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马屁者就是为了骑马
“拍马屁”者就是为了骑马
窦 旭 民
“拍马屁”本来的含义有三种说法:一是元代蒙古人有个习惯,两人牵马相遇,要在对方马屁股上拍一下,表示尊敬。二是蒙古族好骑手遇到烈性马便拍拍马屁股,使马感到舒服,随即乘势跃身上马,奔腾而去。三是蒙古人爱马,如果马肥,两股必然隆起,所以见到骏马,总喜欢拍着马屁股称赞一番。
可见,“拍马屁”本是一种风俗,并无贬义。后来,却又有了一种版本,将“拍马屁”演绎为阿谀奉承,专指用于讽刺不顾客观实际,善于谄媚奉承、讨好别人的龌龊行为。
有这么一个典故,改变了愿意的“拍马屁”:
从前,有个财主买到了一匹好马,心中非常高兴。于是,就请自己三个女婿来喝酒。酒过三巡,财主从马厩里牵出宝马,让三个女婿作诗来赞美这匹骏马。
三个女婿为了讨好岳父的欢心,纷纷搜肠刮肚,寻觅佳句。
大女婿朗声道:“水面置金针,丈人骑马到阴山。来去数百里,金针尚未沉”。财主听了连连称好。
二女婿不急不忙,一字一句念道:“火上放鹅毛,丈人骑马到余姚,来去数千里,鹅毛未被燎”。财主听罢大喜。
三女婿天资愚钝,不知说什么才好,便用双手在宝马的屁股上轻拍,宝马被拍得不耐烦了,放了个屁。三女婿灵机一动即说:“马儿放个屁,丈人骑马去会稽,来去数万里,屁门还未闭”。财主听了哭笑不得。
由此,流传起“拍马屁”的笑话。人们出于趣味,便将此寓意为阿谀奉承、讨好别人的行为。
汉语中还有一词叫作“溜须”,其实与“拍马屁”是一个意思。它的由来是这样的:宋真宗时代,有一名叫丁谓的任副宰相(即参知政事)。当时的宰相是寇准,丁谓对之毕恭毕敬,唯寇准之言是听。一次,朝廷议事,宰相、副宰相等一帮大臣一起用餐。菜汤污染了寇准的胡须,丁谓起而为之擦拭,即溜其须。寇准笑曰:“参政,国之大臣,乃为长官拂须耶?”说得丁谓既羞又恼,从此对寇准怀恨在心。宋真宗晚年,丁谓抓住寇准某些失误,与刘皇后合谋,将寇准三贬其官,流放广东雷州任参军,丁谓取寇准而代之升任宰相,独揽朝政,贪污受贿,为所欲为。
自古以来,世界上就有“拍马屁”的典例,故而有人编写了本《马屁大观》的书,选注者从《二十四史》、《资治通鉴》、《续资治通鉴》以及诸子、笔记小说等近百部古籍中精选了有关“拍马屁”的材料数百则,可谓集“拍马屁”之大成。据载:北齐时,成武帝的宠臣和士开得了伤寒,医生告诉他应服“黄龙汤”(大粪)。和大人面露难色,当时正巧有一文人在场,便自告奋勇地说:“大人,此物甚易服,让在下先为您尝尝”。说完,一饮而尽,真能恶心死人。
世上三百六十行,増添一行又何妨?“溜须拍马屁”已经成为现实中一种常见的现象。起码在日常生活中,在为人处事的交往中,随地可见。一些人已经将此作为诀窍和技艺,屡试不爽,还真的见效,甚至获得丰硕的成果。
国人一般都讨厌拍马屁的人,也不喜欢拍人家马屁,但是人们却喜欢闻闻那个马屁味道。仔细看看,凡是某些领导身边的红人,有的虽然不拍马屁,但却能制造出一些浓浓的马屁味道,这种味道也会传播,可能会不经意的吸入一些人的鼻孔,引发可恶的感染。
众所周知,“凡是拍马屁者,就是为了骑马”。要不,谁会傻乎乎的溜须拍马?!没有一定的利益可图,谁会卑微地巴结讨好于人,谁又会下贱地恭维奉承他人?!
总而言之,“溜须”也好,“拍马屁”也罢,都离不开当事人的切身利益,都是一种龌龊行为,也都是为了某种肮脏的交易。
当然,溜须拍马者,既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关键要看被拍者的素质、智商和“拍马屁”者的艺术技巧了。
2021年6月17日渭滨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