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新视野》||辽宁分部·散文专刊||总第539期
本期制作:孟新龙
大型文学双月刊《作家新视野》同时拥有国际、国内正规双刊号、邮发代号、广告经营许可证号。
刊物级别:省级期刊
国际刊号:ISSN:2079—3111
国内刊号:CN:32—0034
邮发代号:27—4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20000414007
辽宁分部推荐
【就说一句】我只想说辽宁分部这组散文又是篇篇精彩,值得分享!(山雨歇)
【本期作者】李雅芳、沈德红、石玉梅。(排名不分先后)
收稿微信:
sunhongwen0325
收稿信箱:
Haodh11@126.com
风吹故乡
文/李雅芳(辽宁)
最近几天,思乡的心情愈演愈烈。一晃十多年未曾回去。星期天一大早,天气特别凉爽,女儿去加油站给汽车加满了油,随后买好了走亲访友的礼品,大家带着兴奋的心情,迎着明媚的晨曦,向我的老家辽西地区的王家岗进发,以了却我回归故里的心愿。
(一)
汽车一路狂奔,伴随着马达的轰鸣,阳光从车窗的缝隙处投射进来。虽然已近初秋,可那路边的小花依然婀娜地绽放着,缤纷着斑斓的色彩,带给人无限的惬意与舒爽。一首悠扬温婉的乐曲《秋日私语》在车厢内回旋播放。我摇下车窗,见树影斑驳地摇曳着,随秋风的舞动飞速地掠过车窗,回归故里的心情似箭一样,溢于言表。
汽车经过4个多小时的颠簸,终于抵达我久久思念的故乡。我迫不及待地从车窗里探出头,但一入村口,我却仿佛迷失了,找不到家乡从前的模样了。几十年前村民们用破木板搭建的小桥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用钢筋水泥铸就的石板桥,桥体精美别致、固若金汤。
我慨叹家乡的变化,禁不住叫女儿停下汽车。我走出车外,抚摸着村口的这座石桥,不禁想起儿时母亲每天送我上学,在必经的那座破旧的小桥上朝我挥手道别的身影,那从未磨灭的温暖记忆在那一刻弥漫开来……
桥下河水缓缓流动,小鱼儿舞动着金色的尾巴,不时地穿梭于碧绿的荷叶与莲藕之间,泛起了层层波纹,仿佛欢迎我的到来,我抬头远望,只见小河两岸绿柳轻盈,花香四溢沁人心脾。
我激动地回忆着家乡旧时的模样,惊叹于眼前的一切。记得三十年前我曾经回来过一次,那个时候村头大坝还是光秃秃的,酷似荒山野岭,如今已然成为了别样的景观。远远望去,那大坝上绿草如茵,树木繁茂,鲜花满坡,恰似一幅崭新的山水画的版图映入我的眼帘,让我目不暇接,真可谓美不胜收。
走过村口的石桥,一块精美的石碑高傲地矗立着,上面雕刻着“王家岗新村”的字样,异常醒目。
曾记得早年通往村子里的道路全都是黄土地,每逢下雨的时候简直是泥泞不堪,走路泥浆四溅,满腿都是泥巴,十分艰难;如今铺成了宽敞平整的柏油路面。两侧还有多家商铺,整齐有序,不难看出家乡经济状态的繁茂;再看那一座座带有一点欧洲风情的小洋楼,红砖瓦墙,典雅别致,鳞次栉比。
此情此景,令我瞠目结舌,慨叹不已。我感叹这四十年改革开放的成果,并连连咋舌称赞,同时感叹共和国走过70年岁月的图腾……
(二)
我正沉思着,抬头一看,村口来了二十多人迎接我们的到来。走在最前面的是我的表妹,她小我一岁,看起来精神硬朗。她快言快语地逐个介绍彼此之间的人物关系以及如何称呼对方,因为有好多后生长大成家,又生了孩子,我们全都不认识。大家互相招呼着不亦乐乎。
去往表妹家的路上经过一所学校。表妹告诉我这所学校的大楼八年前就建成了,高高的教学楼,宽阔的绿荫操场,从教室内传来了朗朗的读书声。我的内心万端感慨,与昔日相比真是大相径庭啊!几十年前的这所学校校舍十分简陋,学习用的桌子、椅子,非常破旧,勉强能用,因为村里没有资金改善学校。而今,看着眼前的学校我在想,孩子们能无忧无虑地在这舒适明朗的教室里读书,一定是乐此不疲。
