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顺气助眠”的圣方!
中医“顺气助眠”的圣方!肠气顺,胃气顺,心气顺,失眠就好了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文中所述配伍、方剂,须在专业人士指导下借鉴应用!)
本文理论依据:《中医药学高级丛书·方剂学》、《现代临床方剂学》、《伤寒论》
今天这篇文说,我想跟你聊聊,中医里头有名的一张“顺气”方。
它是谁呢?是张仲景在《伤寒论》里头记载的“麻子仁丸”,也叫作“脾约丸”。
你看一下它的配伍——麻子仁20克,芍药9克,枳实9克,大黄12克,厚朴9克,杏仁10克。水煎服。
有的人会跟我说了,文老师啊,你这不是哗众取宠、无中生有吗?这哪是什么顺气的方啊?这分明的润肠通便的方!这里头,麻子仁、白芍养阴润肠,杏仁润肺滑肠。厚朴、枳实行气导滞。大黄通下、夺关斩将。这是多直白的道理啊!你何必故弄玄虚,说它“顺气”呢?
对此我想说,学问上的事儿,我不想与人争论。本来,学问就是拿来探讨的。不过,我接下来要讲这个医案,却可以完全看得出,它有顺气之能。而且这一顺,顺了一身上下、周身之气!
什么样的医案呢?就是用这个配伍,治疗失眠。我们看看,它是怎么“顺气助眠”的。
话说有这么一个女教师,当时年龄是38岁。最近七年来,经常失眠,常常是彻夜不眠。第二天早晨起来,往往是头晕、乏力、神疲,记忆力大大减退,以至于难以完成本职工作,被迫休假在家。
这个人曾经用过很多西药,中药也有过,但是无济于事。
后来,她找到这样一位中医师。这个医师见之前养血安神、沟通心肾之法都不奏效,索性打算另辟蹊径。于是,他就详细询问病史。
这一问,果然找到了线索。原来,这个女患者最近这些年大便结秘,硬如羊粪。日常则感觉好像胃内嘈杂,口苦咽干。这个毛病,虽然也叫人难受,但是和失眠比,差多了。因此这么长时间一来,没把它放心上。
医师知道这些后,结合其舌红苔薄黄,舌干无津的特点,很快就有了思路。
于是,他写了上面麻子仁丸的配伍。并且嘱咐患者回去用成药。
结果如何?连用4天之后,患者大便开始通畅,睡眠随即好转,一夜能睡4小时左右。再用五天,症状进一步好转,睡眠时长、质量和常人无异。很快,她又站在三尺讲台之上了。
这是怎么回事啊?很简单啊,你看,她舌红苔薄黄,大便干结,胃热嘈杂,口苦咽干。这很明显是胃热津亏、大肠燥结之象啊。张仲景在《伤寒论》里头所记载的“脾约证”,和它类似。这个时候,完全可以用麻子仁丸这样的润肠、导滞、清热配伍来解决问题。
你等到大便通了,胃火降了,胃肠的气儿就顺了。胃肠的气儿,你记住,对一身之气都有影响。它这儿不顺,心中之气就不顺,胃火邪热灼伤心神,你就睡不着。所以说,只要这大便一顺,胃肠一顺,你的失眠自然就好了,因为你的心气顺了呀!
