窑彝录「汝窑鉴识秘籍」第六章祡窑篇
祡窑篇
北宋官窑烧制汝窑祭器和通灵瓷器的窑炉很可能叫做“祡窑”。古代,对祭祀含义的燎柴称“祡”。在古代文章里,柴字和祡字发音相同,许多情况下是通用的,不一定在任何场合都必须分别使用。在一些地方,无论写祡还是写柴都没毛病。看似写的柴,其实在说祡,反之则不通。可以把祭祀的柴火叫“柴”或“祡”。但不可把随便的木柴叫“祡”。
民国初期,清室善后委员会整理出版的《故宫物品点查报告》里,有如下叙述 一,景阳宫,“律字一四七”的楠木架上,第18号为一空屉,旁注“屉内原有紫窑三件,宣统十年十月初四日上要去”。此处的“紫窑”应为“柴窑”之误。
三,景阳宫,编号“律字一六五”的楠木架上,第26号中有“无款紫窑铜镶口铙碗”二件。此处的“紫窑”亦应为“柴窑”之误。
《故宫物品点查报告》里的“紫窑”字样,我们认为,不应为“柴窑”的“柴”字之误。而应是“祡”字之误。用毛笔书写,紫字与祡字下面的“系”部“示”部很难分辨,相反,紫字与柴字却不易混淆。
历史上有古玩收藏流派一直把一些制精色异的,偏离汝窑传统和有通灵含义的瓷器,称作“祡窑”,或“柴窑”。
而传说的源头,则来自北宋官窑,对烧祭祀瓷(包括法器和一般礼器)的窑炉称呼。
这个看似可能性很小的猜想,其实很容易证实。只要我们把所谓的柴窑(或祡窑)器物和汝窑一起送入硅酸盐实验室,对胎体进行理化比对就可得出结论。
表面上看,如此比对,首先要先对参与比对的柴窑或汝窑进行认定,不然以上的设定就不成立。
其实现代科学告诉我们,无数逻辑环节中的任何数据的确立,都有向上或向下的推导作用。因此,任何一组科学实验数据都可作为逻辑推论的起始。也就是说,实验室数据亦有反证物证的作用。
古玩行的汝窑认知,人们总喜欢从祖宗开始,从文献线索出发,哪怕这个写线索的古代老人家一直嘟囔,他也是听别人传说。
硅酸盐实验,是对假定的求证,是现代科学方法。无论是所谓古代先贤的圣言,还是科学实验,都是真理求证的逻辑环节。
北宋官窑的汝窑瓷片
要鉴识汝窑,一定先得厘清汝窑族系,要准确的定义汝窑,必须界定与汝窑有血亲关系的其他窑器。这里面包括北宋末年异军突起的旧汝州的所谓“宋均”,“均汝不分”,也包括匿形其中“柴窑”。
历史上的汝州地域,目前承认的宋金时期所谓“汝窑产地”就有48个窑区,加上未承认的,大约有100多处。科学分类,是汝窑鉴识研究的首要任务。
一些所谓的柴窑是否是和汝窑同出于一个窑场,一个窑炉,我们只能期待实验室的数据,虽然仅仅是实验还不能说明一切。
最使汝窑不能清晰定位的是汝窑的兄弟姐妹窑器,研究汝窑绕不他们。
日本柴窑青百合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