到了表妹家,她告诉我村里大部分农民都盖起了二层小楼,还有的做起了农副产品的生意,她边说边兴奋地赞美党的政策好,带给农民真正的实惠。
表妹夫是村里党支部书记,他说吃过午饭带我去各处转转,感受一下农村的巨大变化。
他们领着我去了田间地头的菜地,又去看千亩大地玉米和其它农作物的收割,边看边给我介绍。他滔滔不绝地讲述着农业生产全部实行了现代化。我亲眼所见那机械化操作的收割,让我大为震惊。乐不思蜀,整整一个下午我收获颇多,简直是流连忘返,内心波澜隽永,无限感慨……
如今重回故里让我大开眼界,激动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夜晚我辗转反侧,难以入睡。我真正体会了什么是彻夜难眠。平日里我有一个收听电台节目的习惯,因为所有的信息都会让你在第一时间知晓。为了不影响他人,我戴上了耳机,打开了手机里的收音机……
一篇听众来稿吸引了我,他在表述文章词意时,提到了唐代诗人李绅的那首佳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诗可以说脍炙人口,妇孺皆知,家喻户晓。
聆听此诗,让我联想到我此次故乡之行的所见所感,给了我笔耕的启迪,于是那灵感火苗直线上升,催促着我随手拿起笔,想写一篇散文以诠释此行所感,和家乡的巨大变迁。
我知道家乡变化的翻天覆地、农民生活的有效改观,和祖国的强盛是密不可分的,此时我拟好了题目。伏案疾书以舒展升腾的思绪……
此次故乡之行让我看到了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进了我的故乡,见证了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我国农村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农业生产大幅提升,农民生活水平有了质的飞跃,农村面貌得到了根本改善。
单说表妹家之前特别困难,生活拮据,大儿子考上了大学却上不起,不得不放弃了录取通知书。如今,他们盖起了二层小洋楼,还用上了天然气。以前用水非常困难,还得去外面用轱辘井来回加压,冬天用水就更费劲了;现在全村都安装了自来水儿,还有下水道的排污功能。各个家庭所有电器应有尽有。表妹说这是以前她想都不敢想的,改革开放给农民的生活确实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和财富。
(三)
这次回归故里使我真切地感受到了祖国的沧桑巨变。我思索着时代的变迁,吹响了二十一世纪新科技的号角,踏着新世纪延伸的大道,迎接新时代科技的晨曦,敲响了农业技术进入高科技的钟声,并挺进在时代的潮头。
我亲临目睹了农业机械化走向了科技进步的发展,我国农业以强大的生命力,冲破了农民人工落后的耕作战线,真是可喜可贺。我想到了表妹说的那句话“如今我们农民种地再也不用挖一个坑,弯一下腰,撒一粒种子,笨拙地锄草收割了”。她说这话的时候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
高科技的机械化操作,确实给农民兄弟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成果,和莫大的感叹。如今“锄禾日当午,‘智慧’禾下土。‘今日’盘中餐,‘科技显身手’。”
以往农民汗珠子掉地下摔八瓣的苦涩的劳作时光将不复存在,留下的只有历史的痕迹,科技兴农已经在辽阔的中原大地扎根开花,并结出累累硕果,高科技的力量让人刮目相看,从而驱除了“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那艰苦劳作的悲叹。
