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品汇丨风格繁多流派纷呈的十七世纪绘画(上)
明清鼎革之际,剧烈的社会动荡催生艺术的繁荣,故十七世纪绘画史以其社会背景的复杂性,文化内涵的丰富性,很早即获得学界关注,产生大量学术成果,影响扩及古书画市场。十七世纪画史不仅有艺术旨趣截然不同的“四王”与“四僧”,还有各种地域特色鲜明的流派林立,以丰富的层次与维度共同构建了明末清初极一时之盛的文化景观。本次嘉品汇集结往期备受市场瞩目的十七世纪嘉品,分为两个专辑特别呈献。本辑以面目独具的地域流派为线索,“苏松”中坚:赵左、沈士充,“姑熟”代表萧云从,以“黄山”为创作母题的梅清、法若真,还有“金陵”代表龚贤、邹喆、高岑等。另有“四僧与四王吴恽”专辑将于明日推出。
赵左(1573—1644),明末画坛一代名家,宋旭弟子,擅画山水,不烦皴擦,烟霞满纸,每为董其昌代笔,故其画尤为人重。赵左画山水精于结构,严于置陈,加之创作态度严谨,长卷巨轴刻意经营,千岩万壑,近溪远瀑,参差萦络,每令人起游居之兴。
《溪山无尽图》卷写茂林烟树,岗峦连绵,小桥流水,曲径通幽;山间岭麓,村舍棋布,溪流尽处,湖水浩淼,与长天一色。而后又是山势嵯峨,飞泉竞流,有士夫隐居读书,临溪吟哦。全图境界苳茂,虚实相间,画法细谨缜密,却不失苍润浑沦之气。虽云仿子久,但全是赵氏本家面目。卷后有董其昌题跋,称“此卷殆尽其技俩,今亦不可复得矣!”一生本领,尽于此卷,则此卷之精,毋需赘言。
此作画成二十年,即为当时另一位文人画家郑元勋收得。郑氏年龄稍晚于董、赵,亦善画,董其昌颇称之。卷后隔水上郑氏的题跋所云:“结构之工,笔法之妙,可谓倾海出珠矣!”。后又经晚清名收藏家戴培之、严信厚收藏,吴昌硕长题,是流传有绪、难得一见的名作。
《溪山高隐图》构思邃密,气象阔大,峰峦树石参差生动,极尽变化之能事。正如赵左自己所说:合而贯之,要有一气呵成之妙;徐徐玩之,又须神理凑合。真是深于“取势布景”的高手。全图以枯笔淡皴,层层积累,既结构严密,层次丰富,又有松秀淹润的韵致,作家士气兼备,确是经心杰构。
画幅末赵左本款上方,有“董其昌”朱文印一方,可见它曾是董其昌的藏品。董其昌请赵左代笔,显然已肯定了赵左的画艺。董氏眼高于顶,阅尽宋元名画,收藏之富甲于天下,却很少见他收藏同代人的作品,赵左此画能收入他秘箧,其珍贵是不言而喻的。
《溪山高隐图》局部
沈士充,明晚期华亭人,“苏松派”中坚。尝入宋懋晋门,有出蓝之誉。董其昌享盛名后,厌于应酬,每请他代笔,可见其艺事之不同凡近。
《江南秋色图》卷,写江南清秋景象,极尽经营磅礴之能事,将无限秋光,无穷江山,描摹得如真似幻。画中山岭田畴之间,湖滨林木之上,到处山岚浮动,烟雾笼罩,这种雨后空濛的景象,是江南特色,亦是沈士充独擅的胜长。
《江南秋色》局部
卷后有陈继儒长题,评为沈士充“生平画卷此为第一”。陈继儒题后,此卷复经明末清初时陆瑞徵过眼。道咸时入顾文彬手,是过云楼中长物。后归晚清藏家慈溪严信厚。民国时为沈剑知所得,沈剑知解放后曾任上海博物馆副馆长,为近代鉴赏名家。由于递藏得宜,此卷保存完好,精气神奕奕动人,的是佳品。
邹之麟,明代官员、画家。他的同道好友周亮工称其“画法全模子久,……落笔无一毫近人习气。”而孙承泽评其“用笔如草书,如篆籀,力深韵逸,近代无此敌手。”从他传世画作看也确是如此,以勾勒见长,笔简意远,枯润相发,格调极高。近代黄宾虹尤其推重之,把他尊为明末“士夫画家”的代表人物。
邹之麟
萧云从(1596-1673),明末清初时安徽画家,“姑熟派”之领袖。性爱自然,故笔底浩荡,奇峰危岩,长岭大河,层出不穷。因善于构图,一生所作长卷甚多,《青山高隐图》即其中之一。
萧云从
