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云翱 | 宗教考古的社会意义积极而广泛
符号江苏精选本-宜兴紫砂
作者:贺云翱,朱棒
京东
中华国宝图典
作者:主编贺云翱
当当
文化江苏:历史与趋势
作者:贺云翱 周运中
当当
古代陵寝/20世纪中国文物考古发现与研究丛书
作者:贺云翱,郭怡
京东
宗教考古的社会意义积极而广泛
我们可以根据历史时段的不同,把宗教考古分为原始社会的“原始宗教考古”、国家文明产生后早期阶段的“神权宗教考古”、“元典时代”开始的作为社会统治者和被统治者所共同信仰的“普世宗教考古”三个阶段或者领域。必须说明的是,这仅仅是一个为了学术的界定而做的分类,实际状况要复杂得多,如原始宗教时期“万物有灵”的宗教思想一直到今天还在民间流行。
从某种程度上说,宗教意识是人类觉醒的最早意识之一,是远古时代人类能够把“我者”和“他者”做分离的最初心灵启蒙,“万物有灵论”正是这个时期的意识产物之一。远古时代产生的人类最初的宗教意识也是此后的绘画、舞蹈、音乐等诸多艺术形式,神话等文学形式,甚至哲学、科学等文化成就产生的源点之一。史前宗教属于宗教起源或原始宗教的考古内容,许多学者通过旧石器时代的洞穴壁画、岩画、母神塑像等或新石器时代的祭坛、神像、祭器等研究原始宗教问题,对窥探人类的早期思维特点和行为模式以及宗教的起源等问题提供了独特的视角。
在文明或国家诞生的进程中,宗教作为一种特殊的权力——神权——扮演了重要角色,在早期文明形态中,“神权”实际上成为一种统治工具,是“君权神授”的理论来源和社会控制神器,古代埃及、巴比伦、印度、中国、希腊乃至美洲,早期国家中心都会有巨大的神殿、神庙、祖庙、祭坛等宗教类建筑,它们无不是政权的帮手和统治者控制与威慑民众的力量。
本文为《大众考古》2018年07月刊卷首语
作者:魏明德 等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