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案丨“膈下逐瘀汤”可以治疗心包炎、胸膜粘连、肿瘤......

北京德懿堂中医医学研究院

以基础理论为本,传播和践行绿色、自然、健康、治未病、天人合一的生活理念!
22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导读:品评4个案例,学习膈下逐瘀汤的妙用。具体治疗与用药请遵医嘱!

膈下逐瘀汤,载于《医林改错》一书中,是王清任所创制的活血化瘀名方之一。方由五灵脂、当归、桃仁、甘草、红花、川芎、丹皮、赤芍、乌药、延胡索、香附、枳壳组成,有活血行瘀、行气止痛之效。

主治瘀血结于膈下,形成积块;或小儿痞块,或肚腹疼痛、痛处不移;或卧则腹坠似有物者。

王清任在《医林改错》中指出本方所治之症有六:1.积块;2.小儿痞块;3.肚腹疼痛,痛不移处;4.卧则腹坠;5.肾泻;6.久泻。

故王氏膈下逐瘀汤用当归、川芎、赤芍养血活血,丹皮清热凉血、活血化瘀;桃仁、红花、灵脂破血逐瘀;复加香附、乌药、枳壳、元胡行气止痛,且能增强逐瘀之力;甘草调和诸药。众药合用,则收气行血活,癥消结破之功。

随着对活血化瘀治则的深入研究,目前本方主要侧重于治疗膈膜以下、上腹部之瘀血证,如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腹膜后血肿、胸膜粘连等,均取得满意疗效。

此外,尚有运用本方治疗血栓性浅静脉炎、原发性骨髓纤维化、胰岛细胞瘤等病者,亦取得一定疗效。

治疗缩窄性心包炎

(孙济东医案)

李X,男,11岁,于1978年春患结核性心包炎,并有心包积液,经天津市儿童医院确诊并住院治疗,病情好转,积液吸收。唯形成心包缩窄,即“缩窄性心包炎”。

院方会诊后,拟手术治疗,因家长不同意手术,出院回村邀余诊治。查患儿面色无华,口唇淡青而暗,体质瘦弱,倦卧懒言,神疲乏力,脘腹胀闷,胃呆纳少。肝大剑下3指,质硬。

脉沉细而数,舌质紫淡、苔白薄。

据上述脉证,诊为血瘀气滞,肝胃不和,治以活血化瘀,舒肝调气之剂。

处方:归尾9克,赤芍5克,川芎3克,红花3克,灵脂6克,桃仁3克,丹皮5克,乌药6克,香附6克,桔梗3克,枳壳5克,郁金5克,瓜蒌5克,蒲黄5克,延胡5克

水煎服,日1剂。服10剂后,病大有好转,面色口唇较前红润,肝缩小至2指,质较软。饮食增加,体质、精神均有所恢复。脉沉细,舌暗红,苔微黄。

效不改方,加地鳖虫6克,以增强活血化瘀之力。前后共服上方40余剂,患儿一切如常。

数日后,其父携患儿赴天津市儿童医院复查,证实缩窄性心包炎的症状消失,肝未触及,腹部柔软,检查均属正常。

【按语】

慢性缩窄性心包炎,常继发于急性心包炎,是由于急性心包炎之后在心包上形成坚厚的疤痕组织,心包失去弹性,明显地影响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功能,因而产生一系列临床症状,特别是心脏受压的表现,如颈静脉怒张、肝肿大等症状。

本案患者则主要表现为瘀血阻滞所致肝脏肿大、质硬、舌质青紫,口唇淡青而黯等症状,故宜活血理气,治用膈下逐瘀汤而收佳效。

治疗胸膜粘连

(乔艾乐医案)

乔XX,男,35岁,农民,1983年2月初诊。

主诉患胸膜炎一年后仍胸痛、憋气,呼吸困难,不能参加重体力劳动。曾在当地县医院胸透确诊为右侧胸膜粘连肥厚,面积为4×6厘米。

患侧胸壁轻度下陷,就诊时兼有外感风热表证,发烧头晕,咳嗽,吐黄痰,投以膈下逐瘀汤加金银花15克,连翘10克,蒲公英15克,黄芩12克,服药五剂,外感已减,胸痛亦轻,继以膈下逐瘀汤原方连服30余剂,诸证皆失。

