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家语》卷36問玉诗解2聖參天地行而可樂禮别亲疏贵贱内外

孔子家语》卷36問玉诗解2聖參天地行而可樂禮别亲疏贵贱内外

题文诗:

天有四時,春夏秋冬,風雨霜露,無非教也;

地載神氣,吐納雷霆,流形庶物,無非教也.

清明在躬,氣志如神,有物將至,其兆必先.

天地之教,是故,聖人相參.其在詩曰:

嵩高惟嶽,峻極于天,惟嶽降神,生甫及申,

惟申及甫,惟周之翰;四國于蕃,四方于宣,

文武之德;矢其文德,協此四國,文王之德.

凡三代王,必先令闻.经有:明明天子,

令問不已,三代之德.子張,聖所以教.

子曰聖人,明於禮樂,舉而措之,如此而已.

子張又問,子曰爾以,必布几筵,揖讓升降,

酌獻酬酢,然後謂禮?之又,必行綴兆,

羽籥,作鐘,然後謂樂?言而可履,

谓之禮也;行而可樂,谓之樂也.聖人力此,

躬己南面,如此是故,天下太平,萬民順伏,

百官承事,上下有禮.禮所以興,眾所以治;

禮所以廢,眾所以亂.目巧之室,則有隩阼,

席有上下,車有左右,行則並隨,立有列序,

古之義也.室無隩阼,亂於堂室;席無上下,

亂於席次;車無左右,亂於車上;行無並隨,

亂於階塗;列無次序,亂於著矣.明王,

聖人辯别,貴賤長幼,正男女,內外之别,

親疏,遠近莫敢,相踰越者,皆由此出.

【原文繁体】

天有四時者,春夏秋冬,風雨霜露,無非教也;地載神氣,吐納雷霆,流形庶物,無非教也.清明在躬,氣志如神,有物將至,其兆必先.是故天地之教,與聖人相參.其在詩曰:『嵩高惟嶽,峻極于天,惟嶽降神,生甫及申,惟申及甫,惟周之翰.』四國于蕃,四方于宣,此文武之德;矢其文德,協此四國,此文王之德也.凡三代之王,必先其令問.詩云:『明明天子,令問不已,三代之德也.』」

【原文】
  “天有四时者,春夏秋冬,风雨霜露,无非教也。地载神气,吐纳雷霆,流形庶物,无非教也。清明在躬,气志如神,有物将至,其兆必先。是故,天地之教与圣人相参。其在诗曰:'嵩高惟岳,峻极于天。惟岳降神,生甫及申。惟申及甫,惟周之翰。四国于蕃,四方于宣。’此文、武之德。'矢其文德,协此四国’,此文王之德也。凡三代之王,必先其令问。《诗》云:'明明天子,令问不已。’三代之德也。令力正反下同
【注释】
教:教化。
温柔敦厚:杨朝明注:“温和、柔顺、敦朴。”
疏通知远:博古通今,智慧深远。
广博易良:
   《礼记·经解》:“广博易良而不奢,则深於《乐》者也。”孔颖达疏:“无所不通,是广博;简易良善,使人从化,是易良。”
洁静精微:内心洁净、平静;行事精察深微。
   马一浮先生释:“洁静即是止,精微即是观。洁者,不染污义,'甘受和,白受采,忠信之人,可以学礼’也。静者,不躁动义,不昏沉掉举散乱因而至于乖缪也。精者,不夹杂义,犹米之精凿也。微者,深密义,不求人知而己独知之。《诗》美成王曰'夙夜基命宥密’,《礼》所谓'无声之乐’也。”(节选自《马一浮先生语录类编》)
恭俭庄敬:恭敬节俭,端庄谨慎。
属辞比事:连缀文辞,排比事实,记载历史。属,zh。
愚:王肃注:“敦厚之失。”原文“之失”脱,据四库本补。按,意思是愚钝,不知权变。
诬:王肃注:“知远之失。”按,意思是缺乏智慧。
贼:王肃注:“精微之失。”按,意思是染污怪诞,害于正理。
乱:王肃注:“属辞比事之失。”按,意思是混淆是非,扰乱史实。
也:四库、同文本无。

神气:五行之精气。
流形庶物:自然滋润万物生长繁育。
清明在躬,气志如神:
   王肃注:“清明之德在身也,则其气志如神也。”
有物将至,其兆必先:
   王肃注:“物,事也。言有事将至,必先有兆应之者也。”
参:配合、协调,同一。
“嵩高惟岳,峻极于天。惟岳降神,生甫及申:
    王肃注:“岳降神灵和气,生申,甫之(四库本作'成’)大功也。”
   嵩,山大而高。
   岳,高大的山。
   甫,即甫侯,周穆王大臣。
   申,即申伯,周之卿土。
“惟申及甫,惟周之翰:
   王肃注:“翰,干。美其宗族世有大功于周。甫侯相穆王,制祥(四库本作'详’)刑;申伯佐宣王,成德教。”“四国于蕃,四方于宣:
   王肃注:“言能藩屏四国,宣王德化于天下也。;言文武圣德笃佐周家正为先王良佐成中兴之功矢其文德。”
   以上 八句诗出《诗·大雅·嵩高》。今本《毛诗》“嵩”作“崧”,“峻”作“骏”。“惟”,《毛诗》及《礼记》、《韩诗外传》所引作“维”。
文、武之德:
   王肃注:“言文、武圣德笃佐周家,正为先王良佐,成中兴之功。”
矢其文德,协此四国:
   语出《诗·大雅·江汉》。
   王肃注:“《毛诗》:矢,陈;协,和。”
   矢,四库本作“弛”。协,今本《毛诗》作“洽”。
   文德,文治之德。
   四国,四方之诸侯国。
文王:四库本作“太王”。
令问:美好的声誉。令,美好;问通“闻”,名闻,即声誉。
明明天子,令问不已:
   语出《诗·大雅·江汉》。
   明明,犹勉勉,勉励。
【译文】