我好奇地想着:倘若那位文人墨客如今还健在的话,他会怎样地慨叹呀!我相信他一定会庆幸今日的巨变,与昔日劳作的天壤之别,并收回他落伍的诗句。他定会浓墨重彩去讴歌时代的巨变。
过去种地时,只见田野里一群农民兄弟头顶烈日,挥汗如雨,累得腰弯背驼;而今在我的故乡我所看到的是,农民兄弟开着自动化机器,以少量的人力,轻松自如地去驾驭过去需要几十人乃至上百人才能完成的万亩良田的劳作呀。真可谓今非昔比。
今天的中国不管是工业、农业,还是国防、科技乃至航天事业,正日新月异、突飞猛进地起航在梦想腾飞的跑道。科技领军展示了现代化的时代风貌,腐朽的历史旧颜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故乡之行给了我太多的感触,使我对改革开放的成果和祖国的发展又有了突破性的认识。如今科技兴农、强国富民、努力探索实现我们民主复兴的百年梦想将指日可待。人民的生活必将扶摇直上更加美好,更加灿烂辉煌。写到这里,夜已三更,我也要为我的散文《风吹故乡》重回故里所看到时代变迁的感叹画上小小的句号……
【作者简介】李雅芳,辽宁省作家协会、散文学会、中国诗赋学会、沈阳作家协会、沈阳诗词学会会员。沈河区作家协会理事。多年来酷爱文学创作,多篇文学作品在国家级报刊,以及辽宁沈阳、哈尔滨等地的多家报刊发表。作品多次获一二三等奖。目前作品散见众多微刊。
灵魂摆渡人
文/沈德红(辽宁)
前些日子,应朋友之约,去参加其母的八十寿宴。因为是“疫情”非常时期,他只约了几个要好的朋友聚聚。
朋友的家,在某小城郊区。进入朋友家干净利落的小院,一个打扮特别时尚、有精气神的奶奶,从屋里走了出来。她一边大声说着:“屋里请,屋里请。”一边伸出双手把我拉进门去。
屋里人不多,奶奶把在炕上玩手机的几个孩子撵下地,给我一个最舒服的地方。手里握着奶奶递过的热茶,心里面暖乎乎的。
晚上,大家陆续进入梦乡。因为换地方,我辗转反侧,无法入睡。
奶奶还在玩着手机,不时发出欢快的笑声。她见我毫无睡意,就约我一起看起来。原来奶奶在玩快手。
对于快手,我并不陌生,爱人一直在玩,都是些小视频。因为我感觉看那个有点玩物丧志,所以心里特别反感。也许,这一晚感觉无聊,就一直和奶奶看快手。小视频都是奶奶自拍的,都是奶奶真实生活的片段。奶奶的衣服很多,每个视频都是微笑面对观众。我感觉奶奶的性格乐观向上,很有感染力。看她的粉丝有两千多,评论区也很热闹,一下还挺佩服奶奶的。八十岁,能玩快手,本身就是奇迹,能赢得大家的喜欢,也挺不容易的。
相比之下,才五十岁的我,反而显得老气横秋的。我是一个远嫁女,离父母远,家里生活很困难,我总感觉老天不公,生活不幸福。心里面像压着一块大石头,沉甸甸的。我问奶奶:“你肯定一辈子没遇到过愁事,要不咋这么开心呀!”一句话问到了奶奶的伤心处,她一下打开了话匣子。
原来奶奶中年丧夫,一个人把两个女儿和一个儿子抚养大,日子过得特别艰难困苦。儿子成家后,儿媳妇生下一个儿子后,就生病去世了,她替儿子把孩子抚养长大。儿子续弦不到几年,媳妇又得了癌症去世了,扔下了一儿一女。奶奶又替儿子把这两个孩子抚养大。为了照顾好儿子和孙子孙女子们,奶奶一生再未嫁人。不要说照顾孙子孙女的生活起居,就是起早贪黑地伺候两任儿媳妇的吃喝拉撒,也是常人无法做到的。如今孙子孙女都成家立业了,奶奶还和儿子一起过日子。她说她要给儿子看家,让他安心工作,有合适的再找一个。她就是“走了”也放心了。
奶奶的儿子是货车司机,平时都是奶奶一个人在家。儿子怕她孤独寂寞,给她下载了快手软件。因为是快手极速版,她还能挣钱呢!奶奶说:“自从遇见快手,她忘记了痛苦和愁苦。”
奶奶每天看视频打发时间。特别是那些正能量的段子给她鼓舞和力量,让她变得越来越开心!后来儿子教会了她发作品,她开始记录自己的生活。奶奶说:“孩子,你也下载一个快手吧,保证你能忘记所有的烦恼啊!”
