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支持偏差,好事坏事?
1
突然发现自己的手机好卡。
刚好最近刚出来一款性能都还不错的新机子,是不是该换一下了呀?
其实,不是你的手机最近好卡,而是你的手机一直都很卡,只是最近新出的机子打动了你的心,想换一个。
正好给自己一个换的理由。
而且,一旦你有了这个换手机的想法,你就会特别关注最近手机怎么越来越卡这个“事实”,以证明你真的需要换一个新的。
你会下意识地去收集很多证据来证明这个论断是真实的需要。
这里,你就犯了一个“选择支持偏见”。
所谓的选择支持偏见,是指一旦你选择支持了一个决定,你的大脑会扫描整个事件,来寻找你已经做出的决定的信息。
举个例子,就在前一段时间,我看到刚出来的一个平板特别不错,我就想着自己的电脑也比较沉,经常外出带着也不方便,还要经常写作,所以就想入手一台。
那我给自己的理由就是“经常外出写作,看书做笔记,大电脑带着不方便。”
一旦大脑中有了这个想法,那我就会想方设法地证明自己的论断。
大脑制造的想法如下:
1,经常去外面,电脑的电池不耐用。
2,出去时,带实体书不方便。
3,平板还能随时做笔记,写心得。
所有的证据都指向一点“方便”。
那我是怎么做的呢?行为如下:
1,找新出平板的参数,和之前的对比,看性价比。
2,加入意向的平板到购物车,每天打开一遍,看是否降价或做促销活动。
3,继续寻找入手一个平板的充分必要条件来说服自己。
当然,最终是没有买的。因为刚开始全心全意找证据证明买一个平板的好处,但却没有想着找证据去“证伪”这个论断。
排在第一的当然是开销的问题了。
其次,对我来说还没有一定要买的必要。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平板也并没有自己想象的那样好,毕竟相较于电脑这样的大屏幕来说,平板还是太小了,长时间盯着看还容易损害眼睛。
2
可能有不少朋友会遇到和我类似的情况,当我们想买一件东西的时候,我们就会忽略其他不好的缺点,一心去找那些种种的优点来说服自己下单购买。
但买回来后,才发现自己并没有那样喜爱它,也没有发挥这件物品应有的价值。这都是犯了选择支持偏差。
选择支持偏差还可以推广到生活中的许多方面,如喜欢一个人时,对方的缺点你也会自动忽略,或者看成是可爱。正所谓“情人眼里出西施”,“有缘千里来相会”(大脑给这个偶然相遇制造的一个意义)。
一旦在一起一段时间后,总是觉得对方某些地方有问题, 甚至还有些不能忍受的习惯或者是缺点。
这又应了人们常说的那句话“恋爱中的人,智商往往较低。”
这些其实都是选择性偏差惹的祸。
因为大脑会让我们选择“合理化”这一行为。
也就是说,你期待什么,你的观察结果就是什么。(这里可以参考皮格马利翁效应:系统思考力,是你可以养成的能力)
难道选择支持偏差对我们只有坏处吗?
不是的,我们要看到硬币的正反两面。选择支持偏差在某些方面也能能帮助我们。
例如,在教学中,老师的鼓励对学生来说有着举重若轻的影响。
也就是说,老师的正面评价会让学生更加具有学习的动,老师一旦认为这个学生很棒,他也会更加去帮助这个学生朝向好的方面发展。
那这也就意味着,你期待对方是什么样子,对方就会变成什么样子。
这个道理放在家庭教育中同样适用,有的父母经常骂孩子“不争气、垃圾、没有上进心”等等,甚至有的父母还叫喊着“就当没有生你”。虽然可能只是一时之气,但给孩子造成的心灵损伤是及其之大的。
身体上的伤口可以得到自然地愈合,但心灵上的创伤则不行。
相反地,如果家长给给孩子积极的反馈,正面的教育(包括孩子犯错了,需要惩罚,但要让孩子知道自己错在哪里,为什么而错,以及接下来该怎么办),那孩子会富有同理心,敢于承担责任,能较好地向上、向善、向阳成长。
这就是著名个体心理学家阿德勒所说的“幸运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类似的情况还可以迁移到其他方面,如对某件事的长期坚持,对部门同事的好感等等。
3
虽然选择性支持有一定的好处,但始终是一个偏差,说到底就是一个“奇淫巧技”,长期而言, 它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是不利影响。
因此,我们还是要尽量避免它。应该怎么做呢?
首先要知道你的所有行动都源于你自己的一个信念。
因为每个人或多或少都生活在一个信息的回音壁中,也或多或少会受到逆火效应的影响。(参考阅读,逆火效应:把自己骗得妥妥的!)
而更重要的是,人的情感快于逻辑。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常常在冲动之下会做出许多让自己后悔莫及的行为。
特别是作为一个领导者角色(如父母、老师、上司等强势的一方),克服选择支持偏见,优化自己的思维是及其必要的。
接下来,在我们做论断之前,可以问自己以下几个问题:(参考阅读:这,是事实吗?)
批判性问题1:论断是什么?
批判性问题2:证据有多好?
·证据是什么?
·假设该证据为真,它为结论提供的支持有多少?
·这个证据可信吗?
批判性问题3:有没有其他相关信息?还缺什么信息?
·有没有遗漏相关信息?
批判性问题4:是否避免了相关谬误?
就像之前我选择要买一款平板那样,你可以选择“证实”,同样也可以选择“证伪”,这样,你就能较好地看清问题,克服选择性支持偏差。
如此,你才能成为一个更好的领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