“天有春夏秋冬四季,普降风雨霜露,无不是教化。大地承载神灵之气,吐纳风火雷电,滋育万物而丰富多彩,无不是教化。圣人身怀清净明澈,气志犹如天神之助,将心想事成,必定先有瑞兆出现。所以,天地的教化与圣人之德相辅相成。正如《诗经》所言:'山岳高大崔巍巍,高高耸立入云天。普降神灵和紫气,甫侯申伯生人间。唯有甫侯和申伯,捍卫大周如浩瀚。周边藩属来归顺,天子之德四方宣。’这就是周文王、周武王之德。'布施文德疾如箭,和谐融洽统天下’这是周文王之德。一家三代是圣王,称王之前一定先有美好的声誉。《诗经》上说:'天子勤勉,美誉绵绵。’三代之德也。”

【原文繁体】


   子張問聖人之所以教.孔子曰:「師乎,吾語汝,聖人明於禮樂,舉而措之而已.」子張又問,孔子曰:「師,爾以為必布几筵,揖讓升降,酌獻酬酢,然後謂之禮乎?爾以必行綴兆,執羽籥,作鐘鼓,然後謂之樂乎?言而可履,禮也;行而可樂,樂也.聖人力此二者,以躬己南面,是故天下太平,萬民順伏,百官承事,上下有禮也.夫禮之所以興,眾之所以治也;禮之所以廢,眾之所以亂也.目巧之室,則有隩阼,席則有上下,車則有左右,行則並隨,立則有列序,古之義也.室而無隩阼,則亂於堂室矣;席而無上下,則亂於席次矣;車而無左右,則亂於車上矣;行而無並隨,則亂於階塗矣;列而無次序,則亂於著矣.昔者明王聖人,辯貴賤長幼,正男女內外,序親疏遠近,而莫敢相踰越者,皆由此塗出也.」

【原文】
   子张问圣人之所以教。孔子曰:“师乎,吾语汝,圣人明于礼乐,举而措之而已。”
   子张又问,孔子曰:“师,尔以为必布几筵,揖让升降,酌献酬酢,然后谓之礼乎?尔以为必行缀兆,执羽籥,作钟鼓,然后谓之乐乎?言而可履,礼也;行而可乐,乐也。圣人力此二者,以躬己南面。是故天下太平,万民顺伏,百官承事,上下有礼也。夫礼之所以兴,众之所以治也;礼之所以废,众之所以乱也。目巧之室,则有隩阼,席则有上下,车则有左右,行则并随,立则有列序,古之义也。室而无隩阼,则乱于堂室矣;席而无上下,则乱于席次矣;车而无左右,则乱于车上矣;行而无并随,则乱于阶涂矣;列而无次序,则乱于着矣。昔者明王圣人,辩贵贱长幼,正男女内外,序亲疏远近,而莫敢相踰越者,皆由此涂出也。”
【注释】
措:施行。
几筵:几,案几。筵,坐席。
酌献酬酢:
   酌,斟并饮(酒等)。 
   献,献酒。
   酬,主人向客人敬酒。
   酢,客人向主人敬酒。
尔以为必行缀兆:
   缀兆,舞者所在的行列位置。
   为,原无,据四库、同文本补。
羽籥:y yuè,古代祭祀或宴飨时舞者所持的舞具和乐器。
    羽,指雉羽。
   籥,一种编组多管乐器。
履:践履,实行。
行而可乐,乐也:
   王肃注:“乐,上音洛,下音岳。”
目巧之室,则有隩阼:
   王肃注:“言目巧作室,必有隩阼之位。室西南隅谓之隩,阼,阼阶也。”
   目巧之室,指用目测巧妙构思建造的房子。
   隩,室之西南角,隩神所在,为尊贵之位。
   阼,东阶。主人迎宾客的登台之阶。
乱于席次:
   王肃注:“乱于上席之次第。”
行而无并随,则乱于阶涂矣:
   王肃注:“升阶涂无并随,则阶涂乱。”
   涂,通“途”。
着,同“著”。
   王肃注:“着,所立之位也。门屏之间谓之着也。”
辩,同“辨”。
踰越:超越。
【译文】

子张请教孔子,圣人是如何施行教化的。孔子说:“颛孙师啊,我告诉你。圣人精通礼乐,只是把他们发扬然后施行而已。”
  子张没有明白,又问。孔子说:“颛孙师,你认为必须布置好案几,铺好坐席,作揖谦让,上下走动,酌酒敬客,客人回敬,然后就叫做礼了?你认为必须排列好舞者的位置,手持舞具和乐器,击钟打鼓,这就叫作乐了?说出的话能实行,就是礼;行动起来能快乐,就是乐。圣人就是致力于这两个方面,然后亲自坐在主君的位置上面南就够了。如此,天下太平,万民顺服,百官尽责,上下有礼。礼制盛行的地方,就是民众得以治理之地;礼制废弃的地方,就是民众混乱之地。目测巧思建起来的房子,就有内室尊位与阼阶主人的成制,坐席有上下位之分,乘车有左右之分,行路有先后之分,站立有行列之分,这是自古以来的道理。房子没有内室尊卑之位,台阶没有主宾之别,那么,进入堂室就会混乱;坐席不分上下,座次就会混乱;乘车不分左右,车上就会混乱;行路不分前后主宾,道路和台阶上就会混乱;列队没有次序,站立之位就会混乱。以前的明王圣人,区分贵贱长幼,端正男女内外有别,排序亲疏远近关系,没有敢逾越的,都是经由这个途径制定出来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