此图写大江两岸景色,石矶危磴,岗岭连绵,乔柯接云。境虽繁而韵愈清,笔虽枯而墨愈润。格高品逸,神旺气足。据卷后自题,知其五十以后,身体衰疲,几疏笔砚。其侄萧一芸每为“申纸研墨”,督其作画,遂自顺治五年戊子秋日始,至次年己丑春日止。历时半年,作成此卷。因有爱侄助其雅趣,更因兴会所至,故笔底浩荡,情出境外,元气奕奕生于纸墨之间。题识末句自谓“画青山而隐,则吾与芸子解衣磅礴,相附于长康探微之流亦足矣。”自得之状可见。
本卷不仅是萧云从极精之作,而其卷末长题是研究萧氏画作极为重要的资料,其价值非同一般。此卷前有张大千引首,后有顾文彬、邵松年题跋,经多次著录及出版,是萧云从作品中极为重要的精品,且保存如新,非常可贵。
《青山高隐图》局部
萧云从,画山水瘦劲冷逸而有峻伟之势,善构图,长卷册页变化错综,亦能以山水之法写梅竹,瘦硬冷峻,神韵别具。此卷即是,图中卧石如虎,寒梅劲挺,间有疎竹掩仰。画笔秀而不弱,枯而能润,空灵清冷而有生机逸出。萧云从梅竹题材市场少见,此卷经《中国古代书画图目》出版,极可珍。
萧云从
《青山高隐图》局部
项圣谟(1597-1658),明末画坛重要画家,“画中九友”之一。祖父项子京为明代重要收藏大家,子京之后,嘉兴项氏数代善画,而以项圣谟成就最高,山水、人物、花鸟无一不精,曾得明末重要鉴藏家董其昌和李日华高度评价。董其昌称“项子京有此文孙,不负好古鉴赏百年食报之胜事矣”。
此册十开,写山径看云、松林策杖、江亭雁阵、溪山雨意及梅、兰、竹、菊,拳石、芍药等。花卉以逸笔淡淡出之,山水则遒劲严谨,绝不苟且,同样有一种淡远之概。圣谟画以其严谨清逸而一直为后世收藏家宠爱,此册保存完好且极精,故尤宜得到珍视。
《山水花卉册》局部
此图作江岸丛树,疏朗挺秀,中横大江,水静鸥飞,远处一人驾小艇垂钓。隔岸青山横斜,晴空一碧。圣谟处明清易代之际,闻崇祯帝死,尝痛哭昏厥,数日始醒,而白发垂垂生矣。从此作诗题“太平图一醉,且自对眠鸥”观,当在崇祯十七年甲申朱由检自缢于景山之前所作,其时项氏正当盛年,故笔底气韵俱足,虽用减笔而不堕空疏之病,为佳也。此幅又经《中国古代书画图目》出版,知曾为北京市文物商店旧藏。
程正揆(1604—1676),明末清初时期湖北孝感人,寓居金陵,与石溪僧友善,因自号清溪道人,故人以“二溪”美之。亦善画,山水曾得董其昌指授,尤得黄公望遗规。好作长卷,曾发愿作《江山卧游图》五百卷以寄怀,今所见其编号已有四百余卷者,其作画之勤奋自励如此。
程正揆
《江山卧游图》浩浩500长卷,是程正揆以毕生精力与心血完成的主题创作。如今多藏于博物馆,如第25、27卷在北京故宫博物院,第187卷在上海博物馆。此卷为第七十一图,年款丁酉是清顺治十四年(1657),正是程正揆挂冠之年,此后寓居南京,专于艺事,故而也是其艺术生涯转折之年。此卷绘成两年之后(癸卯1659),程正揆又于卷后书韦应物诗,“岂为论夙志,对此青山阿……”可知其远离庙堂而近江湖之心境。程氏书后,又有过云楼主人顾文彬、现代鉴定家徐邦达鉴题,罗振玉题引首,褚德彝为之题签。
法若真(1613-1691),山东胶州人,清顺治三年进士,尝官安徽布政使。康熙十八年(1679年)举博学鸿词,时家居,未就试,弃官剃发隐居黄山30年。擅画山水,奇峰怪石,层砢累叠,好以湿笔复染,淋漓淹润如骤雨初过千嶂犹湿,风格至为独特。
此轴重岭巍伟,云涌泉奔,其下茂林烟笼,江阔水长。因为人称觞而作,故自有一种崇高嵯峨之势,郁勃沉畅之气,令观者生敬。精力弥满,风格典型,是其佳制。
龚贤(1618-1689),明代遗民,清初杰出画家。昆山人,寄藉南京,青少年时尝从董其昌游,传其画学心法而不模拟其形迹。取法上追明之沈周,元之吴镇,宋之米芾,五代之董源、范宽,更得江南山水之蒙养,胸中浩浩落落,笔底泉壑奔凑,集作家、士夫之长,长卷巨轴,崇岭叠嶂,峥嵘巍伟,颇具北宋画雄深气象。尤善墨法,树石点染,每积累多至七、八遍以上,墨不碍墨、笔不碍笔,淹润通透,后人黄宾虹所谓“山川浑厚,草木华滋”。南韵北相,风格崚嶒,堪称一代巨匠,人称之为“金陵八家之首”。
