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方】北京《满眼风雷刘公岛》作者:远方 主播:高原飞
作者:远方
主播:高原飞
编辑:木子迦勒
满眼风雷刘公岛
文/远方
在山东,我是冲着那页难以翻动的历史,自威海海港买舟剪海约半小时踏上刘公岛的。
二00一年七月下旬,正至盛夏,刘公岛海天晴朗,帆飘鸥翔。但是,这大中国版图上的刘公岛,这山东半岛东北之端位踞威海港湾 门户的刘公岛,于我却是满眼风雷。因为,我深深知道,刘公岛,它曾经是100余年前中国北洋水师的摇篮与祭地,是震惊世界的中日甲午战争的落幕处!
刘公岛面积3.15平方公里。许是岁月有情、先烈有灵,百余载沧桑,刘公岛上当年北洋水师基地的一干“文物”都比较完整地默默兀立于彼——它们是北洋水师提督衙门、水师学堂、铁码头、船坞、电报局、机器局、鱼雷修理厂、旗顶山炮台、迎门洞炮台……这些“物件”与无数浩然英魂谱写着中华民族史上一支永无休止符的壮歌与悲歌;因此,中华人民共和国又于公元一九八五年庄严落成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
在轰轰的波涛声中,在飒飒的海风中,怀着复杂而沉重的情愫,我们沿着一个个遗址阅读开去。
甲午战争从清朝政府一八九四年八月一日被迫对日宣战始至一八九五年四月十七日李鸿章代表清政府同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告终。其三大战役分别是平壤之战、黄海之战和威海卫之战,而在黄海之战与威海卫之战中,中方的主角都是北洋水师。三大战役都是异常之激烈,举世震惊。虽然,甲午战争以中国败北结局,但是,中国政府值得首肯之几许是不争之事实。
一八九四年,这十九世纪九十年代对于满清王朝来说,已经是行将告罄的风雨飘摇之秋,帝国主义列强的铁蹄纵深地践踏着华夏河山。面对日益险恶的国家安全形势,满清政府终于难能可贵地愤然数搏:
光緒皇帝一八七五年批准山东巡抚丁宝桢的《筹办海防折》、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筹议海防折》筹办北洋水师,使北洋水师于一八八八年十月三日正式建立,而且这支以刘公岛为主要基地的海军迅速强大,竟拥有了大小舰艇计25艘,吨位37000余吨,成为当时世界海军前列的“东方水师”,此其一。其二,面对日本国的嚣张,光绪皇帝对战争中的骁将与国殇功臣进行了一系列的钦奖与追封。
在博物馆缓缓行进,静静地伫立,我震惊于“封建时代”,在民族危亡之际,竟涌现出那么一支悲壮的英雄之师,他们的大无畏民族正气实在是光耀日月。
一八九四年九月十七日十一时,北洋水师主力舰队护送援朝部队后返航时,与日军舰队遭遇了。北洋舰队在势力悬殊的情况下,捍卫了祖国尊严,毅然与日军开战,且智勇非常,战绩卓然……在致远舰、经远舰不幸中弹沉没,济远舰、广远舰败阵的危急中,定远号、镇远号、靖远号、来远号4舰与敌9舰英勇搏击……炮火横飞,海啸齐天。
在惨烈的战斗中,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身负重伤,致远舰管带邓世昌怒沉黄海,经远舰管带林永升阵亡,扬威舰管带林履中蹈海成仁,其他不少管兵抑或壮烈牺牲,抑或与舰共沉。血战自上午十一时打到下午五时,恶战终于以日舰逃遁、北洋舰只尾追而宣告结束。整个甲午战争,中方虽然败北,但是,历史却大写着黄海之战中中国水师的悲壮与辉煌!
一八九五年二月二日,威海卫城 陷落于日军,北洋舰队及其所据有的刘公岛处于日军海陆大军包围之中。但是北洋水师的定远、镇远、靖远、来远、济远、平远、广丙七只战舰与刘公岛炮台的水师军队同40只日军舰艇、威海湾日军炮队展开了殊死搏斗,残酷的炮战持续到二月九日,北洋水师和刘公岛基地依然在血火之中岿然挺立……甲午战争以北洋水师无后援而覆灭、刘公岛无后援而陷落划上了句号,刘公岛血战却将一支特别的中国军队的英勇赴难、杀身成仁的军魂,气壮山河地写进世界编年史。
当我在博物馆里步步深入,久久低回,我悲愤不已,浩叹不已。北洋水师,多么英雄的一支军队;北洋舰队,多么英雄的一支舰队;刘公岛,多么英雄的一座军港与堡垒。只是天大的遗恨:时代不予,“大厦将倾,一木难支”!
在丁汝昌雕塑座像前,在北洋水师将士英名录巨碑前,我继续被强烈地震撼着,盘桓不去,我依旧满眼风雷。这时,伟大的鲁迅的那句名言闪现在我脑际:“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他们是中国的脊梁!”
如果说,甲午战争的成败让历史学家们去研究的话,那么北洋水师英烈们的人格就让我们民族的子孙奉之为面对时代与国家的生命与理想的熠熠宝鉴。
如今,刘公岛海港早已浮出屈辱 成为人民海军北海舰队的基地,刘公岛已成为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威海港一派生机,刘公岛外大海一碧,帆鸥点点。然而,近代中国屈辱如山,北洋水师悲愤长永,历史永远地给我们民族敲响着悲怆的警钟!
我们离开威海刘公岛,刘公岛在碧波中,在我们的视野里渐行渐远。
我伫立于甲板,我回望民族那一页血染的沉重历史,我满眼风雷……
远方诗歌文化传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