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采访了张泉灵,上小学前最重要的准备是什么?她的看法有点特别

 糕妈的话:

去年做书稿时,我和张泉灵做过一次对谈,请她来聊孩子的自驱力培养问题。

那会儿年糕还是个大班生,泉灵老师的解答治好了我关于幼小衔接的各种焦虑。

作为前央视知名记者、转型成功的教育投资人,张泉灵的新身份是“老师”。她在“少年得到”陆续上线《泉灵的小学语文课》和《泉灵的学前阅读班》,帮助很多孩子解决了培养阅读习惯、建立作文能力的大难题。

而我,也是在年糕上小学后才明白,泉灵老师提前帮我划的重点太有价值了!

泉灵老师也是个初三学生的家长,在孩子教育这条路上,她是我的“领路人”。

最近,我又带着妈妈们关心的问题找泉灵老师好好聊了一次,现在分享给大家,信息量略大,可以慢慢看。

Q1:关于拼音和认字

就像我当时那样,孩子处在幼小衔接阶段的妈妈对于拼音、认字都有很多困惑,到底需要做什么准备、用什么方法呢?

泉灵老师说:

先给你们讲一个发生在身边的真实故事吧。

我有一个高学历的朋友,希望孩子可以从小爱读书,所以在孩子三岁的时候就逼着孩子认字,她的想法是认了字才可以阅读,结果孩子现在七岁,看到书就讨厌,反而没有成为一个爱阅读的孩子。

她没弄清楚目的和手段的区别。

其实,拼音是识字的手段,识字是阅读的手段。对于孩子的学习上,我们要坚持有意义的学习,就是孩子立刻知道学了有什么用的学习。

如果让孩子一开始就识字、学拼音,那距离感受阅读乐趣太远了,孩子不知道学了能干什么,好像只是可以讨好家长,这就变成了无意义的学习,无意义的学习七天之后只会剩下不到20% 的记忆力,按照这个记忆曲线,真正记住的很少,那就连家长也讨好不了,孩子就会觉得学习是很痛苦和曲折的事情。

所以,学龄前的孩子,要先阅读,后识字;先识字,后学拼音。最开始学不会拼音是没有关系的,因为到最后总是会掌握的,只是学习快慢的区别,但是在阅读能力方面,随着年龄的增长,差别会越来越明显。在二、三年级会阅读的孩子与不会阅读的孩子,到六年级时会有很明显的差距,在当年阅读量有四倍之差。

我们关心孩子的学习,该抓的重点就是要搞清楚差距是在哪拉开的,在阅读、识字和拼音上分清主次。

Q2:关于阅读习惯培养

我们都知道,有学习能力的人共同特点是什么?就是爱阅读、有阅读能力。

可是,要让孩子爱上阅读、学会阅读,尤其在学龄前可能孩子还不认字的时候就去做这件事,到底有没有方法呢?

泉灵老师说:

其实很多家长在买绘本上面很舍得花钱,但是在教孩子怎么爱上阅读上面就欠缺一些方法。

我们比较常见的亲子阅读的场景是这样的:家长把孩子抱在身边,打开书念上面的字,第二天还很疑惑,为什么前一天讲过了今天还要讲同样的故事?

这就是我刚才说的,一定不要先识字,后阅读。在给孩子讲故事的时候,只讲中间的字,是满足不了他在阅读当中的探索过程。

我的观点是,不是把字都看了就叫阅读。有探索的阅读才是真阅读,而认字只是阅读当中探索的一个部分而已。

尤其在学龄前,逐字阅读不是阅读的主要形式。要让孩子从图画中探索信息,跟家长讲的形成对应,形成语言与图画之间的联系,这才是探索。所以,让孩子自己拿书,自己翻页,自己获取信息,然后在亲子阅读中与家长进行有目的的互动,这个才是亲子阅读的核心。

其实在国外绘本阅读是很前沿的,我们去看得了国际大奖的绘本,都不是你光读上面的文字就够了的,留出探索空间是一个好绘本的基础。

家长可能觉得只要把绘本给了孩子就会读,其实不是这样的,因为在我们小时候,有书可以读是乐趣,但是现在各种电子游戏在争夺孩子的乐趣,需要创造阅读空间去吸引孩子。

所以,怎么阅读,其实是家长和孩子都需要学习的一件事。比如有个绘本叫《一园青菜成了精》,很多家长都买过,它从头到尾把字读一遍,可能只要5分钟。但是我们能带孩子读很多天,深度读、变着花样读,从让孩子把故事演出来、到独立阅读、再到能清晰完整地复述故事,再升级一步,是让孩子看图编故事,就这么一本书,其实可以探索的空间太大了。

Q3:关于学习习惯培养

其实,我一直在说阅读的重要性的时候,有些家长会有疑惑,因为阅读这件事是慢工夫,它的好处可能一时是看不出来的。

相比之下,妈妈们眼下更关心和焦虑的,孩子要上小学了,怎么去适应学校的课堂纪律、怎么去从一开始培养好的学习习惯?