其实,这种通过清火、通胃肠、缓解便秘的方法来治疗失眠,在中医临床上是多见的。曾有配伍“麻子仁20克,芍药、只是、杏仁、法半夏、云苓各10克,大黄(后下)、莱菔子各9克,山楂、神曲、连翘各12克,枣仁15克,每日一剂”,可供参考。这是1999年《国医论坛》上刊发的配伍。
而且,像这种通调肠胃之气的办法,又远远不止治疗失眠。据我所知,呃逆、胃炎、前列腺炎等多种疾病,都有以此法调治成功的经验。
我把这个写出来,供您参考。你要知道,胃肠的通畅,对人体的重要性,实在是不容忽视。胃肠一调百病消啊!这个道理你得懂。至于说文中的配伍,你能不能用,这个我不好说。你应该在中医师辩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综合评定。但是,我毫不夸张地说,通过润肠去火通肠胃的办法,的确是治疗多种疾病的一条“捷径”,或者说是一条“小路”。小路走得好,能到达目的地,就看我们会不会走、如何走了。
好。就说这么多。
《伤寒论》顺气助眠的“圣方”,肠气顺、胃气顺,才能心气顺
《伤寒论》顺气助眠的“圣方”,肠气顺、胃气顺,才能心气顺。
在浩瀚的中医典籍里,有一个“顺气”的方剂。它就是张仲景《伤寒论》里的“麻子仁丸”,也叫作“脾约丸”。
我们先看一下它的配伍——麻子仁、芍药、枳实、大黄、厚朴、杏仁。
或许有的朋友会说,麻子仁丸哪是啥顺气的方剂,不就是润肠通便之方吗?说它“顺气”,是否有哗众取宠之嫌?
我们先分析一下麻子仁丸的组成:
麻子仁、白芍养阴润肠,杏仁润肺滑肠;厚朴、枳实行气导滞;大黄通下、夺关斩将。这些中药药性是很浅显的,也无需过多解释,本方就是一个润肠通便的方剂。
但为何就是要说它“顺气”呢?
我们先看一个实例再说:
有一个38岁的龚姓女子,职业是老师。也算得是白领一族。工作的性质虽然责任心比较大,但和体力劳动的人比起来,确实是非常的轻松。
但是,龚老师最近5年来,却经常失眠。而且她的失眠,常常是彻夜不眠。第二天早晨起来,当然就是头晕乏力、神疲气短的表现。
一段时间之后,自己也觉得记忆力大大减退,经常在讲台上“忘词”。鉴于此,出于对学生的负责,龚老师选择暂时离开讲台,在家休养。
休养期间,龚老师也多方求医问药,中医西医无差别对比。只要是有人介绍,都全力以赴,但可惜还是于事无补。
最后,龚老师几乎要放弃的时候,有个朋友介绍了一个中医。
在详细的询问过程中,该中医了解到龚老师所服用过的方药,基本都是养血安神、交通心肾之法。
而在进一步的病史探究里,得知龚老师曾经有经常便秘的问题。而且,龚老师的这个便秘是比较严重的,大便的形状几乎就是羊粪状,不但坚硬还粒粒圆滚。
同时,还经常觉得口苦咽干,胃里面有种饿不像饿、痛不像痛的感觉。
这些辅助问题,虽然也挺难受的,但和失眠比起来就差多了。所以长期没有引起龚老师的注意,试图一门心思先解决失眠的问题。
而龚老师的舌脉,诊得是舌红苔薄黄,舌干无津。于是,便选择了麻子仁丸的配伍。
最后的结果是什么样的呢?
大概4天之后,龚老师的大便就开始通畅。更诡异的是,她的睡眠同时也开始好转,一夜大概能睡4小时左右。
继续维持了5天左右,龚老师的症状进一步好转,睡眠的时间、质量已经基本和常人无异。多年的困扰,就这么10来天解决了。很快,她又回到了自己心系的讲台上。
看到这里,相信有部分朋友会更纳闷,这是怎么回事啊?
