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这是记者手机里最舍不得删的照片
枪林弹雨中,他们面不改色
提到叙利亚,大家都会想到战乱。2019年7月,我在叙利亚第二大城市阿勒颇市拍下这样一张照片:废墟之下掩埋着小朋友的课本和作业本。
看到这个画面,我的眼泪流了下来。我在想,当时小朋友可能正在写作业,可是炮声隆隆,形势危急,他不得不和家人一起逃难。这个小朋友是死是活,现在究竟在哪里,没有人知道,让人痛心。
今年7月21日,我用手机近距离记录下以色列对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进行空袭、叙利亚防空系统启动拦截的画面。这段视频后来上了微博热搜,许多网友为我的安全捏了一把汗。
有网友问,为什么导弹离得那么近,记者还如此镇定从容地完成拍摄?其实,我当时满脑子想的是,要第一时间记录下空袭画面,没有时间想太多。作为战地记者,冒着生命危险,只想告诉大家和平的珍贵。
今年1月8日清晨6点多,一架乌克兰客机从伊朗首都德黑兰起飞后不久,在德黑兰伊马姆霍梅尼国际机场附近坠毁,机上176人全部丧生。
我抵达现场时,飞机机体已经散落一地。空气中弥漫着烧焦的味道,部分机体残骸还在冒着黑烟,乘客遗留物满地狼藉,包括孩子的课本、书包和鞋子,搜救人员正在清除现场还能看到的、夹杂着泥土的血迹。
(点击图片↑↑↑,看过往报道)
伫立在破损不堪的飞机引擎面前,望着不远处的搜救场景,我陷入沉思。几小时前,飞机还完好,机上176人还生龙活虎,仅仅在短短几分钟内机毁人亡。如果时间可以倒流,我希望可以不跑这样的突发头条新闻,希望机上的人能够平安回家。
后来,坠机事件的真相已经水落石出,这不是一场机械故障引发的事故。我心中又有许多个“如果”。然而,新闻事件容不得假设。
(点击图片↑↑↑,看过往报道)
洪水汛情前,他们直击灾情
在九江城防大堤,我遇到一位93岁奶奶。我问奶奶为何要来看水。她告诉我,这么大的水不多见,她一生只见到过两次,上次是1998年。从老奶奶担忧的眼神里,我看到她对长江之水的敬畏、对生命的渴望。
凌晨的赣江大堤上,每隔一公里就有人在巡逻,用手电巡堤查看。那时的赣江已经成为“悬河”。一位村干部在凌晨两点换班时间,一个接一个地打电话确认巡堤情况,生怕漏掉哪个班。他的眼睛很红,手机拍不下来,但我看得清楚。
7月13日,我们在九江市吴城镇报道中考学生转移。当时吴城镇已成为“孤岛”,四面环水。工作结束后,群众给一天没吃饭的我们送来饺子。当吃到饺子那一刻,我们觉得这是我们吃过“最好吃的饺子”。
央视湖北记者站记者 倪晶依
今年汛期,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马者村发生山体滑坡。滑坡堵塞长江支流清江形成堰塞湖。我和同事组成的抗洪直播团队第一个到达滑坡现场。
(点击图片↑↑↑,看过往报道)
当时公路已经发生扭曲破裂,车辆无法前进。大家决定步行前往滑坡体。原本以为滑坡体在山体的另一边,走了一阵子才发现,我们在滑坡体正上方,所站的地方随时可能坍塌。
我们迅速升起无人机,发起新媒体直播,向受众展现滑坡最新动态。现在回头看,我很庆幸有这么一群战友并肩前行。虽然前路未知,我们无所畏惧。
疫情来袭时,他们逆行而上
总台新闻中心特别报道部记者 常亚飞
今年1月25日,作为总台央广新冠肺炎疫情报道第一梯队的先遣部队,郭静(左)、张明浩(右)和我(中),从北京、河北、河南三地分别上车,乘坐高铁前往武汉。当时我们对疫情所知不多,但310km/h是我们的总台速度、武汉速度、中国速度。
我们三个都没想到,会因为疫情相识,更没想到会在武汉并肩作战3个多月。现在回想,能够健康回来是一种幸运。大年初一中午接到通知后,立即前往火车站,何尝不是一种质朴的勇气。在武汉,前辈和晚辈、男性和女性、领导和员工的界限都已经模糊。战友,是我们对彼此唯一的称呼。
(点击图片↑↑↑,看过往报道)
在武汉抗疫的艰难时刻,我和同事到医院探访新生儿。“小石榴”一出生就被迫和父母分离,他的父母确诊新冠肺炎,被分别收治在两家不同的医院。医生和护士阿姨们当起了“临时妈妈”。
2月17日,央视新闻开启慢直播,让宝爸宝妈和万千网友一起,用一种特别方式陪伴“小石榴”。“小石榴”就像一缕阳光,温暖无数被疫情阴霾笼罩的心灵,直到春暖花开!
