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期】音频学《论语·先进篇第2章》“四科十哲”体现了孔子怎样的教学特点?
音频学《论语·先进篇第2章》“四科十哲”体现了孔子怎样的教学特点?
11·2 子曰:"从我于陈蔡者,皆不及门也。"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
孔子所说“从我于陈、蔡者”,是指孔子从陈国去蔡国的途中被围困,以至绝粮七日,当时跟随着他的那些学生。“不及门”,是指此时不在门下,即不在孔子身边。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后世称为“四科”。孔子把他最优秀的十名弟子分列在四科之下,后世称为“十哲”。
本章记载了孔子晚年的回忆,他说:"在陈、蔡之间遭难时跟随我的那些弟子,现在都不在我这里了。"这段话同时记载了弟子们记录的孔门“四科十哲”。德行好的有: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善于辞令和外交应对的有:宰我、子贡。擅长政事的有:冉有、季路。通晓文献知识的有:子游、子夏。
据钱穆先生在《论语新解》中说:孔子在陈、蔡之间被围困,时年六十一岁。本章应是孔子到了晚年之后,思念弟子时的感叹,那时,“相从于陈蔡者,一时死散殆尽矣。”所列“四科十哲”,并非孔子的原话,而是弟子们的记录。
“四科十哲”的划分,体现了孔子怎样的教学特点呢?孔子办学,“有教无类”(《论语·卫灵公》),不仅弟子众多,来自四面八方,而且五花八门,参差不齐。面对如此复杂的情况,孔子以其高超的智慧,针对每个弟子在德行表现、学习志趣、才具能力等方面的具体情况,以德行、言语、政事和文学“四科”归类施教,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不同的教育,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所列的十名弟子,成绩最为突出,被称为“十哲”。“四科十哲”的划分,区别了弟子们各自的特长,体现了孔子因材施教的教学特点。“十哲”中,颜渊在协助孔子整理古代典籍,传播孔子学说方面贡献突出,是最有条件继承孔子学说的弟子,可惜英年早逝。其他人也都对当时的社会做出了重要贡献。朱熹说:“孔子教人各因其材,于此可见。”(《朱熹·论语集注》)《论语》中许多生动的事例表明,孔子确实是世界上最早、也是最娴熟地把因材施教方法运用于教学过程的教育家。
附:
11·2 子曰:"从我于陈蔡①者,皆不及门②也。"德行③: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③:宰我、子贡。政事③:冉有、季路。文学③:子游、子夏。
【注释】
①从我于陈、蔡:陈、蔡都是国名。孔子曾在从陈去蔡的途中被围困,以至绝粮。当时有不少学生跟着他。②不及门:指此时不在门下,即不在孔子身边。③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后世称为“四科”。孔子把他最优秀的十名弟子分列在四科之下,后世称为“十哲”。
【译文】
孔子说:"在陈蔡之间遭难时跟随我的人,现在都不在我这里了。"德行好的有: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善于辞令和外交应对的有:宰我、子贡。擅长政事的有:冉有、季路。通晓文献知识的有:子游、子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