但真要说起来,其实非常简单。我们回顾一下龚老师的情况:
舌红苔薄黄,大便干结,胃热嘈杂,口苦咽干。这是明显的胃热津亏、大肠燥结之象。医圣张仲景在《伤寒论》所述的“脾约证”,基本就大同小异。
既然是脾约证,当然就可以用麻子仁丸这样的润肠导滞、清热配伍来解决问题。
而麻子仁丸使大便通畅之后,胃火也降了,胃肠的气机也就顺了。而胃肠的气机以降为顺,又对全身之气都有影响。
如果胃肠的气机不能降,也就是它这儿不顺,心胸之气就不能顺,胃火邪热灼伤心神,人就会睡不着。
所以,养生谚语常说,“只要上下通气,身体基本无恙”。
而胃肠的气机一顺,人的失眠自然就好了,因为心胸之气已经顺了。降者能降、升者能升,这个失眠的问题,反倒就成了顺带解决的问题。
其实,这种通过清火、通胃肠、缓解便秘的方法来治疗失眠,在历代中医家的医案里并不罕见。
同时,像这种通调肠胃之气的办法,又远远不止治疗失眠。很多慢性困扰的健康问题,如果长期调理得不到很好的解决,我们就可以换个思路,是否该“主要”的不适,其实只是肠胃气机闭塞所附带产生的问题?
于是,从调理肠胃、尤其是理顺肠胃气机的方式来调理那些所谓的“病症”,反而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本文主要就在于强调一个道理:中医养生的脾胃,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中医素有“得胃气者生,失胃气者死”的说法。
而肠胃的气机调理,基本就属于脾胃的范畴。胃肠一调百病消,懂得了这个道理,某些看似南辕北辙的理法方药,却刚好能收到殊途同归之效。
心不安,就睡不着!老中医宁心助眠的方子,治失眠、易慌、总做梦(本文仅供学习、参考。文中所述配伍、方剂,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
本文理论依据:《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养生学》、《中药学》
前几天,我推送给读者一篇文字,介绍了凌一揆老先生,用琥珀、白芍、百合三味药,配合酸枣仁汤,治疗心肝血虚、虚热内扰型失眠的经验。
小文章不大,却让很多读者感兴趣。
不少朋友说,自己睡不好,想用这一招试试。
其实,睡不好觉,原因绝不止是上面这一种。看错了病因,用错了方子,可不是闹着玩的。
今天,文老师再给你介绍一个病因病机。通过我的描述,你或许对失眠,有更深的理解。
话说有这么一个女子,年50岁。
这个人啊,素来心脏不好,有心动过速的毛病,以前还被确诊过“风湿性心脏病”。由于心脏不太好,所以日子过得总是提心吊胆,精神负担很重。
于是,她的睡眠也跟着不好。
到就医之前,此人失眠已经十分严重,每天晚上最多只能睡两个小时左右,而且一旦入睡,就容易惊醒,或因身边的噪音,或因梦中的惊恐。
由于睡眠不好,她白天的时候头晕、头沉、精神恍惚、心中恐畏,食欲差,脸色很不好,苍白,心情紧张到自己不敢在家,怕自己一旦“过去了”,身边连个人都没有……
后来,在遍尝西药无效后,此人看中医。
找的谁呢?找的是我国著名中医临床家何世英先生。
何师,生于1912年,卒于1990年,1936年毕业于华北国医学院。1935年的时候,天津市曾经组织“中医师千人会考”,他夺得第一名。他曾拜师近代名医施今墨,是施今墨的高足。后来,何师又创立中医脑科学,在业界影响深远。
刻诊,何师见患者脉象细弱、舌苔白腻、舌质很淡,面色苍白,全身疲惫无力。
何师略一寻思,开方如下——
茯神12克,丹参10克,生龙齿15克,竹茹10克,陈皮10克,麦冬12克,远志6克,炙甘草5克,酸枣仁15克,一共是三剂。
结果,患者服用了一剂,当天晚上就入睡了。三天内皆是如此。身体其他不适略有好转。何师嘱咐,原方加党参10克,再用七剂。
到最后,患者前后共服用汤药十二剂,夜夜可以入睡,而且每天至少睡6小时。心情转喜,脸色转红润,精神愉快,心悸、头晕、头沉的现象基本消失。
何师嘱咐,原方做成蜜丸,9克重,早晚各服一丸善后。
