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封龙山颂

封龙山颂


 《封龙山颂》也称《封龙山碑》,东汉延熹七年(公元一六四年)十月立。原碑在河北元氏县西北之王村山下。清道光27年(1847)为元氏知县刘宝楠访得,移置城中文清书院。隶书,十五行,行二十六字。

 这是一块在用笔上很近似《石门颂》和《杨淮表记》的汉碑。它圆笔中锋,锋芒内敛而奔放,极饶篆书意趣,因此突出地表现出宽博、豪放、雄肆的美感。杨守敬在《平碑记中》谓: “汉隶气魄之大,无逾于此。”
   《封龙山颂》也称《封龙山碑》,东汉延熹七年(公元一六四年),为祀山颂神而立。清代此碑在搬移中断裂为三,现在断裂前的拓本,已是十分罕见的了。
   《封龙山颂》在结体上也很有特色,大多字形偏长,重心较高,下半部时见散开,而左右两角又时有偏移,加上横画的运用或上斜,或下倾,从而形成了平中出奇,稳中有险的生动笔致,其妙在有意无意之间。
   《封龙山颂》用笔圆润似《石门颂》,但外形方硬过之;笔划瘦硬险峻似《礼器碑》,但朴厚遒润过之。所以它兼有二者的美,又有自己独特的风格。

资料参考黄惇 庄希祖 刘诗等著的《历代书法名作赏析》(江苏美术出版社)

(0)

相关推荐

  • 书法经典 |东汉 封龙山颂碑

    <封龙山颂>也称<封龙山碑>,东汉延熹七年,为祀山颂神而立.清代此碑在搬移中断裂为三,现在断裂前的拓本,已是十分罕见的了. <封龙山颂>在结体上也很有特色,大多字形 ...

  • 《封龙山颂》赏析及《西狭颂》临摹心得一则

    <封龙山颂>赏析 <封龙山颂>,东汉延熹七年(164年)十月立.纵166厘米,横100厘米.15行,行26字.在河北元氏西北四十五里王村山下.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十一月, ...

  • 东汉|隶书《封龙山颂》附译文欣赏

    此碑又称<封龙山颂>,山名"封龙山",碑为祀山颂神而立.东汉延熹七年(164年)十月立.纵166厘米,横100厘米.15行,行26字.在河北元氏西北四十五里王村山下.清 ...

  • 道教史话 | 道教真的形成于东汉吗?

    原创 昆仑千秋雪 龙虎山道教 今天 一直以来,道教的形成时间是一个颇具争议性性的话题!如果道教不是形成于东汉时期,那么道教是形成于上古时期呢?还是像一些学者认为的那样道教形成于南北朝时期,甚至更晚呢? ...

  • 汉朝历史人物——蔡邕(东汉时期著名文学家、书法家)

    蔡邕(yōng)(133-192)字伯喈,尉氏蔡庄人.东汉著名文学家,杰出的书法家.少博学,师事于太傅胡广.蔡邕年轻时以读经为主兼授徒.写作.为了专心致志地做学问,曾辞过陈留郡的辟请.还拒绝了朝庭的徵 ...

  • 汉朝历史人物——汉明帝刘庄(东汉第二位皇帝)

    明帝是东汉时期一位有作为的皇帝.薛莹<汉纪>对他极力称赞,说他"及临万几,约身率礼,恭奉遗业,一以贯之,虽夏启,周成继体持统无以加焉".华峤<后汉书>一方面 ...

  • 东汉末年,董卓篡夺大权后,杀害了哪些大臣?

    董卓(?-192年5月22日),字仲颖,陇西临洮(今甘肃省岷县)人.东汉末年权臣,因废汉少帝立汉献帝并挟持号令,东汉朝廷从此名存实亡.中平六年(189年),董卓受大将军何进征召,进入都城讨伐十常侍.在 ...

  • 三国历史人物——鲁肃(东汉末年战略家、外交家)

    鲁肃(172年-217年),字子敬,汉族,临淮郡东城县(今安徽定远)人,中国东汉末年杰出战略家.外交家.出生于一士族家庭:幼年丧父,由祖母抚养长大.他体貌魁伟,性格豪爽,喜读书.好骑射.东汉末年,他眼 ...

  • 三国历史人物——董卓(东汉末年权臣)

    董卓(?年-192年),字仲颖,陇西临洮(今甘肃岷县)人,东汉末年权臣.公元189年率兵入京城洛阳,擅行废立,独断专权.后被关东诸路军赶出洛阳,临行时,火烧洛阳,盗掘陵墓,使洛阳遭受了有史以来最惨重的 ...

  • 三国历史人物——崔寔(东汉后期政论家、农学家)

    崔实(103-约170)(又名崔寔),字子真,冀州(今河北安平一带人).东汉后期政论家.农学家,著有<四民月令>.<政论>等,系东汉著名文学家崔瑗之后,与蔡邕(yong,一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