在奶奶家住了三天,我空闲时间,一直和奶奶一起玩快手。我才知道,快手可不简单,它是一个很火的面向全民的软件。它几乎呈现的是所有人的生活。在眼花缭乱的小视频里,我最喜欢的是充满正能量的段子,或者是真人真事。那些为“疫情”忙碌的白衣天使,那些为扑森林大火牺牲的消防兵,那些为国家捐款的明星,还有给贫困老人买米买面的好心人……那一幅幅感人的画面,总能扣打心弦,让我泪流满面。一件件好人好事如一缕缕阳光,照进我的心房,我仿佛走进了一个光明的世界,心里充满了幸福和温暖!
回到家后,我下载了快手极速版软件,成为千万快手大军里的一员。
我家是进山户,山沟沟里只有我们一家人;女儿在外工作,如果爱人出门办事,偌大的山里,只有我一个人,孤零零地守家,感觉特别孤单寂寞。特别今年是“疫情”的非常时期,大家都宅在家里,山里好久没有客人登门了,玩快手,是我唯一排遣无聊的渠道。每天,我忙完活计,就看视频,还可以有微薄的收入。
我喜欢山里的一切,也学会了发作品。拍这里的山水、蓝天白云,拍小鸡小鸭、小猫小狗……因为我是一个文学爱好者,每个视频都配上自己写的文字,或者发一篇自己写的散文。也许我的作品接地气,大多被官方推荐为热门,几个月时间,我的粉丝就快两千人了。
通过玩快手,我才知道,人这辈子,不如意有十之八九。有的人看着光鲜亮丽,事实上,背后的故事,都无法言说。这个世界上,比我难、比我苦的人还有很多。最重要的是,从玩快手后,我领悟到,人活着要有一个好心态,从容应对生活中所有的变数,勇敢面对生活。
“快手”对我来说,就是我的灵魂摆渡人,她教会了我如何去度过以后的日子
【作者简介】沈德红,辽宁省散文学会会员,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今日朝阳网文化信使。在《神州》《两岸视点》《速读》《辽河》《辽宁青年》《黑龙江日报》《新西兰华页报》《辽宁职工报》《沈阳日报》等国家级、省级、市级报刊,发表文章一百五十多篇。有作品录入《启功文化在赤峰》《青年作家年鉴》《在希望的田野上》选本,多次获奖。
哦!那一眼谷井
文/石玉梅(辽宁)
每次回到村庄,路过谷井,就恍惚看见童年的我脚上穿着妈妈做的花布鞋,一蹦一跳地跟在父亲身后,父亲挑着满满的两桶水,我们欢快地走在回家的路上。
父亲的扁担是榆木的,沉实绵软。为了不让重的担子压断它,还在上面的中间部位又附加一根小扁担,两头用铁丝打上死结。父亲挑着沉重的水桶,忽闪忽闪地走在前面,扁担吱儿吱儿的响声,像唱歌。
家里,母亲在精心挑选着生产队分来的黄豆、豇豆、绿豆和黑豆。她把选剩下的瘪豆子和碎豆子,用水清洗干净,再泡好,准备着磨一盆小豆腐。父亲奉命去挑水,我就跟屁虫一样追着他。
母亲说,做大豆腐对用水特别挑剔,做小豆腐也一样。谷井里的水,做出的豆腐细腻滑嫩,口感好。
谷井在小村的中央,名字特别,而村里上了年纪的人讲起它的来历更是津津乐道。
据说上世纪初,逃荒到小村落户的人逐渐增多,人多井少,吃水成了问题。接连打了好几口井,都是碱性水,水质太差,不适合饮用,且水量少逢干旱便枯竭。辽西这地方,十年九旱,地下水更是珍贵,寻找优质水源成了小村的焦点问题。
在当地,一个优秀的风水先生往往上通天文,下知地理。于是,村中各姓长者共同商议,一致同意去请附近一位比较有名望的风水先生来寻找水源。老先生几经查看,说小村的地下水源在上游的一个山麓里,那是小凌河分支的一个发源地,小村恰好坐落在龙脉上,地下肯定有龙眼。先生从村头开始,仰着头,背着手,迈着碎步,走一会儿站住闭上眼,用食指有节奏地轻敲几下太阳穴,再接着走几步,再闭上眼,再轻轻地敲打几下;这样,持续了一个上午,把小村的各个角落绕个遍;最后,终于一跺脚,手指着小村中央一块空地,大声说“就这块地了,地下肯定有龙眼”,并且掐算出了好日子,三天后吉时开工。
