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辈的羊毛湾】/ 赵春风
父辈的羊毛湾
赵春风
羊毛湾是一个小村名,位于陕西省乾县临平镇北端的石牛乡境内。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政府决定在此依山就水修一座大型水库。那时我年龄小,不知道羊毛湾在什么地方,父亲经常嘴里念叨着“走上羊毛湾,眼泪擦不干。白天走的石子路,晚上睡的麦草铺”。后来我才知道父亲和全县人民一道,扛上农具、背着干粮,去几十公里的山沟沟修水库去了。那时机械化程度底,全靠手推肩挑。由于多年干旱,连续欠收,农民的日子相当苦。外岀干活生活就更难,所以才流传上述顺口溜。
父亲轮换去过羊毛湾无数次。几年后水库快修成时,就开始修配套工程灌溉渠,名曰高干渠。我在上初中时,多次参加学校组织的修渠劳动。水渠一直修到了礼泉县,羊毛湾水库惠及了几十个乡,解决了几十万农民的口粮问题。沿着水渠修了公路,农民岀行也方便多了。
许多农民和我的父辈一样,家住在水渠北地势较高的地方,修了多年水库而用不上水,看着渠南庄稼长得好,能吃饱肚子,不免有些怨言。在农业学大寨的旗帜下,农民们一方面平整土地,一方面向二级提灌迈进。所谓二级提灌,就是顺着水渠把水往地势高的地方引,而引水的方式是在地下,到一定距离,用高压水泵把水抽上去。那阵势类似修新疆的坎尔井,更像打地道。后来又搞三级提灌,解决了许多人的吃饭问题,豪不夸张地说,这些工程救了一些农民的命。二级、三级提灌,八九十年代后,因种种原因废弃,真是可惜,好在现在逐步恢复,又令人欣慰。
今天,我终于来到了父辈们为子孙后代造福付出血汗的地方,目睹了羊毛湾水库的风采,又一次感受到了农民无私奉献和吃苦耐劳忍辱负重精神的伟大。当年修建水库的父辈们多数不在了,对他们表示由衷地敬意!站在水库坝顶,我更坚信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说的那句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话“水利是农业的命脉”。
作者简介:赵春风,男,陕西乾县人,1976年入伍,在部队工作26年。爱好文学,发表过小说、散文、报告文学等,近几年以写小诗为主。
主 编 :张 彦
执行主编 :槐自强 巨石
执行主编 :郭 旭 韩晓
顾主编问 :周海峰 苦艾
泾渭文苑:
一、关于稿费,打赏所得的稿费,
60%为作者所有,七日内结算。
剩余用于平台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