1984年曾来我院复査,粘连部位缩小至3×2厘米,但胸痛、憋气等临床症状一直未复发,恢复体力劳动。

【按语】

胸膜粘连,临床主要表现为胸痛,并伴咳嗽、气短、胸廓及膈肌活动受限症。

本例患者右侧胁肋部疼痛、憋气、呼吸困难,且痛处不移,病属气血郁瘀于胸,治宜行气活血,正如王清任在《医林改错》一书中所云:“无论积聚在左肋、右肋……皆以此方治之,无不应手取效”。

方以膈下逐瘀汤活血理气,因其兼感风热,复配金银花、连翘、蒲公英解毒清热。外感表证解后,专以膈下逐瘀汤守方续进30余剂,遂使胸痛、憋气诸症均除。

据乔氏经验,以本方治疗胸膜粘连加减法为:兼风寒表证者,加桂枝、荆芥、防风;兼风热感冒者,加金银花、连翘、薄荷;胸中郁热、咳吐黄痰者,加黄芩、瓜蒌、桑白皮;胸中有寒痰,咳痰稀白者,加干姜、细辛、五味子;气虚者,加黄芪、党参。

乔氏经用上法治疗胸膜粘连60例,其中痊愈33例,显效23例,有效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达96.2%。

治疗乳腺小叶增生

(丁云龙医案)

张X,女,31岁,工人,于1985年11月3日就诊。

右侧乳房肿块逐渐增大4月,无痛,扪之边缘清楚,推之可动,皮色不变,肿块约粟大,伴心烦易怒,善叹息,饮食少进,失眠多梦,舌暗红,脉弦数,平素情志易激动。

多次运用疏肝理气药物,肿块不仅未消反逐渐肿大。证属肝郁气结,瘀血内滞。治宜活血袪瘀,疏肝理气。

处方:膈下逐瘀汤加减,药用:柴胡、香附、延胡索、五灵脂、当归、川芎各10克,桃仁、红花、炮山甲、三棱、莪术、牡蛎、玄参15克。

10剂,每日1剂,文火久煎,分2次服。服上方后,自觉症状好转,胸胁不适,喜叹息等症消失,再投10剂,肿块稍缩小,以上方共进48剂,肿块消失。

【按语】

乳腺小叶增生系乳房部位发生的一种非炎症性疾病,属祖国医学“乳癖”范围。

《疡科心得集》曰:“乳中结核,形如丸卵,不疼痛,不发寒热,皮色不变,其核随喜怒而增长,名曰乳癖。”

观本案患者右侧乳房肿块逐渐增大,不痛,扪之边缘清楚,伴见心烦易怒,善太息,平素情绪容易激动,其脉弦数,当属瘀血阻滞,肝气郁结,治宜活血软坚,疏理肝气。

故予膈下逐瘀汤复加柴胡、炮山甲、三棱、莪术、牡蛎、元参增强逐瘀行气、软坚散结之功,俾令气行瘀化,乳块消散,病乃获愈。

治疗胰岛细胞瘤

(孙文义医案)

徐XX,女,28岁,1979年9月5日初诊。

患者因产后月余,偶食油腻食物,于8月25日夜突然左上腹呈持续性刀割样剧烈疼痛,并向左腰部放射,腹胀明显,呕吐频繁,汗出淋漓,遂送某医院按肠套叠急诊入院手术。

术中发现肠管并无异常,而胰尾部却布满大小不等的结节状肿块,并波及整个胰体,质地较硬,肿物表面血管怒张,触之即出血不止,且与周围组织粘连。

因切除有困难,故取活检后关腹,仅给以维持性治疗,病理报告结果为胰岛细胞瘤,患者于伤口愈合后,邀余往诊,用中药治疗。

现症:面色黯黄无华,形体消瘦,脘腹胀满,时欲呕吐。左上腹阵发性剧烈疼痛,夜间尤甚,按之可扪及一拳头大小的肿块,中等硬度,推之固定不移。肿块表面有凹凸不平感,并伴有恶心食少,神倦乏力,夜寐不宁,大便干结等症。