打井可是全村了不得的大事,要有庄严隆重的仪式。人们特意杀了口肥猪,摆上香案,供上猪头,全村老少按老幼辈分列队,焚香跪拜。三声鞭炮响过,村中最年长者第一个抡起了镐头;接着,年轻力壮的小伙子们甩膀子开干,有的挖,有的铲,有的凿,遇到坚硬石块难铲的,放一捆土炮。全村只要是有把力气的,全部上阵,挖井的、往外运石头和泥土的,一拨拨,轮流着,四五米外围观的人群也呐喊着助威。三天后,已有五米多深时,一个打井人的尖叫声,引来了全村人的围观。他们相拥着走上前伸长脖子往里看,当他们看到三股泉水汩汩地喷射时,激动得高喊:“三龙戏水啦!”“三龙戏水啦!”人们雀跃着,欢呼声响成一片,连村头那棵最古老的柳树仿佛也笑弯了腰。
井打完了,乡亲们为了图个吉利,又特意请村里的教书先生给取个好名字。先生摇着纸扇,沉吟良久,大喊:“有了!就叫‘谷井’吧!”说,小村村民生活以农耕为主,庄稼是村民的命根子,而水是庄稼的命根子。希望这口井能保佑村民年年有个好收成。取“五谷丰登”之意,该为“谷井”。
谷井从井底至井台,全部用青石板砌成,辘轳是一匹木马的造型,手摇井把作马头,卫兵一样守着井。井绳是挑无数上好的麻编织成的,一条条细麻就像小村人的心,紧紧地拧在一起。
谷井养育了一代又一代人。一代又一代人的笑声在井边绵延了近百年。
从我记事起,谷井旁就从早到晚地热闹,打水的、挑水的、洗衣服的、浇园子的、闲唠嗑的人一拨接一拨地来来去去,颤颤巍巍的扁担吱吱扭扭地唱着歌,铁水桶跟井沿石头哐哐当当的磕碰声再加上人们的说笑声,让整座村庄都跟着活力四射。
小村东边是全村的菜园子,各家各户的小园子垄挨垄,池子挨池子。一开春,园子里便热闹起来,洋葱首先争来了绿色,春菠菜也不示弱,与洋葱媲美,争强好胜地走进村民的饭桌。
接着,村民翻开松软的土层,栽土豆的,种黄瓜的,种豆角的,栽茄秧的、辣椒秧的、西红柿秧的……一场栽瓜种豆的大戏唱得热热闹闹。
满园子的菜蔬都是喝水能手。逢雨水少时,浇园子是人们除了种大田外的主要活计,蔬菜喝水全靠谷井里的水。担水既是体力活,又是技术活,扁担在肩上的平衡可不是闹着玩的,弄不好两桶水都白搭。小村的男人地里活忙,女人们也不示弱,老爷们能干的她们也不差。渐渐地浇园子她们成了主力。记忆里,扁担二嫂是最出类拔萃的一个。
扁担二嫂,是从小山沟的沟里嫁过来的。她大高个,长脸,平时寡言少语,见人总是微微一笑。人虽然长得丑点,但精明能干,乐于吃苦,是庄稼地里的一把好手,而她的心地善良,更是远近闻名。因此,小村的老老少少都喜欢她。
“扁担二嫂”这个绰号是村民给起的一个善意的昵称。
二嫂自打嫁到小村,就扁担不离肩膀,除自家用水,村里李二奶奶家、赵家二大爷家,儿女不在身边,她坚持每天去担满水缸,风雨不误。小村谁家缺水,有困难,只要言语一声,她都有求必应。菜园子里更是少不了她的身影,她每每看到几家孤寡老人的菜打蔫儿了,就悄悄地挑几担水给浇上。这样,时间久了,人们便送给她一个美称“扁担二嫂”。
这扁担二嫂能干,心眼好,还孝顺,她侍候公婆像对待亲生父母亲一样,耐心周到。有这样的好儿媳是她公婆的福气,小村人更是私下夸奖、暗暗竖起大拇指赞叹的楷模。
谷井水滋养的村人,民风淳朴,善良、热情、勤劳。娶进来的小媳妇也一个比一个能干,一个赛一个贤惠。
寡居的赵二娘家境不太好,老伴去世后,她一个人拉扯三个儿子,家里家外,全由她一人支撑。建国是赵二娘的老儿子,小学、中学成绩一直很好,西墙上那几张“三好”学生奖状,一直是她的骄傲。可自从建国爹得了重病,用光家里积蓄,又撒手人寰,日子就窘迫了。于是,建国不顾劝阻,决定缀学,跟本家叔叔出外学瓦工手艺。
如今,已经学艺五年的建国,对建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和二叔联手当上了小包工头,一条龙建筑服务,而且路越走越宽,带领村子十几个劳动力一起干。据说最近签约了一笔大买卖,手下有百十来号人呢!
