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朱砂痣变成蚊子血:中国婚姻故事的痛点在哪儿?

若不是红玫瑰和白玫瑰的二选一,婚姻在张爱玲比喻里,大约相当于把心头的朱砂痣变成了墙上的蚊子血。成了埋葬爱情的坟墓也好,转变成左手摸右手的亲情也罢,婚姻故事总归是比爱情更一地鸡毛,更欲说还休。玫瑰味儿的香甜被烟熏火燎到遍寻不着,灰蛛网的凌乱无序却时时让人烦恼。且不说各路名人的婚姻真人秀,上演了“不能共同进步”的真真假假、虚实难辨,就是普通人面对婚姻,也开启了各种“躺平”和一拍两散。

人机互联的时代,人与人的爱情成了靠不住的东西,需要相互包容的婚姻更是成了难题。当相爱不意味着两个人还适合一起生活,分开是为了解放自己,“离婚”也随即变成了利人利己的褒义词。

然而,在中国的文化里,还有“宁拆一座庙,不毁一桩婚”,还有“男大当婚,女大当嫁”……无论是不是反人性,一夫一妻的婚姻这种人类好不容易发明出来的东西,对人类的发展而言,总归是利大于弊。我们不能总说“花落了,我依然爱你”,还要学会说:“我愿意,与你不离不弃”。

  • 两个人因相爱而共同生活在一起,真的有那么难吗?

  • 两个人组团儿面对房贷、车贷,难道不比一个人更好吗?

  • 从相亲而相爱真的那么不牢靠吗?

  • 猜一下对方跟异性的关系真的那么有杀伤力吗?

  • 夫妻生活次数的减少真的是压倒婚姻的最后一根稻草吗?

  • 一胎二胎三胎难道不应该是婚姻的黏合剂、双面胶和万能胶吗?

  • 守寡式育儿的根源到底在哪里?面对情感和婚姻,85后和90后这是怎么了?

著名作家周大新在长篇小说封笔之作《洛城花落》中,找到了毕业于985的男女主人公,他们相亲、相爱、结婚、生子,然而,相伴到老的岁月静好没来,不能协议离婚的对簿公堂倒开始了……小说用如“真人秀”般的故事,从人情和法律的视角,拨开一个婚姻的面纱,也揭开了中国式婚姻故事的潘多拉盒子。

这个盒子里,到底会飞出来什么东西?哪些东西是别人的爱恨,却与我们的悲欢有关?我们赞同什么反对什么,珍惜什么摈弃什么,事关婚恋价值观,也事关自我权益维护的法律条款。

2021年9月12日,人民文学出版社和钟书阁麒麟新天地店,邀请来《洛城花落》的作者周大新,复旦大学教授、“一席”爱情课讲师梁永安,京城著名离婚律师、中国法学会婚姻家庭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北京天驰君泰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杨晓林,一起聊聊相亲和爱情,婚姻和法律的话题,一起探讨,在情商、智商、财商之外,现代人是不是该有一些婚商,才能面对自媒体时代的情感关系?

《洛城花落》(开篇试读)

A · 媒人之言

经再三斟酌,我决定公开这桩离婚案情。

一夫一妻制婚姻的结成,通常有五种情况:其一,没有任何第三人参与的男女双方经自由恋爱结成的;其二,有媒人参与的男女双方经自由恋爱结成的;其三,有媒人出面由双方父母包办并不经男女两方同意结成的;其四,一方用权力、金钱、暴力或其它威吓手段迫使另一方服从结成的;其五,因意外灾难或其它无奈的因由,一方或两方都心怀委屈结成的。

我今日要说的这桩婚姻是自由恋爱结成的,但有媒人。它属于有媒人参与的自由恋爱式婚姻。这种婚姻,因其有了解双方家境和人品的媒人,在双方交往之初就多了一重保险,少了一些盲目,故在人类结成的一夫一妻制婚姻类型中,保险系数算是最高的一种。可它竟然也以离婚宣告终结了。

之所以由我来公开这桩离婚案的案情,是因为这桩婚姻的媒人不是别人,是我,我是中介方。按照中国的传统说法,我是伐柯,是冰人,是保山、是媒妁、是红娘,是月老!

我当然知道自周代开始,媒人在社会生活中就不可或缺,“男女非有行媒不相问名”,“男无媒不交”,“女无媒不嫁”,《诗经·卫风·氓》中所说的“匪我愆期,子无良媒”,也是在强调这个;可我更知道,媒人在强调自由恋爱的当代,名声不太好,人们常把其视为贪吃贪喝甚至贪财之辈。故我从没想过要当媒人。

我当这个媒人,保了这桩媒,是有原因的,容我稍后说明。

没当过媒人的朋友可能没有体会,你只要当过一回媒人,你就能懂得,当你听说你为媒的那桩婚姻破裂了,你会非常沮丧,会有一种对不起人的感觉,甚至会有一种很深的失败感。因为若不是你,人家一男一女肯定不会走到一起,双方可能各自都已找到另外一个对像,正在幸福地过着自己的婚姻生活。结果因为你,让当事的一对男女浪费了大批的感情和一堆的年华,让他们经历了无数的烦恼和皮肉撕裂般的痛苦,你说你能好意思不去自责?

