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纪念馆-荷兰国父威廉遇刺地

代尔夫特对于荷兰有着重要意义,那就是荷兰的国父-沉默者威廉在此遇刺,遇刺的地方就是他曾经的住所,现在叫王子纪念馆。纪念馆对面就是老教堂

王子纪念馆(Museum Het Prinsenhof),也称作王子府(The Court of the Prince)。

14世纪时,建筑曾是圣阿加莎女修道院,16世纪荷兰宗教改革后,建筑被分拆成几部分。从1572年开始,奥兰治的威廉就经常住在这里,直到他1584年在这里被刺杀。现在,这里成为了博物馆,也有音译成普林森霍夫博物馆的。

我们还是直入主题,博物馆中的这两幅画像就是荷兰的国父,奥兰治的威廉(William of Orange,1533-1584),也称沉默者(或缄默者)威廉(William the Silent),以及威廉一世(William I),奥兰治亲王等。荷兰国歌《威廉颂》就是为他而写。关于威廉的介绍,因涉及较多的历史,就放在本文的最后,无兴趣者可跳过。

这是威廉遇刺的楼梯。

1584年7月10日,杀手巴尔塔扎尔.杰拉德(Balthasar Gerards)就在这个楼梯上连开三枪,其中一枪打中威廉的心脏。这是墙上留下的433年前的弹洞。

当时枪手就躲在楼下的柱子后面。

威廉的死亡面具,以及枪手所用的手枪(猜测)。

这是威廉遇刺后,议会请一位画家为他画的遗像。

关于威廉遇刺以及当时的历史背景,还是放在本篇的最后再说。王子纪念馆做为博物馆,自然也有一些艺术收藏品。

《窗口的女人和孩子》,作者是代尔夫特风俗画画家亨德里克.凡.德.伯格(Hendrick van der Burgh,1627–1664)。他的名气可能不算大,但他的妹夫(或姐夫)则是大名鼎鼎的彼得.德.霍赫(Pieter de HOOCH,1629-1684),而且画风也很接近霍赫。

《屋内的女人和猫》,作者:科内利斯.德曼(Cornelis de Man,1621-1706),代尔夫特风俗画家,圣路加公会会员,画风受维米尔和霍赫的影响很深。霍赫非常喜欢画从门或窗户看进去的风俗画。从这些画中,可以看到三四百年前荷兰的生活场景,铺地砖的都属于有钱人家。

《科内利斯.格拉芙桑德》,作者是荷兰黄金时代画家杨.韦科约尔(Jan Verkolje,或称约翰纳斯.韦科约尔),他为显微镜发明人列文虎克画的像较为出名。

科内利斯.格拉芙桑德(Cornelis  's Gravesande,1631-1691)是代尔夫特的一位解剖学家和医生,后面背景有具骷髅。


《科内利斯.格拉芙桑德的解剖课》,作者是前一幅画的作者科内利斯.德曼。自从1614年起,代尔夫特的外科医生意识到解剖对了解人体以及实施手术的重要性,他们经常举办这样的交流会。画的中央是解剖学家科内利斯.格拉芙桑德,他右手边头发最特殊的就是列文虎克,代尔夫特的一位科学家,被认为是显微镜的发明人。维米尔的《天文学家》和《地理学家》中的人物据信就是列文虎克。

《威廉.凡德.米尔的解剖课》(1617年),威廉.凡德.米尔也是一位代尔夫特的解剖学家,他每周都为代尔夫特的外科医生讲课,地点就在老教堂的洗礼堂。画的下方有个熏香盒是为掩盖异味的,还有一个线团和针用来缝合腹腔。

这幅画的作者是父子两,米歇尔.简茨.米勒韦尔特(Michiel Jansz. van Mierevelt,1567-1641)和彼得.凡.米勒韦尔特(Pieter van Mierevelt,1596-1623),父子两都是代尔夫特的画家。不过儿子早于父亲过世,儿子的名字也没有父亲大。

又是一幅关于解剖课的画,在荷兰几乎每个博物馆都能看到类似的解剖课的绘画,所以伦勃朗那幅著名的《杜尔普教授的解剖课》就不显得那么奇特了。

看了太多的“合影”,无心去深究了。

这些军事组织,估计是反西班牙时期的吧。

宗教改革前荷兰还是有宗教画的。这幅《哀悼基督》是为王子纪念馆的前身圣阿加莎修道院所绘制的,年代是1566年,也就是在那一年,破坏圣像运动开始,还好画被人藏在了老市政厅内,没有被毁掉。

画的作者是马尔腾.凡.海姆斯凯克(Maarten van Heemskerck,1498-1574),荷兰宗教画和肖像画家,扬.凡.司克瑞的学生。我在哈勒姆的弗兰斯.哈尔斯博物馆内见过他的两幅画。

