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山水画的产生》(晋、宋时代) 第一章 山水画萌芽于晋
第一章 山水画萌芽于晋
原著:陈传席
云山水画萌芽于晋,这在文献资料中是不乏记载的。在晋顾恺之所著《论画》一文中,第一句便是:“凡画,人最难,次山水。”顾恺之还写了一篇《画云台山记》,此文开宗明义:“山有面,则背向有影,可令庆云西而吐于东方,清天中,凡天及水色,尽用空青,竟素上下以映日。西去山,别详其远近…”文章最后云:“凡三段山,画之虽长,当使画甚促,不尔不称。”诚然,顾的《画云台山记》只是一篇山水画构思的文字稿,还不能算是正式的山水画论。但是它谈的是山水画的构思、设色等内容,即使是为道教的故事内容服务的,但还是可以作为山水画萌芽时期的最早文献来看待的。
魏晋壁画中的山水雏形
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顾恺之》条下记载:顾画有…《庐山会图》绢六幅图《山水》……《荡舟图》等等。 晋代其他画家如:《夏侯瞻》条下记其有《倕山图》。《戴逵》条下记“其画古人、山水极妙。”又戴逵画有…《中溪山邑居图》。《戴勃》条下: ° “孙畅之①云:山水胜顾(恺之)。”戴的作品有《九州名山图》《风云水月图》等等。 至于人物画中以山水为主要背景的作品,无论记载和实物都有不少可以见到。 理论是实践的总结,和东晋顾恺之同时的宗炳(顾死时,宗已30岁)写出了一篇很像样的山水画论—《画山水序》;其后王微又写出一篇更加成熟的山水画论《叙画。这都说明,晋代的山水画已有不少作品。 晋之前汉魏时期的绘画中,也有不少具山水画的因素者,如《历代名画记》卷四所载《吴王赵夫人》条下:“孙权尝叹魏蜀未平,思得善画者图山川地形。夫人乃进所写江湖九州山岳之势。夫人又于方帛之上绣作五岳列国地形。”③等等。其实皆军事上实用的地图之类。
魏晋壁画中的山水雏形
常璩的《华阳国志》中所记诸葛亮画夷图以赐夷亦然。
刘宋时代,王微《叙画》中所说:“且古人之作画也,非以案城域,辨方州,标镇阜、划浸流。”大抵是他理想中的山水画,也说明更早一些的所谓山水画只是地图式。现存早期地图及有关记载亦可印证。
再早一些记载,如: 中国最早一本书《尚书》中《益稷》篇就有云:“予欲观古人之象,日、月、星辰、山、龙、华虫作绘,宗彝、藻、火、粉米、黼、黻、郗绣,以五彩彰施于五色,作服,汝明。”孔安国云:“绘,五彩也,以五彩成此画焉。
魏晋壁画中的山水雏形
宗庙彝樽,亦以山、龙、华(花)虫为饰。”唐孔颖达疏云:“日、月、星辰为辰;华象草;华虫,雉也。画三辰、山、龙、华虫于衣服、旌旗。”对这段内容的解释,古人学者众说纷纭,《尚书》上本意是舜告诉禹的话,大体上说,舜观古人图画,要禹以五色画日、月、星辰、山等12种物象于衣裳(上曰衣、下曰裳)上,前6种画在衣上,后6种画在裳上。用以分别上下尊卑,而且每一种物象皆有深意。也有说上画下绣,“作绘”当然是绘画,“郗绣”可以是“郗绣”,但最古也是绘画,《考工记:画》云:“画绩之事……五彩备谓之绣。”后人有解释云:
日、月、星辰,取其临照也。(只有皇帝服上才可以绘日、月、星辰。意为他的光辉临照天下。)山,取其镇也。(山之重可镇压一切,以见其威重。) 龙,取其变也。(龙:“变化无方”) 华虫,取其文也。(雉鸡,身多文采,表示“文采昭著”。) 宗彝,取其孝也。(祭器,祭祀先人,“不忘祖先”。) 藻,取其洁也。(孔颖达谓:“藻,水草,有文者。”水中草,清洁,表示“清以廉德”。) 火,取其明也。(所谓“炎上”,火炎盛而向上。) 粉米,取其养也(养人)。黼,取其断也。(孔颖达疏:“黼若斧形”,“白与黑谓之黼。”即以黑白二色画成斧形,寓意“果断”。) 黼,取其断也。(孔颖达疏:“黼若斧形”,“白与黑谓之黼。”即以黑白色画成斧形,寓意“果断”。) 黻,取其辨也。(孔颖达疏:“黼为尔己相背”“黑与青谓之黻。”即用黑青二色画成两弓相背的形状,寓意“见善背恶”)和普只有天子服饰上可有日、月、星辰、山等12种,诸侯只有龙以下至黼黻。服饰画的山只是一种符号,但也确实像山。 《左传》中杜预注有:“禹之世,图画山川奇异之物而献之,使九州之牧贡金,象所图物著之于鼎”等语。
魏晋壁画中的山水雏形
《周礼》:“地官大司徒之职,掌建邦土地之图。”此更明白地是掌管地图。 《周礼·春官·司服法》:“冕服九章,登龙于山,…初一日龙,初二日山,……皆画以为缋。”周设春官以掌邦礼。此言染织,在服饰上分别贵贱。 《周礼·春官·司尊彝》:“掌六尊六彝之位”。郑注:“鸡彝鸟彝谓刻而画之为鸡凤凰之形,稼彝画禾稼也;山岳亦刻而画之为山云之形。”
张君房《云笈七签》:“黄帝以四岳皆有佐命之山,乃命潜山为衡岳之副,帝乃造山,躬写形象,以为五岳真形之图。” 明代具有相当鉴赏能力的陈继儒见过刻画山水的玉,断为周朝的“冒圭”。《妮古录》记云:“董玄宰(其昌)血浸周玉中刻一小脉,四面绕以水文,四寸长,予谛审之,此冒圭也。……山水者,河山带历也。
魏晋壁画中的山水雏形
故宫博物院至今尚收藏有很多汉代博山炉(历代艺术馆有陈列),上面刻有层层叠叠的山和水,山中有人、虎、狮、鸟及树木。 以上所记,不过是工艺、染织、地图之类而已。不可认真地算作山水画。王逸《楚辞章句·天问》篇中,王延寿《鲁灵光殿赋》中,东晋王子年《拾遗记》中,都有壁画或地画中的图画天地、山川、四渎五岳等记载,然则所记之画或过于原始,不能算作山水画,或过于荒诞,不可信。 到了汉代,画像石画像砖上出现了山水的成分,有的学者便认为山水画起于汉。其实,画中有了山水,并不等于有了山水画。否则,山水画的起源便可以一直上追到原始社会,至少上追到商代不成问题,象形文字中的山和水不是最早的山水画是什么呢?乃至于山水画有了萌芽形式,若不以此蔚为大观,仍然不能说有了山水画。犹如我国明代就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但决不能说我国自明代始就进入了资本主义社会。汉画像中有山水,其意在图说劳动场面,而不在审美,且不是由此而兴起了中国的山水画。
六朝画像砖
真正的山水画,如前所云,乃正式萌芽于晋,由晋朝而兴起的山水画,刘宋而成。刘宋之后,山水画的发展略有停滞,仍未间断,唐初大发展,盛唐突变,中唐出现水墨山水画;唐末五代时期,山水画发展成熟,遂占据中国画的主流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