舌质淡紫面黯,舌苔干厚,脉象弦细。据此辨证,为产后正虚,气结血瘀,积于膈下所致,病属癥瘤,当以抉正消癥,通瘀散结之法治之,方用膈下逐瘀汤化裁。

处方:黄芪30克,党参15克,当归15克,赤芍12克,川芎10克,香附12克,郁金10克,桃仁10克,生大黄10克,莱菔子15克,金银花15克,连翘15克,玄参12克,草河车15克,每日一剂,水煎早晚分服。

上方服至三十剂后,患者精神明显好转,纳食略增,脘腹胀满渐有减轻,左上腹仍时感疼痛,但程度已较前大为缓解,余症同前。此为药已中病。

视病人此时体质尚可,遂在上方基础上再加大通瘀散结之力。

处方:黄芪30克,当归15克,赤芍15克,郁金15克,丹皮15克,桃仁13克,红花15克,生大黄15克,三棱15克,莪术15克,土元15克,香附15克,柴胡10克,草河车30克,生地15克,服法同前。

以后按上方略事出入连续服二百余剂,左上腹内肿块已缩小到鸡卵大小,质地亦较前明显变软,脘腹胀满及呕恶感基本消失,疼痛渐止,面色开始泛现光泽,食欲大振,大便自调,已能从事部分家务劳动。

仍宗前法嘱其改用散剂继续治疗。处方:黄芪80克,丹参60克,鳖甲60克,穿山甲60克,三棱50克,莪术50克,草河车90克,研末冲服,毎次6克,日服2次。

上方共服3料,患者自觉症状基本消失,左上腹内肿块已触摸不到,开始恢复日常生活和劳动,嘱其暂时停用药,定期复査,经随访至1984第7月,病人已停药两年有余,现劳动、生活一如常人。

【按语】

胰岛细胞瘤临床比较少见。从本病的主要证候表现来看,相当于祖国医学的“癥瘤”范畴。

《医林改错》指出:“凡肚腹疼痛总不移动是瘀血。”《血证论》也说:“瘀血在经络脏腑之间,则结为癥瘕。”

本例患者腹痛剧烈,固定不移,扪之有块,显为瘀血内结之症,故治法以通瘀散结为主,方用膈下逐瘀化裁,殊为合拍。因患者产后不久,复经手术,正气已虚,故黄芪、党参以扶正。

《神农本草经》谓大黄“主下瘀血血闭”,“破癥瘕积聚”,故方中长期重用大黄;后又加三棱、莪术、土元、鳖甲、穿山甲等消癥要药,以增强方中通瘀散结之力;莪术和草河车等药又具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诸药合而用之,坚持治疗,终使瘀去癥消,气血调畅,其病竟愈。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网络。我们分享文章、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此文出于学习分享、传播更多资讯之目的,无商业用途。若涉及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立即处理。

(0)

相关推荐

  • 张锡纯理中汤作用功效、适应、临床应用、组成医案方剂

    ​[来源]<医学衷中参西录·治女科方>. [组成]生黄芪三钱党参二钱白术二钱生山药五钱天花粉四钱知母四钱三棱三钱莪术三钱生鸡内金三钱,黄者 [用法]用水三盅,煎至将成,加好醋少许,滚数沸服 ...

  • 跟师张胜兵心得体会:下瘀血汤原来可以治疗这么多疑难杂症!

    张胜兵中医 今天 在中医方剂学理血剂中有许多经典名言,大家熟知的桃核承气汤.血府逐瘀汤.温经汤.生化汤等等,但有一个经典名方"下瘀血汤",虽然平时用得很少,其实却能治疗很多疑难病症 ...

