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耐药性的机制及其预防原则?

细菌耐药性的机制:

1、产生灭活酶:细菌产生灭活的抗菌药物酶使抗菌药物失活,是耐药性产生的最重要机制之一,使抗菌药物作用于细菌之前——即被酶破坏而失去抗菌作用。

2、抗菌药物作用靶位改变:由于改变了细胞内膜上与抗生素结合部位的靶蛋白,降低与抗生素的亲和力,使抗生素不能与其结合,导致抗菌的失败。

预防原则:

1、完善相关规章制度:

卫生主管部门通过建立检测、制定规章制度、完善抗菌药物的技术规范、开展专项整治活动、建立部际合作机制等举措,使得医务人员整体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能力有所提高,细菌耐药情况有所缓解,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长效机制初步建立。

2、实地措施预防:

对于携带多重耐药菌的患者,住院期间首选单间隔离,对于没有条件单间隔离的,要实行区域性隔离,并在患者床头卡和腕带上,贴上蓝色的接触隔离标识。

扩展资料:

在卫生主管部门和医务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我国在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及遏制细菌耐药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

从使用量看,与2010年相比,2015年住院病人的抗菌药物使用率降低了28个百分点,门诊处方抗菌药物使用降低了10个百分点,住院平均抗菌药物使用强度降低了44%。

从生产和使用看,抗感染类原料药产量占治疗类原料药的比重,从2011年的25%下降到2015年的15%。目前,在中国检出率比较高的主要是13种耐药菌,其中,有7种检出率下降,4种相对稳定,只有两种略有上升。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