报道期间,我一直被网友称为“小石榴干妈”。离开武汉后,也一直和“小石榴”父母保持着联系。9月28日,我重返武汉,最期待的就是再次抱起“小石榴”。看到小家伙的成长,回想起武汉抗疫那段艰难时光,我的内心就会更加坚定。当时冒着风险冲在前线,一切付出都值得。
岁月变迁里,他们记录时代传递温暖
<< 滑动查看图片 >>
今年10月5日,因为“坐着高铁看中国”青藏铁路线的直播项目,我们要在西藏三大圣湖之一的纳木错进行直升机空中直播。
纳木错的水量是870亿立方米,相当于2.2个蓄满水的三峡水库库容。纳木错东西长70公里,装满油都不够从东飞到西,缺氧的高空、飘忽不定的大风、不稳定的微波信号,是多重挑战。
直播前,我们的飞机在空中盘旋了20多分钟。微波信号终于稳定了,直播镜头中的纳木错和念青唐古拉山脉辽阔壮美。20多人的直播团队,努力了十多天,就是为了这一播!只要有一滴希望,我们就会遇到整条江河......
飞机最后安全落在海拔4730米的湖畔,大家都特别兴奋,为一起创造的总台直播新记录合影。当地牧民也特别开心,和我们一起合影。这一刻,或许是我们心中最特别的高原美景吧!
拍摄华山长空栈道,虽然有安全绳保护,但对于恐高的我来说,绝对是极限挑战。
探访昆仑山的和田玉老矿坑,一天四季,遇到大雾、冰雹、大雪、大雨天气,上要防落石,下要防踩空。山体没有任何植被,没有任何遮挡,一不小心就有可能掉下万丈深渊。
拍摄祁连山冰川,为了了解冰川信息,摄制组在冰川脚下住帐篷、吃泡面,试图登顶。
<< 滑动查看图片 >>
我在《远方的家》栏目工作已经10个年头了,这样的经历有许许多多。虽然条件艰苦,但我却从未想过放弃。因为这是我热爱的职业,也是我愿意一直为之付出的事业。要问我值得吗?一个字:值!
2011年4月,玉树地震一周年采访结束后,我用探亲假在玉树帐篷学校当了20天志愿者,教孩子们音乐。孩子们很聪明,很快就学会了我们教唱的歌曲。他们没有操场,但是有无边无际的草原,下午体育课可以去草原小河边洗脚。每次想起他们一边洗脚一边唱歌的场景,我都会“瞬间回血”。
在我要离开当天,帐篷学校的低年级孩子们与我(中)和另外两个志愿者一起合影。知道我要走,一个孩子拎了一红塑料桶的牦牛酸奶给我。这是他们最珍贵的草原情谊,我会记住一辈子。
回到工作岗位,我恢复了忙碌。但是一直记得孩子们和校长的心愿,想要一套校服。我联系了泉州一家企业,帮他们实现了愿望。
这是我最珍贵的一次假期记忆。每个孩子清澈透明的眼神,印在了我的心里。
图片、内容由记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