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含晓露清
萝卜,原本有个古雅的名字。诗经有“采葑采菲”,菲即是萝卜。
关于萝卜的前世今生,名医李时珍有明晰的注解“莱菔乃根名,上古谓之芦萉,中古转为莱菔,后世讹为萝卜”。
消食除胀气的中药莱菔子,即是萝卜种子。
若按年代论及,萝卜当坐菜蔬界的头把交椅。不知何时,菲和菘,这两个菜蔬贵族,就化作萝卜白菜,一头扎入了俗世,隐于市井,活色生香着。
《狄韶州煮蔓菁芦菔羹》
宋·苏轼
我昔在田间,寒庖有珍烹。
常支折脚鼎,自煮花蔓菁。
中年失此味,想像如隔生。
谁知南岳老,解作东坡羹。
中有芦菔根,尚含晓露清。
勿语贵公子,从渠醉膻腥。
作为美食家的诗人苏东坡,没有他驾驭不了的食材。萝卜也被他视为佳肴。贬至他乡时,支了少只脚的饭鼎,煮白菜,煮萝卜,煮米,也吃出了清淡的自然之甘美。
离开贬谪之地,他还想着这道菜。幸有友人为他还原东坡羹,新采摘的萝卜还带着露水。
青菜萝卜糙米饭,瓦壶天水菊花茶。这是清代书画家郑燮的一副对联。
郑板桥深谙养生之道精髓。既“难得糊涂”,又“吃亏是福”,一派通透豁达。
青菜萝卜保平安。远离膏粱厚味。寻常菜蔬,竹篱茅舍,也许是长寿清宁的根本。
郑板桥七十多岁辞世,在清代,这足以算作高寿。
秋冬的萝卜,菜场多得是。有经验的主妇,会等到霜降后去买。霜花覆过的萝卜,没有一个糠心的。水分大,脆且甜。
《园蔬十咏·萝卜》
宋·刘子翚
密壤深根蒂,风霜已饱经。
如何纯白质,近蒂染微青。
冰城早市的菜摊,主人夸自家的萝卜嘎嘎甜。家乡早市的菜摊,主人夸自家的萝卜比梨甜。
小时候,很少见到苹果和梨,是真把萝卜当水果吃的。
有次,亲戚给了外婆几个黄元帅苹果。外婆装小布袋子,放柜子里。隔了几日,果香味窜了出来,丝丝缕缕。屋子都是香的。
外婆取出一只,切一半给我。不舍得大口吃,我一小口一小口地吃。果皮淡黄莹润,果肉亦是淡黄。
那样的香甜滋味,感觉长大后吃到的水果,再也没有过。许是物以稀为贵,许是当年土地污染少,不使农药,瓜果菜蔬,都有原本醇香滋味的缘故吧。
水果是稀罕物,萝卜就取而代之了。外婆把萝卜,变出各种花样。剖开青萝卜红萝卜,加上调料水,丢腌缸里。一个冬季,下饭菜就不愁了。
有时,外婆把青萝卜红萝卜切条煮熟。待凉透,放点简单佐料,就是美味的一道菜。颜色也好看,莹白嫣红。外婆说多吃萝卜好,生克熟补。
外婆常把萝卜切丝凉拌。加入葱丝姜丝,配稀饭吃,味道极好。外婆厨房里切萝卜,我站在旁边,小手扒着案板,眼巴巴等着,外婆将萝卜中间最甜脆的部分,切几片给我。
过年,萝卜更是隆重登场,被委以重任,与猪肉馅为伍,做饺子。
那年月,日子都紧巴,然过年的喜庆和仪式感断是不能少的。虽饺子里肉馅少得可怜,出锅的水饺依旧是好吃得不得了。
有饺子吃,就是过了丰足快乐的一个年。
古今皆同。粗茶淡饭,嚼得菜根香。古人也喜食萝卜。
《周翁留饮酒》
宋·陈著
晓对山翁坐破窗,地炉拨火两相忘。
茅柴酒与人情好,萝卜羹和野味长。
诗人陈著与友人陋窗相对而坐,柴火正旺,炉火融融。家酿酒,柴火灶,野菜萝卜羹,个中滋味自是悠长。
寻常日子,家常菜蔬的萝卜,更有扬名立万的高光时刻。
相传,武则天当政时,洛阳城外的菜地里,结出一棵二十余斤的萝卜。菜农视为祥瑞,献于宫廷。御厨加以其他名贵配菜,经一番辛苦劳作,呈给武则天。
这道菜味道绝美。因菜品形似燕窝,女皇赐名“假燕菜”。自此,渐流传于民间,为洛阳水席的招牌菜。
传说不知是真是假。然牡丹燕菜的由来却是千真万确。1973年,周总理陪同加拿大总理访问洛阳,宴会的洛阳燕菜上,有用蛋黄糕做的牡丹花,总理遂更名洛阳燕菜为牡丹燕菜。
李时珍也对萝卜青眼有加"可生可熟,可菹可酱,可豉可醋,可糖可腊,可饭,乃蔬中之最有利者。"
现代人的饮食已趋健康,远油腻,喜清淡。萝卜的做法多种多样。可炸萝卜丸子,可烙萝卜饼,可蒸萝卜包子,萝卜菜卷。
人们与千年前菜蔬的缘分,随着亘古岁月,流传至今。
尚含晓露清。若经过一畦菜园,看到风霜经惯,根叶舒展,带有清露的一棵棵萝卜,唤一声菲,唤一声莱菔,不知它会不会应允呢。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