这幅作于1622年的所罗门的审判,虽也是宗教题材,但画中人物都比较小,没有偶像崇拜的意思。这幅画是受代尔夫特市政厅委托所以,意寓公平公正。画的作者是彼得.凡.布隆霍斯特(Pieter van Bronckhorst,1588-1661),黄金时代代尔夫特画家。

《雅各的梦》,作者是科内利斯.雅各布兹.德尔夫(Cornelis Jacobsz. Delff,1570–1643),荷兰黄金时代画家,以画静物为主。这幅雅各的梦是圣经中雅各梦到神的使者,画可能是献给当时代尔夫特的市长Van Adrichem。

一幅家庭合影。

16世纪的代尔夫特城市布局。

17世纪的代尔夫特,高高的新教堂和老教堂。

荷兰的航海技术曾一度称霸世界,也是荷兰反抗西班牙的一个重要手段。

代尔夫特还有其著名的“代尔夫特蓝”。17世纪之前,荷兰是中国瓷器销往欧洲的重要中转地。但在17世纪初,由于农民起义和满清对明朝的打击,使中国的瓷器出口受到很大的影响,于是代尔夫特的一些工匠决定自己研究仿造中国的青花瓷,终于在1660年-1725年间达到了技术顶峰,使得代尔夫特蓝取代了中国的青花瓷,并在欧洲享有盛誉至今。

这里刚好有个展室,主题是紫禁城瓷,就是为了说明代尔夫特蓝与中国青花瓷的渊源。

厕所

关于博物馆,就介绍这么多,下面将说说奥兰治的威廉以及当时的历史背景。为了写后面这些内容,我又抽空读了一下荷兰史(打断了读到第10本的《罗马人的故事》)。写荷兰的城市,我一直在尽量少地涉及历史,但既然写到荷兰的国父威廉,还是应该多少提一下有关的历史了,当然不是大段的荷兰史。

从哪说起呢,我想还是从查理五世说起吧,因为他与荷兰历史以及奥兰治的威廉有非常密切的关系。查理五世是西班牙著名的君主伊莎贝拉女王和费迪南二世的外孙,同时又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马克西米利安的孙子(哈布斯堡家族)。当这几位君主死后,他成为了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德意志皇帝)同时兼西班牙的国王以及尼德兰的领主(为了方便理解,不算严谨,请行家不要抠字眼)。查理五世的时代,也是欧洲的风云时代(历史也精彩)。与他同时期的君主有英国都铎王朝的亨利八世,善待达芬奇的法王弗朗索瓦一世,他最大的敌人则是奥斯曼帝国鼎盛时期的苏莱曼大帝。同时期还有马丁.路德挑起的宗教改革(当然不是路德的初衷,事态的发展已经不是路德所能控制的了)。亨利八世为了娶安妮.博林(伊丽莎白一世的生母),要和原配凯瑟琳离婚,凯瑟琳又是查理五世的亲姨,查理五世掌控着教皇当然不能批准,于是亨利八世也来了个宗教改革。所以说当时的欧洲既是人才辈出又是混乱复杂。关于查理五世我们这里不评价他,有人说他是仅次于查理大帝(查理曼)的欧洲君主。由于他出生于根特(今比利时),所以他自己认为自己是尼德兰人,或者说他有尼德兰情节。(下图,王子博物馆中的查理五世像)

说了半天查理五世,那他跟奥兰治的威廉有什么关系呢,先说说威廉的家族,威廉家族的祖上是拿骚的贵族(拿骚在今德国),他后来又继承了他在奥兰治(今法国)的堂兄的领地,所以称奥兰治-拿骚家族(House of Orange-Nassau)的威廉,今天荷兰王室依旧是这个家族的后裔。奥兰治因为与Orange谐音,所以荷兰喜欢用橙色。由于威廉的贵族出身,在他十几岁的时候就得到了查理五世的赏识和宠爱,查理五世安排威廉在他位于布鲁塞尔的宫廷内生活并接受教育(由查理五世的妹妹玛格丽特负责),但条件是威廉必须要接受天主教教育(之前他接受的是德国新教的教育)。18岁时还是由查理五世做媒,他娶了尼德兰贵族妻子,于是对尼德兰产生了感情。查理五世还安排威廉做他的侍卫官。1555年,查理五世在布鲁塞尔退位时,还是由威廉陪伴并搀扶着。查理五世退位后(三年后死于西班牙修道院),把神圣罗马帝国皇位传给了弟弟费迪南,而西班牙王位则传给了儿子菲利普二世(也称腓力二世),尼德兰也划给了西班牙的菲利普二世。查理五世还将威廉推荐给菲利普二世,让威廉任荷兰、泽兰和乌特勒支三省的执政(尼德兰一共17个省,荷兰省最大),查理五世的初衷是希望两人能好好合作。