医案很简单,我给你介绍完了。
现在,让我们静下心来,看看这里到底有什么学问吧。
其实,这个失眠患者的问题,在于心气不足、胆虚不眠。
患者脉象细弱,舌质淡,脸上不好,浑身倦怠乏力,时时觉得心慌心悸,这毫无疑问,是心气心血不足的表现了。
心藏心神。心气心血不足,所以患者是心神不安,难以入睡。心气不足,体内水湿不化,所以患者舌苔白腻。
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心一动,全身脏腑皆为之摇曳不安。于是,患者出现了胆气不足的问题。胆,主决断。胆气不足,决断失常,故而就像没了主心骨一样,时时紧张焦虑,遇事容易惊恐。而这又加剧了失眠。
这个时候该怎么办?答案很明确:滋补心气、壮胆气、化痰湿、安心神。
何世英老前辈的方药,就是按照这个思路设置的。我们再看一下:茯神12克,丹参10克,生龙齿15克,竹茹10克,陈皮10克,麦冬12克,远志6克,炙甘草5克,酸枣仁15克。后来,这里又加入党参10克。
这里头,炙甘草、党参健养心脾之气。丹参、麦冬、酸枣仁安养心血。如此气血双补,则心神得养。陈皮和竹茹,化湿理气。龙齿、远志、茯神、安神定惊。
也许你会问,怎么不见补胆?中医讲,补肝,即是补胆。酸枣仁补肝血、生龙齿定肝魂,配合党参益气,竹茹清痰,则胆气自宁。
就这样,患者的问题得到了很好控制。中医在治疗睡眠障碍方面,又体现出了不错的功效。
这张医案和医方,是我早年在阅读何世英先生医案的时候,看到的。后来,我国权威部门又编撰了《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粹》这部著作,何师这张配伍,被收录其中,作为第三张验案,供业界学习。
对何师在医案中的用药技巧,我编了口诀用于牢记,就是“二参拜茯神,竹龙生远志,陈草成冬枣”。这好似一个神话故事,把所用之药连起来。
我为什么着重记忆此方?我为什么要把这个验案拿出来给你讲?
其实,你要是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我们身边有大量失眠者,存在心胆气虚的问题。具体表现,就是失眠、全身疲惫乏力、心慌心悸、心中不安、胆小,舌淡苔白腻,脉细弱,脸色很不好看,整个人平时比较焦虑、紧张。细问得知,往往心脏功能欠佳,有类似心律不齐等问题。这是和我之前所说的心肝血虚、虚热内扰所完全不同的失眠状态。
正因为这样的人多,所以我才把这样经验科普出来,供读者参考。当然,还是那句话——用药必须谨慎,辨证务必准确。尤其是非专业读者,在对自己的问题没有清晰、准确的了解之前,最好不要盲目尝试。
好了,关于这个事儿,我就说这么多。文老师感谢你的阅读。
治抑郁症,张仲景传下一张小方子!补足肝血,人有精神
本文理论依据:《方剂学》、《中医藏象学》
前几天,我写过一篇文字,介绍了用滋补肝血之法,调治睡觉多梦的经验。
里面用到的,就是张仲景的酸枣仁汤。
有些读者朋友在后台对我说,看我的文章,感觉这个小方子,真的是神通广大呢!有没有别的应用酸枣仁汤的医案,供大家学习呢?
今天,我给你再说一个,这就是用酸枣仁汤,治疗抑郁症。
抑郁症,这算是一个时髦的病。不少名人,都受抑郁症的困扰。因为抑郁症而自杀的人,每年也不少见。
我在从前学习中医经方的时候,听说过这么一张有意思的医案。
患者,是一个大男孩,20多,不到30岁。
啥毛病呢?每天晚上六点多钟,准时到楼下小区的一盏路灯下站着,低头,看自己的影子。看着看着,就哭了。别人问他怎么了,他也不说。
一直到晚上九十点钟,人家上楼了。
到医院去检查吧,诊断为抑郁症。
此人用过不少西药,没啥效果,而且越来越严重。到最后,白天的时候冲墙角坐着,哭。晚上的时候在路灯下站着,接着哭。
这到底怎么回事啊?后来,他在家人帮助下看中医。
刻诊,见脉象弦细,唇舌颜色很淡,面色晄白,夜间睡眠不好。整个人瘦弱,疲倦,长吁短叹。
坐在医生对面,此人伸出自己的双手,说:“你看,我的手一点血色没有,指甲一点光泽都没有。人生到了我这个地步,还有什么希望”?
