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聪先生的叛逆性格是怎样养成的我在前文说...

傅聪先生的叛逆性格是怎样养成的
我在前文说到1958年反右的时候,傅雷先生被邻居举报有家庭暴力行为,在家里实行法西斯式教育方法,对傅聪施以暴力。傅聪先生自己后来接受媒体采访的时候也承认,他经常被傅雷先生打个半死。傅雷对傅聪施以虐打,实际上是邻居们都知道的一件事,所以才会不止一个邻居揭发指正他这一点。傅雷把傅聪在家里打的跪地求饶之后再捆起来,绑在大门口“示众”,不知道少年的傅聪在这种被示众围观的目光下,滋生了什么样的心理状态?

可能有人会很奇怪,傅雷先生不是温文尔雅的“谦谦君子”吗?为什么会如此暴力呢?
说实在的,我很早就接触过傅雷先生的译著和文学作品,也对民国时代的知识分子有比较多的研究,我从来没有感觉到傅雷是一个温文尔雅的形象。说他“温柔如玉””谦谦君子”,还是在这几天,网上“学习”的“新知识”。

民国时代的知识分子中,傅雷的原生家庭跟胡适非常类似,都是父亲早逝,单亲母亲独自抚养,但傅雷家比胡适家里富裕得多。
傅雷和胡适的这两个虎妈,对这俩没有爹的孩子都期以厚望。教育的方法形式不一样,但本质类似。
胡适的妈妈使用“精神暴力法”,采用“耻感教育”,只要小胡适犯错,他妈妈就痛哭不止,但决不说明原因,必须要胡适跪在地上,一件一件的反思所做过的所有不恰当的事情,直到说到她妈妈所流泪的痛点。然后胡适作出深刻的反省,胡母才会止住泪水。关于胡适的问题,我曾经写过一个专辑,在这不细说了。总而言之,胡母这种教育方法,最后培养出来的胡适性格是一个字——“假”。
傅雷的母亲使用的是“直接暴力法”。傅雷小的时候挨揍无数,而且是当众暴打。可以说,傅雷母亲对他的暴揍,是他唯一享受到的家教过程。一次傅雷在外玩耍时间过长,母亲捯提着他,要把他扔到河里;因成绩不佳,母亲曾滴热蜡烫他肚皮……在小学和中学,傅雷分别被开除过一次,后因参加学生运动差点入狱,考入大学后,又闹着要退学,1927年,母亲只好送他自费留学法国。好在是家境优越,他本人又聪明,最后读书成了材料。傅母对的种教育方法,最后培养出来的傅雷的性格是一个字儿——“戾”。

表现出的性格是受不得一点委屈,而且对别人有攻击性。
傅雷先生在解放前就”战力”十足,虐俞剑华、讽刘海粟、批张大千、怼徐悲鸿、撕张爱玲……所以傅雷先生并不是现在公知们包装的“谦谦君子”,而是公鸡中的战斗机。
而对待生活中的挫折呢,他动辄自杀。跟张爱玲斗文字笔墨官司,他要自杀;在法国与洋婆子恋爱受骗,他要自杀;在国内喜欢上一风尘女子,有爱难遂,他要自杀;他想达成齐人之福,逼迫妻子就范,也要自杀……

而傅雷先生对傅聪的爆打,在西南联大时就闻名,钱钟书的夫人杨绛就有过清楚的描述。从其他一些人的回忆录中你会看到一些匪夷所思的细节:傅雷先生打孩子,是经常动用“家伙”招呼的,可不像我们现在的父母给孩子“拍拍灰”那么简单,用拳头暴击脸颊是最平常的,拿瓶子砸脑袋、拿棍子打头、用皮带抽、用麻绳五花大绑的捆起来……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所以傅聪先生接受媒体采访曾说过,他在11岁的时候就曾经跟父亲对打,甚至挥刀互杀,几乎闹出人命……

关于傅聪的生活细节,现在公开媒体报道的很少,但是他在这种环境内长大,性格就可想而知了。他在波兰公派留学后,回国探亲,文化部的相关领导对留学生们都有一些例行的谈话。无非是嘱咐留学生,多学习本事,少掺和留学所在国的政治,如果在外面犯了错误,国家就会把他们召回来。现在的公派留学生也有类似于这样的告勉。可是傅聪当时偏激认为国家要搞他——当然了,这也是他晚年的一种托词。
《傅雷家书》是细腻的,充满感情的,令人感动的!可是傅雷先生的教育成果却是极度失败的。傅雷先生在给傅聪的信中谆谆教导,让他热爱祖国,热爱毛主席,早日学成归国。最后完全是事与愿违。
由此也给后世当父母的人一些警醒,教育子女除了“言传”以外,最重要的是“身教”。

慈父多多写,游子远远逃。后人读来,不胜唏嘘!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