  • 论述功效强大的红藤应用。附阑尾炎术后医案。

    红藤也是大家很熟悉的一味药了.又名大血藤.大活血.红藤.红菊花心.山红藤等.产自江西.湖北.四川.浙江.江苏等地.其性味苦而平,入肝.胃与大肠经. 有清热解毒而活血通络,败毒散瘀且祛风杀虫之功.用于肠 ...

  • 损伤

    无论外力伤及皮肤.经脉.筋骨或脏腑,必然造成气血的损伤.气伤则气机不运,血脉瘀阻:脉络损伤则血液外溢,留而为瘀.疼痛.肿胀.青紫.出血是其主要症状,活血化瘀是治疗损伤的第一法则: 三棱莪术是其首选药物 ...

  • 临床医案之膈下逐瘀汤治疗乙肝

    王某某,女,42岁,2020年3月1日初诊.患者患无黄疸型肝炎近2个月.自觉肝区刺痛,纳差乏力,眩晕耳鸣,失眠梦集,晨起口苦,大便较干,小溲色黄.曾在某医院住院近1个月,西医治疗症状不缓解,指标不降, ...

  • “膈下逐瘀汤”可以治疗心包炎、胸膜粘连、肿瘤......

    导读:品评4个案例,学习膈下逐瘀汤的妙用.具体治疗与用药请遵医嘱! 膈下逐瘀汤,载于<医林改错>一书中,是王清任所创制的活血化瘀名方之一.方由五灵脂.当归.桃仁.甘草.红花.川芎.丹皮.赤 ...

  • 【临床医案:四逆汤法治疗前列腺增生案】

    2019年6月24日首诊,患者,男,62岁 主诉:尿等待.尿不尽伴夜尿多10余月. 现病史:十月前尿等待.尿不尽加重,夜尿5-6次,伴阴囊阴冷潮湿,肛门下坠,上腹部冷张,时返凉气,曾到医大一院.医大四 ...

  • 临床医案之升降散治疗桥本氏病

    许多桥本氏病患者都会问,我们怎么会得外国人的病?其实这个病的真正名字叫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由日本学者桥本根据其组织学特征于1912年首次报道,所以又叫桥本氏甲状腺炎.桥本氏病 ...

  • 颊针医案丨颊针治疗全身多发转移瘤(下)

    颊针班开课了 9月道生02期颊针精品一级班(广州) 11月道生03期颊针精品一级班.04期二级班(上海) 了解详情请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  接8月28号医案  ----- 颊 针 医  案 二 ...

  • 颊针医案丨颊针治疗全身多发转移瘤(上)

    颊针班开课了 9月道生02期颊针精品一级班(广州) 11月道生03期颊针精品一级班.04期二级班(上海) 了解详情请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颊针学习心得 颊针班学习对我收获很大. 王永洲教授所创立的颊针疗法 ...

  • 【临床医案:热毒疮疡治疗验案】

    昊某,男,11岁.初诊:2018年6月10日.主诉:患者于三天前突然恶寒发热,两天后右上臂阵发性针刺样疼痛.西医诊断为右上臂脓肿,败血症.予抗感染治疗,并将右上臂脓肿切开引流.但病员仍高热,应邀会诊. ...

  • 中医辨证治疗甲状腺结节临床医案一则

    甲状腺结节是西医里的叫法,它是指生长于甲状腺内的肿块,又叫甲状腺肿物,可多发可单发.导致甲状腺结节产生的病因有很多,如甲状腺退行性变.炎症.自身免疫疾病等.甲状腺结节多发于30-50岁的中年女性,有良 ...

  • 慢性肾炎案的经方治疗 | 经方临床医案练习【第818期】

    今日练习 佟某,男性,63岁,1965年7月6日初诊. 因慢性肾炎住某医院,治疗3个月效果不佳,尿蛋白波动在(+)-(+++),无备要求服中药治疗. 近症:四肢及颜面浮肿,皮肤灰黑,腹大脐平,纳差,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