不过菲利普执政后,对尼德兰采取了近乎残酷的压榨政策(课以重税),从荷兰榨取的收入几乎占了西班牙的一半。因为他没有他父亲查理五世的尼德兰情节,加上天主教与新教的仇恨加剧,1567年,菲利普二世派了残暴的尼德兰总督阿尔瓦公爵去镇压新教和反西班牙势力。这幅画是博物馆内描写阿尔瓦上任的场景,总督阿尔瓦像国王似的坐在“王位”上,周围是他的随从和天主教主教,前面跪着的估计是请愿的尼德兰民众,当时的尼德兰人并没有国家的意识,只是希望西班牙仁慈一些的统治。

这是1566年尼德兰地区破坏圣像运动中,捣毁天主教堂圣像的绘画,当时大批天主教堂被毁,所以今天在荷兰很少能看见“漂亮”的老教堂。

随着阿尔瓦公爵的到来,还想替尼德兰争取利益的威廉的三省执政也被剥夺了。阿尔瓦公爵大肆屠杀尼德兰的新教徒。于是威廉也加入了反西班牙统治的行列,他去了德国着手组建军事组织对抗西班牙。1579年,北方七省组成联盟(联省共和国的前身),推举威廉做执政(Stadholder)。海上陆上对西班牙的作战都取得了一些胜利。尤其是1574年莱顿反围困战役,威廉让莱顿人民选择免税还是建一所大学,莱顿人选择了后者,这才有了荷兰最早的大学,莱顿大学。在与西班牙的作战中,威廉的两个弟弟都死在战场上。

出于对威廉的愤恨,菲利普二世出巨资(25000金币)悬赏刺杀威廉,但两次都未成功。1584年,一个叫巴尔塔扎尔.杰拉德(Balthasar Gerards)的法国人为了赏金决定刺杀威廉。杀手杰拉德是个天主教徒,读过大学(法律专业),也是国王菲利普二世的崇拜者,但他家里有11个孩子,所以巨额赏金应该还是主要动机。不过他的计划最初没人相信,连定金也没有拿到。他用了几个月的时间准备,还假装新教徒混入了王子的住所,并买到了枪和子弹。

1584年7月10日,约下午2点半,威廉和几位朋友刚吃过午饭,准备从餐厅的一楼上到二楼时,躲在暗处的杰拉德跳出来,对威廉连开三枪(也有说两枪的),其中致命的一枪击中心脏。据说威廉临终前最后一句话是,上帝啊,请怜悯我和我可怜的人民。

这是博物馆内关于刺杀的绘画。

杰拉德随后跑出了王子府,他可能之前熟悉过地形,居然游过了护城河,随身还带着猪膀胱(估计不会游泳),河对岸还准备好了一匹马,但水中漂浮的垃圾阻挡了他的逃跑,杰拉德最终还是被抓住了。当晚就被关在市政厅后面的塔楼下。审判时,他显得很镇静,还说自己像大卫一样杀了歌利亚。

不过后面三四天,他遭受了比中国的凌迟还要残酷数倍的折磨,他开枪的右手被烧红的铁棒慢慢烧没了。身上的肉被钳子一点一点撕下,心脏被挖出并摔在他的脸上,第四天被砍了头,尸体被分成几块,挂在城墙的几处示众。

当然,国王菲利普二世还是兑现了之前的承诺,不过不是25000金币,而是给了杰拉德父母三处庄园的产业和爵位。一些天主教徒希望罗马教廷为他封圣,不过教皇没有同意。

威廉死后,尼德兰与西班牙的战争并没有停止,随着1648年欧洲三十年战争的结束,尼德兰与西班牙的八十年战争(从1568年军事反抗算起)也同时结束。《维斯特伐利亚合约》规定,七省联合共和国独立地位被确定(不过南部十来个省还是属西班牙,即后来的比利时)。沉默者威廉的孙子,威廉二世成为首位共和国执政。威廉二世的儿子威廉三世后来成了荷兰国王,也就是光荣革命后去英国当国王的那位。虽然后来拿骚-奥兰治家族的后裔在荷兰也是起起伏伏,不过现在荷兰王室依旧是沉默者威廉的后裔。

当然,尼德兰的获胜,也许和菲利普二世同时与英国、法国和奥斯曼开战有关。

再多说几句,菲利普二世是谁,西班牙无敌舰队听说过吧,就是菲利普二世为了替被伊丽莎白一世砍头的玛丽.斯图亚特报仇而发起的对英国的战争,不过随着无敌舰队的覆灭,英国取代了西班牙成为了欧洲的霸主。著名的勒班陀海战(1571年)也是在菲利普二世时期发生的,那次海战几乎让奥斯曼海军覆没,不过指挥者是菲利普二世同父异母的弟弟,唐.胡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