龚贤
碧湖山庄藏弆之龚贤《别馆高居图》,大幅长轴,近处作古岸高树,竹林茅舍。孤村之后,一溪横贯,水流无声,汩汩通向远方。隔岸崇岗叠巘,危岩深壑,密树连云。其间石磴由溪头蜿延而上,远观如白练一道,入谷口,则杳然不知其去处。其上巨石磥砢,山峦愈高愈险,愈崚嶒愈壮伟,真有扑面压顶之感。其山岩屋树之形,峰峦龙脉之势,得之自然而在在见其巧思,见其胸怀气度之不凡。
《别馆高居图》局部
龚贤早年好用淡墨,人称“白龚”,晚年则擅用浓墨,人称“黑龚”,此图淡皴轻染,反复累积,墨不浓而厚,笔极秀而苍,画法与格局已具晚作气象。金陵画派研究专家萧平在与刘宇甲合作之《明清中国画大师丛书—龚贤》一书中称此幅“通体虽灰白调子,局部用积墨突出……无疑是'白龚’的改造,可能产生于龚氏四十一、二岁”左右,所言甚是。近十年市场所见龚贤原作,以此为最杰出者。
戴本孝
《山水》轴,是戴本孝画风成熟后的作品,图上危峰巨岩,横见侧出,其间云树丛生,泉流出没。有二人闲话于幽谷里的小屋之中,当是本孝一流隐逸之士。全图以淡墨枯笔皴擦山石,苍润空灵,清气流衍。仅树木以湿笔点染,阴阳间隔,层次分明。淡笔枯皴以小幅为宜,然本孝每拓之以大幅,犹不失浑沦苍厚之气。山林气与胸中郁勃之气及书卷之气融合,遂使戴本孝以其别出时流的画风与高雅格调,卓然自立于清初画坛。他得到龚贤、石涛等画坛巨子的赞许决不是偶然的。
梅清(1623-1697),安徽宣城人,清初杰出的山水画家。其学艺未见有名师授受,但早年即与安徽名家萧云从有接触,又梅清二十余岁起即数度赴金陵,与当地诗人画家接触甚多。而对他影响至深的当首推石涛。二人惺惺相惜,互为师友。就是在石涛的影响下,梅清在五十六岁及六十八岁时两游黄山,黄山的奇松怪石,巉岩绝巘,云海奔泉,从此成了他反复吟写的对象。
梅清
《黄山十景》局部
此册写天都、莲花、始信、浮丘诸峰,及松谷庵、炼丹台、光明顶、翠薇源景色,危峰深壑,奇松怪石,烟云出没,巍伟险绝,令人可惊可愕,不登黄山者不知人间有此异境,而登黄山者始知梅清胸中丘壑更有妙夺化工之神韵。构境瑰奇,忽险峻,忽幽深,忽崇高,忽缥缈,幅幅皆出奇致而绝不雷同。笔墨则灵动苍润,潇洒清逸,与石涛之黄山有异曲同工之妙。当时画黄山者有多人,唯渐江与二公可比肩,可以鼎立于中国绘画史而绝无愧色。
曾经晚清胡鼻山、梁伯尹、李经畬及进人郑德坤递藏,是其晚年精品无疑。
高岑 邹喆 樊圻
此册集邹喆、樊圻、高岑三家山水十二开,皆金陵八家中人。好写南京一带江山景色,既写实,复写意,取向相近而面目有异。邹喆四开,山深溪浅,畦径萦回,有烟笼雾罩,水木清华之概。樊圻画,每幅有高士游息,类人物故实,当有所寄。高岑诸幅,淡墨轻岚,得吴门、云间法外之法而生秀可人。尤可喜者,纸墨如新,保存极精,是为难得。三家画传世不多,合册尤少,识者勿轻慢之。
禹之鼎(1647-1716),康熙年间画家,擅写照,传神阿睹,须眉逼真,京中名公巨卿小照尽出其手,亦擅补景,苍松翠柏,烟树云壑,台阁亭榭,安排巧妙,使主人游憩其间,枕石漱泉,吟风弄月,益见其襟抱之不同凡俗。故其画极为世人所重。
此图主人公偏于一隅,画得不大,但须眉如生,却是全图的重心。周围水田绿遍,菡萏映日,远处云山雾湿,群鹜齐飞。幽居的主人,面容清癯,正策杖田畦之间,享受这水乡的清淑,满怀的烟云。确实是令人羡慕的生活,令人仰止的胸怀,而最令人敬佩的还是禹之鼎妙绝一时的笔墨。
此图旧藏青岛博物馆,著录于刘九庵《宋元明清书画家传世作品年表》、《青岛博物馆藏画集》,是可靠的禹之鼎传世佳作。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