对此,医者没有作答,只是写了一张配伍:酸枣仁12克,甘草3克,知母6克,茯苓6克,川芎6克。
结果,患者应用将近20剂,忧郁之感开始缓解,白天不冲墙哭了。后来,皮肤渐渐有了血色,指甲开始有光泽。医案记载,一直应用了大半年,患者忧郁消失,失眠安好,精神愉快,可以恢复工作了。
而提起以前的日子,这个患者则自嘲地说:“人啊,谁还没个低谷?我不过是爬出来了而已”。
这一切是怎么回事呢?
其实,从中医辨证的角度来说,这人有一个明显问题,就是肝血不足。这是容易看出来的。
他脉细,说明血虚,脉道不充。脉略弦,说明肝气不平。这是肝血亏少,肝体失养所致。肝血不足,不能濡养四肢,所以唇甲淡白,脸色苍白,舌头颜色发淡。肝血亏虚,阴血虚而生内热,肝魂不安,所以睡眠不好。
更重要的是,我们的肝,主情志。如果一个人肝血不足,肝体失养,我们的情志就容易异常。而这个异常,表现之一,就是一反壮年人奋发有为之态,而体现为萎靡、不自信、懒惰、忧郁。肝,中医讲是将军之官。肝不足,将军就没有魄力了,变得唯唯诺诺。于是,人发为抑郁症。
另外,肝主藏血。它就是一个血库。人身体各处一旦需要血液,肝就负责把血液输送到那里。如今肝血不足,无法藏血,不能应时应急地把血液送到身体需要的地方,于是人就会显得特别虚疲、乏累,机能退化之感明显。正因如此,这个20多岁的大男孩,居然也有了风烛残年之感。
所以我说,肝血足,人才有精神啊。肝血不足,人是没有精神、没有斗志,无法蓬勃向上的。
这个时候怎么办啊?很简单,就是滋补肝血。
前面医案里头用的,大家一看就知道,是酸枣仁汤原方的应用。这个配伍,我讲过,是滋补肝血、清热除烦的。酸枣仁滋补心肝之血。茯苓宁心安神。川芎行血行气。知母清热除烦。甘草调和诸药。用这个配伍,让患者肝血得补,心思得安,则一身康健。
当然了,抑郁症,患者类型太多了。谁都不能说,只要碰上这病,用酸枣仁汤都好使。可以讲,只有证属肝血不足的,才适合用。但说实在话,一些情志病,以血虚论治,这个倒是很常见,是中医里头常用的思路。
我把这个写出来,供大家参考吧。
其实,现实生活中,抑郁症患者不少。有些人,表面看不出来,但实际上内心备受煎熬。更有一些人,即便达不到抑郁症的诊断标准,也有抑郁症的发展倾向。过去我们给企业员工、学校学生做心理疏导服务的时候,对此感受颇深。尤其是教师群体,有焦虑、抑郁倾向的人不少。这样的人,不妨看看中医,自己是不是肝血不足。若证属心肝血虚,用酸枣仁汤加减调治,倒也是个思路。
好了。关于这个事儿,我就说这么多吧。人间不易,你我且行且珍惜。幸好,我们还有中医药,可以为我们的生命护航。 全文完。
国医大师治“痰湿冠心病”的方子!观摩实战,学点真本事
今天这篇文说,我想跟您一起聊聊,冠心病心绞痛的有关话题。
先来看一个医案故事吧。
话说有这么一个女患者,年67岁,姓李。这个人从两年前开始,就觉得胸闷心痛,后来诊断是有冠心病。虽然用药控制,但效果一般。最近这三个月,她病势加重了。重到什么程度呢?就是每天发作五次以上,每次发作最短3分钟,最长6分钟。
这个患者非常痛苦,每天都感觉自己生活在死亡边缘,生怕哪一次犯病,自己就过不来了。所以,她不敢干活,不敢活动,只能在床上躺着,而且身边必须有儿女陪伴,寸步不能离。
后来,这个患者在家人的劝说下,求治中医。接待他的,是我国著名中医临床家路老先生。路师后来还被评为我国首届国医大师。其他的,我就不多说了,业内人士都是知道的。
刻诊,可见患者体态丰腴,舌红,苔黄而厚腻,脉象沉滑而弦数。整个人肢体酸重、不想动,口苦口黏,食欲不好,吃多了想呕,时时恶心,心中还比较烦躁。胃部偶尔感觉胀乎乎的。当然,这些都是次要的。最关键是,她胸闷心痛,时时欲死。
这个情况还是比较危险的。你想啊,一天发作5次以上,这人还能好吗?
