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幅书法只有129个字,字体大小不一参差不齐,被称为稀世珍宝!
对于传世书法,我们并不陌生,很多人会想到王羲之的《兰亭序》,笔法精湛,被后人称为行书的典范之作,但是还有一幅书法,只有一百二十九个字,造诣不在《兰亭序》之下,同样被称为行书的范本,被后人视为稀世珍宝。
这幅书法就是苏轼所写的《寒食帖》,这幅书法是苏轼被贬黄州的第三年,在寒食节所写的一幅书法,用词深切,诗文凄凉,加上苏轼的深厚的书法功底,成就了传世名作。
苏轼给后人留下的印象就是一位大文豪,大诗人,其实他的书法在当时的书坛首屈一指,其笔法章法影响深远。这幅书法能被称为行书的典范之作,必然有着独特之处,首先整幅书法在用墨上,苏轼有着独到的表达,黑和光是苏轼所要追求的视觉效果,他认为墨色不宜稀疏,墨黑且亮才可以体现书法的神韵。
《寒食帖》墨法自然,在快与慢的书写表达中透露出了极高的韵致和法度,这与苏轼的用墨技巧有着很大的关系。从另一方面来讲,苏轼追求尚意书风,提倡书写的自由性,结合苏轼当时所处的境遇,在书写的时候只注重内心情感的抒发,把自己的情感寓于笔画之中,所以这幅书法能够带来很强的感染力。
在章法布局上,苏轼更是不拘一格,也正是这样随心的书写,带来了独特的艺术美感。这幅书法在开头前几句,下笔轻灵,但是到了后半段,字的大小不一,笔画起伏较大,在段落和章法上逐渐厚重起来,与前几段的严谨轻灵形成鲜明的对比。
整幅书法的起伏和苏轼的情感融为一体,字的大小,笔画的伸展完全受到情感的掌控,虽然前后对比强烈,但是苏轼通过把落款的字迹写小,使整幅书法达到平衡之感。从开始的平和沉稳,到中间的起伏,再到笔画伸展,挥洒自如,然后结尾有所收敛,节奏感强烈。
这幅书法可以清晰的看到笔法的变化和起伏,可以看出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的参差变化,打破了严谨端庄的布局,在统一中又富有变化,也是此帖的精彩部分。
整幅书法仅仅一百二十九个字,看似随意的挥洒,实则笔法精湛。每个字多以藏锋入纸,运笔刚毅果断,正锋与侧锋并用,在转折处方圆并用。线条虽然肥厚但是不失灵动之感,姿态不一却有呼应紧密,实属大家手笔。
苏轼曾说过,天真烂漫是吾师,从他的书学思想中可以感受到,他追求书写的自由,也符合商议书风的审美要求,而这幅《寒食帖》正是苏轼的代表作,也是尚意书风的巅峰之作。
《寒食帖》被后世称为天下第三行书,是继王羲之的《兰亭序》、颜真卿的《祭侄稿》之后又一行书力作,也被后人称为稀世珍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