,对于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推进精神文明建设,都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