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方周易》系辞下(4):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
声明:此译文由赵庚白原创,复制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
《直方周易》系辞下
【原文】古者包牺氏之王(1)天下也,仰则观象(2)于天,俯则观法(3)于地,观鸟兽之文(4)与地之宜(5),近取诸身(6),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7)通(8)神(9)明(10)之德(11),以类(12)万物(13)之情(14)。作结绳而为网罟,以(15)佃(16)以渔,盖(17)取诸(18)《离》(19)。
【译文】古代伏羲氏统治天下时,仰头就观察天空的现象,俯首便细看大地的规律,观察鸟兽纹理同大地景物的适宜,近处择取众多自己亲身体验,远处择取众多观察到的事物,于是根据这些情况开始创作八卦,用来传告对治国有才德、有见识之人的仁慈政治措施,用来类推宇宙间一切事物的实际情况。创作编结绳索并且做成罗网,依赖其打猎依靠其捕鱼,这是因为取之于《离》卦中依赖、依靠的道理。
注释:(1)“王”统治、领有一国或一地。《诗经·大雅》:“王此大邦,克顺克比。”
(2)“象”现象。如:象纬(指日、月及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亦泛指天体);旱象;天象;险象;景象;假象。
(3)“法”准则(规律)。《盐铁论·相刺》:“故居则为人师,用则为世法。”
(4)“文”花纹,纹理。《荀子·非相》:“美于黼黼文章。”
(5)“宜”合适;适宜。《诗·小雅·裳裳者华》:“君子宜之。”
(6)“身”亲身体验、实行。《孟子·尽心上》:“尧舜性之也,汤武身之也。”
(7)“以”表目的关系。去,用来。晁错《论贵粟疏》:“所谓损有余以补不足”
(8)“通”传告。《韩非子·说林下》:“靖郭君谓谒者曰:'毋为客通。’”
(9)“神”《汉语大词典》犹治。《荀子·王制》:“故天之所覆,地之所载,莫不尽其美,致其用,上以饰贤良,下以养百姓而安乐之。夫是之谓大神。”王先谦集解引郝懿行曰:“《释诂》:神者,治也。然则大神谓大治。”《易·系词上》:“夫《易》开物成务,冒天下之道。”(冒:统括;天下:国家;道:治理。)
(10)“明”有才德有见识的人。《尚书·舜典》:三载考绩,三考黜陟幽明。曾运乾正读:“黜退其幽者,升進其明者。”
(11)“德”善行;仁爱;仁政(仁慈的政治措施)。《论语·为政》:“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12)“类”类比;类推。《墨子》:“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13)“万物”宇宙间的一切事物。《史记·孝武本纪》:“闻昔太帝兴神鼎一,一者一统,天地万物所系终也。”
(14)“情”实情,情况。《韩非子·主道》:“虚则知实之情。”
(15)“以”凭借,倚仗。《韩非子·五蠹》:“富国以农,距敌恃卒。”(倚仗:依赖,依靠。)
(16)“佃”通“畋( tián )”。畋猎,猎取禽兽。《诗·小雅·信南山》:“则又成王之所佃。”
(17)“盖”推论原因,说明原因。《韩非子·五蠹》:“海内悦其仁,美其义,而为服役者七十人,盖贵仁者寡,能义者难也。”
(18)“诸”相当于“之于”。《列子·汤问》:“投诸勃海之尾。”
(19)“离”丽也。丽者,依附,附着。《吕氏春秋·贵卒》:“且荆国之法,丽兵于王尸者尽加重罪,逮三族。”(附丽:依附,依赖,依靠:指人不能自主或自给,依靠别的人或事物而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