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医学固本培元思想研究
自中医渊薮《黄帝内经》构建了中医学理论体系之后,历代医家对其内容进行了不断地丰富与发展,从而形成了众多新的学术思想与流派。新安医学发源于新安江流域的古徽州地区,文化底蕴深厚,历史影响深远,固本培元即新安医学中最具代表性的学说。而在以往对新安医学固本培元思想的整体性相关研究中,往往较为忽略固本培元这个概念本身内涵与意义的探讨。因此,本研究从学术思想的角度对固本培元进行了深入探索,以期更好地阐发新安固本培元思想的内涵,明晰其形成与发展脉络,明确其学术特色与临床应用价值,从而进一步丰富新安医学的研究内容,为固本培元思想的临床与实验研究提供理论基础,为中医特色理论与流派研究提供参考,也为当今各科疾病、疑难病症、防病养生等的临床诊治与预防提供思路与借鉴。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分析法、比较研究法、历史研究法、诠释法等研究方法。以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中医经典知识挖掘与传播平台”、中华医典、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为资料来源,以
李杲、朱震亨、汪机、薛己、徐春甫、孙一奎、张介宾、吴崑、罗周彦、吴澄等医家及相关著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当代学者的研究成果,通过纵向梳理与横向分析,进行了以下四个部分的研究。第一部分为新安固本培元思想内涵的研究。首先梳理了新安固本培元思想的传承源流与“固本培元”名称的由来,继而阐述了新安固本培元思想的概念、核心、适用范围与运用要点、治疗特色、与江浙温补派形成期思想的区别与联系等五个方面的内容。认为所谓新安固本培元思想,即通过补益脾肾,培护元气,强固人体根柢即精、气、神,以达到扶正祛邪的目的。其核心为培护人体元气,强调人体生化之源的作用,重视自身正气的主导地位。而“元气”来源于先天,初始为气形质未分的浑然一气,即原气,相当于“人身之太极”,具有生生之性,可通过调护脾肾来充养,与后天水谷之气共同组成人体正气。此法适用于外感、内伤、外科、妇科、儿科以及养生防病等各个领域。临证以虚损性症状为辨证要点,以用药善用人参、气血并调、脾肾同补、慎用功伐之剂、注意节宣监佐等为治疗特色。其学术主张与江浙温补派同中有异,新安固本培元强调“阴阳一太极”,而江浙温补派强调“太极分阴阳”,阴阳互根互用,二者在各自学术思想形成过程中,医家之间亦互相影响。第二部分为新安固本培元思想产生的学术基础,包括医学基础与文化基础两大方面。在医学基础上,《黄帝内经》为其理论源头,包括真气、正气、脾胃、肾藏精等概念以及治病必求于本、扶正祛邪等思想均为固本培元产生的立论依据;《难经》对“命门”“肾间动气”等概念的阐述为固本培元之命门元气思想提供理论基础;李杲提出脾胃之气充养元气,脾胃亏虚致生百病的思想为固本培元核心内涵的形成提供依据;朱震亨“阳有余阴不足论”成为汪机提出固本培元思想的突破口。而宋明时期程朱理学的宇宙观与治学思维为其产生的哲学动因,道家、道教以及内丹修炼思想为固本培元的文化根源。第三部分为新安固本培元思想的形成因素。主要包括时医滥用滋阴降火形成时弊,临证多见脾胃虚损患者的医疗环境;徽州地区山峦水多、土地贫瘠、相对封闭而独立、盛产道地药材等自然环境;明清时期徽州宗族户籍制度森严、徽商经济兴盛的社会环境;以及“不为良相便为良医”的儒学氛围,明朝统治者尊崇道教,服丹修炼之风盛行等思想文化因素。第四部分为新安固本培元思想体系的形成与演变历程。主要可分为以汪机“脾胃—营卫—元气—扶正祛邪”为主要思路的形成期,孙一奎“脾肾—命门(元气)—扶正祛邪”思路的成熟期,以及孙一奎之后新安医家继承与拓展的发展期。基于以上发现,本研究认为,新安固本培元思想,为明清时期以汪机、孙一奎为主体的新安医家,在《黄帝内经》《难经》等中医经典理论的基础上,援引儒道佛等哲学思想,融合李杲、朱震亨等诸位名家的医学主张,对时医胶守于滋阴降火说、滥用苦寒降泻之品的时弊进行反思与批判,并结合自身临床实际所提出的带有地域特色的创新性治法主张;“元气”为新安固本培元思想强调的重点;不论脾胃、肾,或是命门、元气,新安固本培元思想中的几个关键信息,都在强调人体生化之源的重要作用;在新安固本培元思想形成与发展过程中,汪机与孙一奎为核心人物,其中,汪机融合李杲与朱震亨等医家观点,以朱震亨“阳有余阴不足论”为突破口,阐发“营卫一气”“参芪双补”的思想,是固本培元诞生的关键。新安固本培元思想的出现,既体现出对经典理论的继承,又为契合时代需求的发展与创新。在对中医特色理论的研究中,新的学术观点与理论的产生是立足经典创新发展的结果,流派研究当重视对其学术主张的阐发,对于学派主张应当察其道而不泥其术,不应固守或将其内涵及应用夸大与泛化。本文对新安固本培元思想的研究,对于完善新安医学研究、探索经典与流派的传承关系、学派与中医特色学说的形成发展规律等都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且其培护人体本元,扶正以祛邪的核心主张契合未来医学的发展趋势,对于提倡养生防病、治未病的当代亦具有较高的指导意义。下一步可继续开展以解决临床需求为出发点而回归于中医经典的基础性研究,并采纳现代医学概念与诊察技术,结合当代人群特征,对固本培元核心理念的应用进行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