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发现你的亲人自私、没有人情味,做这3件事很有效

经济学上的价值理论认为,
人类社会的各种人事物之间能产生相互作用,其本质上就是一种价值的不断交换和利用,因此,所有事物的关系变化,都具有一定程度的利益驱动性。
即便是熟悉的亲人也是如此。
跟其他的朋友、同事关系一样,亲人关系也是需要维持的,就像一辆单车需要定时给它上一点润滑油一样,如果我们长期不与亲人来往,关系就会变得生涩和淡漠。
这就说明,亲人之间应该是你来我往、投桃报李的平等关系。但现实中不乏有一些自私无情的亲人,认为你帮助他是理所应当,但自己却从不主动伸出援手,甚至对你的求助避之若浼。
诚然,不求回报的利他行为是高尚的,但亲人的冷漠和自私,却是让人难以忍受的痛苦。
进化心理学认为,生命的本质在于基因的延续,基因编码了我们的行为,驱使我们做出能使其保持最大存活率的决策。正如理查德·道金斯在《自私的基因》中揭示的那般,
成功基因的一个突出特性是其无情的自私性,只有在某些特殊的情况下,才会滋长出一种有限的利他主义。
亲缘保护便是在基因自私的基础上衍生出的帮助行为。基因的最终目的在于延续自身,因此它很乐意让我们关心和帮助跟我们有亲缘关系的人,进化心理学家戴维·巴拉什写道:“
基因靠善待自身来帮助自身传递,即使这些基因存在于不同个体内。”
在亲缘选择的控制下,我们趋向于偏袒那些和自己有共同基因的人。但基因并不是行为的唯一决定因素,环境在其中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从进化的角度而言,亲人之间倾向于互相帮助,但如果一个人受到的教育使他成为了十足的利己主义者,即便是对待亲人,他也不会让出一丝一毫的利益。
《欢乐颂》中的樊胜美便身陷于一个重男轻女、自私自利的家庭环境中。家人不是她坚实的后盾,反而像一群面目狰狞的吸血鬼,榨干她的血,吃掉她的肉。樊胜美挣的钱不仅要给父母生活费,还得承担哥哥房子的首付,养哥哥嫂子和侄子,而自己工作多年一无所有,宛如飘蓬。
现实中,像这样恬不知耻地拖累亲人的人不在少数,如果你发现身边的亲人都很自私,没有人情味,请坚持做以下三件事:
1. 努力变得更优秀,提升自己的人际关系价值
改变自己永远比改变他人来得容易。基因的利己性除了衍生出亲缘保护,还预示了互惠行为。生物学家罗伯特·特里弗斯认为,
一个有机体帮助其他个体,是因为他期待得到日后其他个体的回报。
当你发现身边的亲人都很自私,没有人情味,可能是因为你对他们没有太多的利用价值,使得他们在与你往来的过程中,无法拥有一种尊敬和小心翼翼。
就像我们对待领导都很恭敬,但是对待餐厅服务员、路边的乞丐就比较马虎随意,所以我们要努力提升自己,让自己在与人交往时“身价更高”。
在电影《了不起的盖茨比》中,主角盖茨比出生在贫穷落后的乡村,从小被周围的人瞧不起,导致父亲因为经常遭受欺负,也把怨气带给了家人。盖茨比在离家出走之后,得到贵人的帮助,变成了身价上亿的名人,全城的王公贵族都来他的城堡参加酒会,盖茨比也感受到了身份变化所带来的尊严差距。
虽然这个电影影射的是美的非法交易,但是我们仍然可以看出,当一个人变得更优秀之后,周围的人对他都是崇拜、赞赏,而不是冷漠、没有人情味。
2.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人和人的交往从来不是单方面的付出。如果你觉得身边的亲人都冷漠自私,不如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不要让他们觉得你好欺负,可以不断地索取。
就像儿童会通过大哭,强迫父母为自己买玩具一样,只要父母跟着孩子一起哭起来,他就会无计可施,小雨转晴,马上乖乖地跟着父母回家,当我们用同样的方式来还击那些冰冷的亲戚时,他们也会有一定程度上的羞耻。
当然,我们也要与这些自私的亲人划分清边界,亲人首先是独立的个体,个体之间的索取和给予是有底线的。要让这些自私的亲人明白你的底线在哪里,你的立场是什么。
一旦越过了界限,你也不需要再顾及太多的情面,他们是如何自私地对待你,你就如何冷漠地回应他。
3. 换社交圈,跟那些让自己愉快的朋友在一起
不仅如此,当你觉得身处的环境不尽人意时,切换社交圈也有助于跳出这个困境。
有一个大学同学出生在一个表面平静,实则四分五裂的大家庭中,周围的人都在为了自己的利益精打细算,在亲人满面堆积的笑容背后,潜藏着无数的流言蜚语。他拼命读书,成了那个小地方第一个考到北京来的人。
他说他只想跑得远远的,再也不想回到那个令人窒息的沼泽之中。因此只有不断让自己更优秀,才能不被打回起点,与那些丑恶的亲戚朝夕相处。
人生本来已经有许多苦涩了,没必要委屈自己跟欺负你的人待在一起。如果身边的亲人都太过自私,不如扩大自己的交际圈,跟那些让自己愉快的人做朋友。我们没办法决定谁是自己的亲人,但我们有选择与谁交往的权力。
如果你发现身边的亲人都很自私,没有人情味,与其奢望别人做出改变,不如从改变自身开始。努力提升自己,跳出这个令人窒息的环境,去寻找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既然亲人无法成为你的后盾,那就自己为自己建立城堡。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