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国灭亡的偶然性其实远大于必然性
在中国的封建王朝当中,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了统一的王朝当中,秦朝毫无疑问是最短命的,自公元前221年统一六国,到206年灭亡,不过区区15年,覆灭如此之快,让后世人读史书时不免将信将疑,或大跌眼镜。
按照以太史公司马迁为代表的儒家史学家的说法,秦朝灭亡的原因并不复杂:秦始皇残暴不仁,典型的事例有焚书坑儒;秦朝严刑峻法,横征暴敛,大兴土木,劳民伤财,百姓不堪其苦等等。从表面上看,这些因素似乎都客观存在,但是分析下来,似乎都值得商榷。
首先说说始皇帝的残暴不仁。似乎秦始皇还是秦王的时候,作风并没有太大的变化,而秦国的领地内却很少甚至几乎没有百姓造反的,是陕西人太能忍受,还是秦始皇其实没有那么变态呢?我倾向于后者。至于焚书坑儒,烧掉的秦国以外的历史书籍,以及民间收藏的《诗》,《书》等,也就是说,烧掉的主要是六国的历史书,其他被烧掉的书,在博士那是有备份的。至于坑儒,总共说是460名儒生,跟灭国战争中动辄万人的伤亡相比,影响还是小的多。
其次看看秦朝的严刑峻法。秦国基本上按照法家的理念治理国家的,严刑峻法确实是有的,新征服的土地上老百姓难以接受,可以理解,但考虑到实际情况,从秦朝统一六国,到209年大泽乡起义,秦朝到底有多大的施政能力把法律完全的推广开来,显然是个问号,更不用说让天下百姓普遍明白接受。一般来说,新征服的土地上,都是尽量以安抚为主,然后再慢慢的改变。更何况,甚至有起义军打着公子扶苏的旗号,扶苏可是始皇的儿子,假设真的痛恨秦朝,怎会如此?
最后,横征暴敛,大兴土木。这主要是修秦始皇陵墓和修长城,其中,皇陵的修建是从公元前246年,即秦始皇13岁就开始了,到公元前208年结束,考虑到当时的交通运输能力,90%以上的劳役是秦人自己负担的,与六国关系不大。修长城则是秦军完成的,按照史记记载“秦已并天下,乃使蒙恬将三十万众北逐戎狄,收河南。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馀里。”
综上所述,秦朝灭亡的必然性的几个因素显然是站不住脚的,同时,秦朝用来统一六国的强大战争机器并没有损坏,故而,王朝灭亡更多是偶然性造成的!
秦灭亡的偶然性在哪里?在于秦始皇的猝死,在于秦始皇没有能安排好一个出色的接班人,让无能的二世在阴谋之下登上了皇位,内部的混乱才给了各路叛乱人马以可乘之机。试想一下,假如秦二世是个有能力的皇帝,命令岭南和塞外和关东的秦军悉数回撤关中,据潼关黄河天险,坐山观虎斗,看六国的叛军自相残杀,然后再出来收拾残局,谁能抵挡?秦军的战斗力怎样,想想项羽破釜沉舟,鏖战数日,才把章邯率领的临时征集的以囚犯为主体的军队击败,假如面对的岭南的或者塞北的虎狼之师,还有胜算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