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裕慎 | 五大连池——大自然的杰作
总第1511期
图|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
总有一些地方,来了,就不忍离去;
总有一些风景,进入了,便想融化其中。
被美景唤起的感动总是相似的,而唤起感动的美景却各自不 同。风景,也是有性格的。盛夏时节,我一路乘火车来到了祖国北 疆,要去亲近的,是五大连池。
五大连池,多么让人兴奋的名字。它在哈尔滨正北400公里外的德都县境内,是火山活动给人类留下的珍贵遗产,因火山喷发的 熔岩堵塞河道形成了五个串珠般的湖泊而得名。14座火山呈“井” 字状排列,方圆800平方公里。当年,火山喷发的岩浆冲着、撞着 向山下奔涌,逐渐冷却凝固,形成“石海”。这里的“石海”分成 几片,每个面积都能以平方公里数计算,看过去黑色石涛翻滚着, 与蓝天相连,实为举世罕见。现在,这里山秀、水幽、泉奇、石 怪、洞异,是集生态旅游、度假休闲、地质考察为一体的“火山公 园”。
踏上这片土地,我就接受了天然氧吧的熏陶;喝了这里的泉水,就补充了各种微量元素。也许真的是这样,一到这里,我就觉得心旷神怡,旅途的劳累,竟然消失得无影无踪。
我首先来到南北泉公园。这里是大大小小凹凸不平的火山岩,整个地面像波浪一样,层叠斑斓,让我惊叹的是,形态各异,似飞禽走兽,似花卉鱼虫,似重山叠岭,似鳞次栉比,即使人间最优秀的能工巧匠,也难夺此天工,只有大自然才能雕塑出这样完美无瑕的图景。南北泉公园,最值得我称道的还是源源不断的矿泉,泉水可浴可饮,人们称之为“神水”“圣水”。我见人们围聚在饮泉旁,笑声不断,喝了一杯又一杯。
龙门石寨是近年来开发的一处景点。石寨的石海面积约5平方公里,是由大块火山巨石组成的熔岩台地。它的奇妙在于:随着时间的流逝,熔岩覆盖的不毛之地被莽莽森林包围,石海林海交相辉映,形成了独特的自然景观。
走进石寨,我看到的是茂密的树林,白桦、蒙古栎、山杨、樟子松筑起了一道“树墙”。穿过林带,来到石海的边缘,举目望去,黑压压的火山石,如波涛滚滚而下,又如神兵天将布下的重重石阵,一眼望不到边。
沿着搭在火山石上七曲八折的木栈道前行,犹如一叶小舟在黑色汪洋中起伏,周遭熔岩,造型奇绝,千姿百态,如象鼻吸水,若瀑布飞泻,像黑熊咆哮,间杂着数以千计的喷气锥、喷气碟…… 波澜壮阔的卷花石海,急翻直滚的石流瀑布,惟妙惟肖的龙腾虎跃,妙趣横生的石猿拜佛等尽收眼底。可以想见,几十万年前的岩浆,是以何等的摧枯拉朽之势,浩浩荡荡顺坡而下,喷涌、奔流、 翻腾……熔岩周围生长着北方特有的树木,其中不乏珍贵品种,令我感受到原始古朴的美丽。
五大连池最精彩、最美丽的还是黑龙山,也称老黑山。我之 所以说它“黑”,是因为它是一座由深色的火山熔岩堆积起来的山,海拔只有515.9米,算不上高大峻峭,但却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品类最齐全、状貌最典型的“打开的火山教科书”。它的最后一次爆发是在康熙五十八年,即1719年。据《黑龙江外记》载:“墨尔根东南,一日地中忽出火,石块飞腾,声震四野,越数日火灭,其地遂成池沼,口遂积黑山”。
我从龙门石寨转到这里时,只见满天乌云滚滚。上山的石阶 陡而窄,据说一共768阶,谐音“齐顺发”。石阶路两边松树挺 080 风荷忆游立,生命力极强,有的根部竟裸露在外,艰难地吸吮渗入石缝中的水滴。尤为奇特的是一棵“长寿松”,树龄已在260年以上。当年火山初喷,草木不长,当渐有了生机之后,它抢先落户在峭壁悬崖,正值壮年突被拦腰斩断,但又出新枝,从树干的另一断面奇迹 般地生长。它是大自然的杰作,也是老黑山的骄傲。
虽然是盛夏时节,但是登老黑山却不会大汗淋漓。这里有林木遮天蔽日,溪水潺潺流淌,山风凉爽宜人,荡尽了烦恼与疲倦,我一路看不够,也走不够。
我终于登上了火山口,它呈漏斗形,直径350多米,最深处达 140多米,内壁陡峭,全是紫色、褐色、红色及黑色的火山岩碎块 及碎石。且南北高,东西低,犹如一个巨大的黑洞,森森然令人生 畏。290多年前洞中曾腾起烈焰,飞弹四射,至今洞口外坡还铺满了焦黑的岩渣和火山弹。我俯身捡起一颗碎石,觉得很轻,细看,上有众多气孔,状如蜂窝。询问方知,它叫“浮石”,置水里不沉,用来搓脚可治病,山上有小贩制成肥皂大小叫卖,一元一块。
在老黑山山顶,五大连池五个堰塞湖的全貌尽收眼底。极目远眺,五个珍珠般的湖泊,环环相衔,安详、舒展,就像懒洋洋的 孩子躺在母亲的怀里。头池、二池、三池……五个池子,都是晶莹透亮的洁白,万顷碧波一平如镜。呵,这五个美丽的湖又如5个温柔恬雅的少女,为五大连池的火出熔岩地貌平添了几分秀美,构成了一幅刚柔并济、水火交融的山水画卷。
没来由的,就是一阵雨,这水的铺天盖地的殷勤呵护,刹那间点燃连池的激情,遂回应一派勃勃生机。于何时,我竟已不觉自身的存在了呢?只有风、只有水、只有草,只有游云、只有远山, 只有一场连池与水的无止无休的爱恋……
我呢,不由得感慨,大自然就是最卓越的建筑师。人与自然 和谐相处,才是遵循自然法则的真谛我呵,化身为一道水纹,一缕 清风,还是一抹池影?
作者简介
沈裕慎,本名裕生,笔名袁亮、沈泂等,1942年11月出生于上海嘉定县安亭镇。江苏省昆山市花桥人,大专学历,中共党员。早年在海军部队服役,退伍后进入工厂,曾任厂及市公司党委秘书,副厂长、厂长等职,高级经济师。曾在《人民日报》《解放日报》《文汇报》《新民晚报》《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报》《劳动报》《语文报》和《清明》《散文百家》《上海作家》等报刊杂志上发表百多万字,并在多次征文中获奖。著有《风荷忆情》《风荷忆旅》等十多本散文集。其中,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的《心在山水间》散文集,被载入《2015年上海文化年鉴》,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风荷忆味》随笔集,获2018上海市作家协会会员年度散文集奖并入选《上海文化年鉴》。《风荷忆情》散文集在北京第四届中外诗歌散文大赛中,获图书一等奖。作品被《中国当代散文作品选》《当代游记散文大典》《中国散文大系》及《全国作家散文精品集》等几十部文集选入,系上海百老德育讲师团成员,上海市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现为《上海散文》杂志社社长。
【上海散文】潘颂德 | 行走中的文学 ——沈裕慎游记作品选《风荷忆游》序
扫码关注,阅读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