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谐趣·改性为姓
据《云溪友议》载,某日,唐宪宗召集大臣廷议边塞政策,大臣们多持和亲之论,宪宗当时没有明确表态,却吟诗曰:
山上青松陌上尘,云泥岂合得相亲?
世路尽嫌良马瘦,唯君不弃卧龙贫。
千金未必能移姓,一诺从来许杀身。
莫道书生无感激,寸心还是报恩人。
侍臣说:“这是戎昱的诗。李銮准备嫁女给他,但令其改姓,不从。”可见戎昱之志气。如放在今天,别说改姓,就是给皇帝老丈人舔屁股吃屎都干。
当时宪宗高兴地说:“对,朕再念他一首诗。”
汉家青史上,计拙是和亲。
社稷依明主,安危托妇人。
岂能将玉貌,便欲静胡尘。
地下千年骨,谁为辅佐臣?
众大臣听出宪宗之意,再也不敢提和亲之事。戎昱之诗议论尖锐,讽刺辛辣,宪宗借以表达圣意,实属美谈。戎昱第一首事中“千金”句本为“千金未必能移性”,《云溪友议》将“性”改为“姓”,更增添了一层深意。原文中的“性”指性情,而这里的“姓”不仅仅是代表族姓,而是一种志气。古文中常说,男子汉大丈夫,行不更名,坐不改姓,看来,“姓”代表这人的尊严。意为,尊严不是用钱、地位买得到的,这种人才真正称得上是大丈夫。而如今正好相反,已经少有人把尊严当回事,却把荣华富贵看得比性命都重要,因此,还真是人心不古矣!
李纯(778~820)中国唐代皇帝,即唐宪宗。805~820年在位。唐顺宗长子。初名淳。贞元四年(788)封广陵郡王。二十一年初,立为太子,改名纯。八月即位。宪宗即位以后,励精图治,重用贤良,改革弊政。宪宗在位15年间,勤勉政事,力图中兴,从而取得了元和削藩的巨大成果,并重振中央政府的威望,史称“元和中兴”。宪宗的政绩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政治上有所改革,二是暂时平定了一些藩镇。经过削藩,藩镇势力暂时有所削弱。后为宦官陈弘志(一作弘庆)等人谋杀。享年43岁,在位15年,死后谥号为昭文章武大圣至神孝皇帝。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