最好别当媒人!古人就对后人有过警告:不做中,不做保,不做媒人三代好!

可这个世界上需要媒人呀!

有人说,媒人是中国史书上的角色,在今天这个网络发达、婚介公司到处都有的世界上,男女交往空前的方便和容易,哪里还需要媒人?

错!

你到那些朋友圈里和亲戚圈里看看听听,几乎天天都有这样的消息和声音:给我女儿介绍一个朋友吧!给我儿子介绍一个对像吧……我女儿年龄大了……我儿子不小了……

假如你是个外省人眼下又在北京工作,我相信你肯定会经常接到老家亲友的电话:我孩子现在北京做事,你看到有合适的男孩,给我女儿介绍一个认识认识;你见到有不错的女孩,介绍一个给我儿子交往交往……

在熟人社会长大的中国人,最相信的婚姻介绍人还是自己的亲戚和朋友,对去广阔的网络空间和陌生的婚介所里找女婿和儿媳,他们充满了担心和疑虑。所以,媒人在今天依然是不可少的;因此,今天仍然有好多人需要去作媒。

我这个媒人,也是在这种情况下才当上的。双方家长当初都希望我来为他们的孩子作媒。当然,这不能减轻我的责任。人家希望我作媒,是想保证儿女有一桩美满幸福的姻缘,不是想要一桩中途分离的婚姻。

唯一让我安心的是,我这个媒人从头到尾没收过男女双方的一个现金红包。这多少减轻了我的一点自责感。但我收过礼,这个以后我会慢慢交代。

需要说明的是,我这大半生,只保过这一回媒,仅当过这一次媒人。

当初做媒成功看着一对新人完婚时,我很自豪,在朋友聚会时曾一再炫耀:咱只当了一回月老,就促成了一对姻缘,成功率百分之百,足见敝人点鸳鸯谱的本领还行!

没想到也就过了四年多 ,这桩婚姻就要解体就要破裂就要完结了。

呜呼,打脸了!

丢人啦!

我先来说说当事人吧。

活动预告

活动名称

相亲·爱情·法律·婚商

——《洛城花落》里的中国婚姻故事

活动时间

2021年9月12日(周日) 14:30

活动地点

钟书阁(麒麟新天地店)

导航至:北京市朝阳区合生麒麟新天地B1钟书阁

主办单位

人民文学出版社、钟书阁

报名链接

需提前报名,才可获取参与活动资格

直播渠道

活动介绍

生活很累,婚姻很贵,我们却不能不相爱……

结婚是因为相爱,离婚呢?著名作家周大新用“拟纪实”的手法,用四次庭审的忠实记录,讲述一段婚姻可能面对的大大小小的问题。在讨论爱情和婚姻的叙述下,作家书写“理性婚姻指南”,更书写“爱的幸福提示”。婚姻像花,生活是土,我们时刻需要的,是爱的耐心浇灌……

本次活动为茅盾文学奖得主、著名作家周大新《洛城花落》的新书分享会,特别邀请周大新与复旦大学教授梁永安、婚姻法律专家杨晓林做客北京钟书阁(麒麟新天地店),共同探讨婚姻生活的要义。

活动嘉宾

周大新

周大新,1952年生于河南邓州,1970年从军,1979年开始发表作品。先后获得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人民文学奖、冯牧文学奖、茅盾文学奖、老舍散文奖、“中国好书”奖、中国出版政府奖等。有《周大新文集》19种21卷问世。现居北京。

梁永安

梁永安,文学博士,复旦大学人文学者、中国科技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外聘教授。曾任日本神户外国语大学、美国波士顿大学、日本冈山大学、韩国梨花女子大学等院校客座教授。主要研究比较文学、现代城市文化、现代电影。

杨晓林

杨晓林,北京天驰君泰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中国婚姻家事法方向专业律师,“家事法苑”团队带头人,自2004年起专注于婚姻家事法方向。中国法学会婚姻家庭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法学会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理事,中国国际私法学会理事。

主持嘉宾

付如初

付如初,文学博士、编审。人民文学出版社青年文学编辑室主任、社科出版中心主任、本书责编。

活动图书

《洛城花落》 周大新 著

△ 智商、情商、财商之外,“婚商”更要紧

△ 花落了,我依然爱你

△ 茅盾文学奖得主周大新长篇小说封笔之作

△ 直面爱的难题,书写“理性婚姻指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