赵二娘管不了那么多,她最关心的是老儿子的婚事。在小村,成婚年龄早,看到别人家的窗子上贴上大红喜字,她的心里痒痒的;特别是鞭炮声一响,她就生出几分渴望:我们建国要是能说上扁担二嫂那样的好媳妇,我就安心了!
赵二娘坐在谷井旁的青石板上,望着井沿青石板绿茸茸的苔藓有些发呆。
一辆银灰色的小轿车从小村东边的公路上驶过来,“嘎”一声停在了赵二娘身边。
二娘仔细一瞧,竟然是她的小儿子建国。建国跟众人打声招呼,随后拉着赵二娘上了车。
赵二娘让儿子拉走了,谷井旁,皆因“嘎”一声聚了好多人,人们开始议论着。有的人说,建国挣了大钱了,还要回咱村盖小洋楼呢。有的说建国和咱村的秀珍处对象了,俩人可算是青梅竹马,秀珍大学快毕业了,学的那个专业好像叫果树管理,打算毕业后在西山坡建果园。
这倒是真真的,谷井的水不但养颜,还养心。喝惯了谷井水的姑娘,怎么会舍得走?小村的好姑娘也不喜欢外嫁了!
谷井像地标,牢牢地吸引着村里人回归的脚步。
【作者简介】石玉梅,大专文化,朝阳市作家协会会员。散文、诗歌等作品百余篇散见于《朝阳日报》《辽宁职工报》《辽西文学》《西部散文选刊》《营口日报》等媒体。散文《红枣映朝阳》在“喜迎十九大-共筑中国梦”征文中,荣获朝阳市委宣传部三等奖。散文《凌河,赋予我半生情缘》荣获“华彩70年”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征文大赛二等奖。2019年10月9日,散文《挂在枝头的微笑》荣获朝阳县政协建国七十周年征文比赛一等奖。
品牌战略联盟单位
中国唯美诗歌原创联盟
联盟网站
中国唯美诗歌网
美洲文化之声国际传媒网
www.ap0001.com
滑动图标给你惊喜
《作家新视野》大型文学双月刊
………………………………………
一、文学体裁栏目
长、中、短篇小说、散文、诗歌、赏析评论、中小学生优秀作品。
二、投稿须知
投稿邮箱
1027659893@qq.com
(注:投稿作品必须为原创首发,并在标题前注明。)
……………………………………
编委成员:
顾 问:桑恒昌 祁人 大卫
……………………………………
总 编:吴光德
主 编:山雨歇
执行主编:石 江
常务主编:梦之雪
版务主编:孟新龙
诗歌主编:水 草 殇 煜 马俊华
散文主编:不忘初心
小说主编:青 青
首席评论:顾正龙 捍 士
文字总监:无语者
………………………………………
主管单位:江苏广播电视报社
编辑出版:江苏广播电视报社《作家新视野》编辑部
………………………………………
江苏广播电视报社《作家新视野》编辑部全国分部(陆续添加中……)
默尘(主编)
荆桃花(副主编)
韩锋(主编)
圈圈是句号(副主编)
葛宴君(主编)
孙宏文(主编)
郝殿华(副主编)
阳春白雪(主编)
艾院(主编)
潞清(陈建国·主编)
官平(主编)
向呈武(副主编)
芊语初晴(主编)
凌凤凰(主编)
左新国(主编)
虹雨(主编)
段尚林(副主编)
郭化刚(主编)
镜湖莲心(副主编)
袁晖(副主编)
心开(主编)
管庆江(主编)
杨英俊(副主编)
内蒙古分部:
王朝环(主编)
新疆分部:
阿疆(主编)
作家新视野
与你分享文字的乐趣
第541期微刊制作
孟新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