路师寻思片刻,写了一个配伍:
半夏10克,陈皮10克,茯苓15克,菖蒲10克,郁金10克,瓜蒌12克,枳实10克,黄连9克,竹茹12克,旋复花(包)12克,炒栀子6克,甘草6克,七剂。
结果是,患者药用28剂,诸证息平。其中不过是对栀子这味药略做加减。
这个,是早年我在学术期刊上看到的。我小心翼翼将其剪下来,收藏至今。我还在上面写了四个字——化痰救心。坦率讲,我确实学到了。现在,我把我学到的给你讲讲。
其实,这个患者的问题,属于痰浊壅塞、蕴而化热,上扰心胸。你看这女患者,体态丰腴、舌苔厚腻,恶心欲呕、四肢困重,胸腹痞闷。这个是典型的有痰湿壅滞的表现啊。痰浊壅滞在体内,上扰于心,就会阻滞心阳,使得心气心血郁滞不通,痰瘀互结,这就引起了胸闷、心痛等症状。而且,这个痰浊壅滞啊,它还会变!变成什么呢?就是变成有热象了。这就是痰浊郁久化热。你看看这个女患者,舌质偏红了,舌苔黄了,心烦了,这就是有热。脉沉,说明病势在里。脉弦滑,说明有痰湿水饮。脉数,说明有热了。
这时候啊,得健脾、涤痰、清热。脾好了,痰浊得以化散,痰瘀就消了,痰热就没了。
医案中这个方子,是路师的一个经验方。基本配伍就是半夏6克,陈皮3克,茯苓9克,菖蒲6克,郁金6克,瓜蒌10克,枳实6克,黄连1.5克,竹茹9克,旋复花6克,甘草3克。
就基本意图来看,其实就是半夏、陈皮、茯苓、菖蒲、瓜蒌、枳实、竹茹、旋复花来健脾化痰。郁金、黄连、栀子清热。就这么简单。
从这个医案中,我们能体会到什么经验呢?
现在的中国人啊,有心血管病的人很多。冠心病、心绞痛是我们中国人的最大杀手之一了。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从前证属阴寒啊、心血不足啊之类的患者,开始减少。取而代之的是大量的痰瘀互结、痰热壅滞的患者。这样的人太多了。基本表现,就是体态肥胖或超重,舌苔厚腻而发黄,舌红,口苦口黏,胸闷胃胀,脑袋大脖子粗,痰声漉漉。在早,我们见过很多私企老板,走过来一看,基本不用多想,就知道证属此列。这类人务必要注意痰热壅滞、淤阻心脉的问题。
医案里的配伍,是经验之谈。我写出来,给您解读,是让您明白其中的道理。非专业人士,必须在中医师辩证指导下借鉴。专业读者,不妨做个参考。就日常调理而言,我希望这类的朋友务必要注意饮食,要清淡,要适量。同时,你可以用点瓜蒌、茯苓之类的中药,研成粗末,泡水代茶饮,各9克即可。总之啊,我们得知己知彼,可不能不当回事儿啊。
好了。就给你说到这吧。
十八年老中医独家秘方治口臭,百试百验,千金不换(一)
口臭顾名思义,是口气过重。调查显示,中国口臭患病率为27.5%。而在西方国家,则为50%。全球约有10%~65%的人曾患有口臭。现在医学把口臭归到口腔科,但是临床上我治疗过上万个口臭患者,他们口臭的原因有99.99%是因为身体内部出现了问题。比如有的是胃病,有的是因为便秘,有的是因为出大汗等等。
临床上有很多口臭患者像我求助,说起来自己的“口气史”真是叫苦不迭,很多社会的精英人士,因为口臭严重影响了自己的事业,很多20岁的年轻人因为口臭不敢谈对象,很多老夫老妻因为口臭和另一半的关系出现矛盾。基于此,我想我要写出更多治疗口臭的有效的方子,希望大家能喜欢。半个月前有个口臭患者找到我,表述的症状是,经常性便秘,便秘没有腹胀和潮热,没有痛苦。我看他舌苔厚黄。我为其处方:麻子仁丸
麻子仁丸:火麻仁(麻子仁)30克,芍药 24克,枳实24克,大黄24g,厚朴24g,杏仁18g。过了一段时间再遇到这位朋友,告诉我口臭已经痊愈,没有再次复发,很是欣喜。临床上,经常遇见便秘口臭型的患者,如果是虚证的便秘,无所苦,没有明显的腹胀和潮热,我都用麻子仁丸来做加减,效果都很满意。
上面提到的这个方子,叫“麻子仁丸”,是中药方剂。记载于东汉医书《伤寒杂病论》中,原书记载:
1.《伤寒论讲义》:本方是小承气汤加麻仁、杏仁、芍药而组成。取麻仁润肠滋燥通利大便为主药,配以杏仁润肺沉降,使气下行,并具有润肠道、通大便的作用。芍药和营而缓急。大黄、枳、朴泄热去实,行气导滞。以蜜和丸,渐加,以知为度取其缓缓润下之义。
2.《方剂学》:方中麻子仁润肠通便,为主药;辅以杏仁降气润肠,芍药养阴和里;佐以枳实破结,厚朴除满,大黄通下;使以蜂蜜润燥滑肠,合而为丸,具有润肠、通便、缓下之功。书中虽然没有明确这个方子是治疗口臭的,到时有麻子仁丸症候的口臭患者都可以用。
我治疗口臭有十多年了,通过临床治疗的上万的口臭患者,总结出引起口臭的八种类型:
1:胃中痞满,有伤食的酸臭味,伴有暖气,可能有肠鸣下利的症状,这种口臭多并发胃下垂,胃扩张以及胃酸过多的症状。
2:口臭伴有口腔溃疡或者前后阴溃疡,这种口臭患者,中气更虚,可能有肠鸣下利的症状。口苦,口干不再敖述。此病中医叫做狐惑病,像鬼魅附身,挥之不去,特别顽固。
3:口臭伴有呕和肠鸣,胃里呢摸起来会痞硬,常伴有下痢。这是中医讲的上寒下热的症候。
4:口臭伴有大便干结,上面出血等症状,比如牙齿出血,鼻子狃血等。
5:口臭伴有胃胀,胸满,腹胀,打嗝,大便偏溏或者偏干
6:口臭伴有平时汗多,可能伴有大便干燥,烦躁,心里烦,口渴。
7:口臭伴有舌苔白滑,或大便躺或单纯口臭,胃虚邪热客气入胃引起的口臭
8:口臭伴有牙龈红肿出血,或脾胃虚,或嗓子有异物感
欢迎订阅我的头条,每天更新治疗口臭各种秘方,欢迎打赏,转发,收藏,评论,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