泉灵老师说:

要回答这个问题,就要去看进小学更需要具备的是什么能力。其实从幼儿园到小学最大的变化就是:从游戏场景变成了学习场景。游戏场景跟课堂场景最大的变化就是什么呢?

第一、它需要有更长时间段的注意力。注意力的变长不是靠纪律来约束的。

在课堂上注意力的延长要靠互动,老师提的问题你会思考、会回答,这就有互动。如果课堂上只是被动地听,注意力是不会延长的。这考验的其实就是孩子的自我探索能力,说得形象点,就是孩子会自己在脑子里划重点,这是他自主学习习惯形成的基础。注意力与注意力之间是靠探索能力衔接的,而不是纪律的约束。

第二、在学校要有更强的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有不懂的问题,要主动去问。因为幼儿园老师是“保姆”嘛,会主动关注孩子的状况,但是小学老师是不同的。

这两项能力的基础建设靠什么呢?我觉得还是阅读。如果一年级会阅读,他有自我探索能力,课堂就不是问题。而一年级除了学习,还有什么事情很重要呢?

孩子在这个集体里是否受欢迎,我觉得这也很重要。很多家长可能没有意识到,不受欢迎对自信心的打击比不会拼音的打击要强多了。

那么怎么才能受欢迎呢?首先要善于沟通,其次根据我的经验来说,会讲故事很受欢迎的,这些都是可以通过阅读去建立、去锻炼的能力。

Q4:关于自驱力培养

如果说上小学前最该培养的核心能力是阅读能力,那么我想,能让一个孩子在学习这条路上走得深、走得远的,应该就是自驱力了。

怎么才能让孩子拥有学习的热情、拼搏的动力,而不是非得让妈妈推着、逼着往前走?

泉灵老师说:

就像我刚才说的,现在很多电子游戏在争夺孩子的乐趣,和游戏相比,学习、阅读,好像太枯燥了是吧?

其实我们可以去想,手机游戏为什么吸引孩子?有即时反馈和可探索很重要。

要激发一个孩子的自驱力,第一个重点就是要让孩子得到正向反馈。

就拿我自己的经历来说,你们可能很难想象,小时候我是一个很胆小的人。我在幼儿园想上厕所却不敢举手,最后尿裤子,这样的事发生过很多次。

当时我的老师对我采取了两个措施。一是告诉我,想上厕所的时候不需要举手,可以自己去,这是给我撤下了一道枷锁;第二个就是,老师发现我的模仿能力特别好,就把我带上舞台,让我去参加表演,这让我发现了自己的长处——原来我是一个可以当众表演的人。

发现这个长处以后,小学阶段我就到少年宫参加了很多表演,后本被选去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开始配音,配过《黑猫警长》的白鸽警探,还参与了好多动画片的配音。

因为配音是有作品可以留下来的,这让我得到了极大的鼓励,我开始主动去找各种有作品留下来的事情去做,比如去给《小主人报》投稿,然后就当了《小主人报》的编辑。

当这些事情一步一步发生时,你会发现:真正的正向反馈,就是孩子能找到自己的长处,然后让它变成一个通过努力就能实现的事情,变成自己的闪光点,而不是一次偶然。

回想我小时候,我妈能送我去少年宫、鼓励我投稿,其实就是给我创造了机会。今天的孩子这种机会比我们那个时候多得多。

比如,你可以鼓励孩子去一些知识平台上留言,也许会得到回复,这就是来自陌生人的正向反馈;孩子再大一点,还可以鼓励他建个公众号,第一批用户可能是亲朋好友,但是慢慢地他就有机会接触到更多人,来自家人之外的肯定,对孩子也有特别的意义。

正向反馈就是给一个发动机添油,家长要给孩子形成一个加油的机制。

第二件事是帮助孩子找到自己真正喜欢的事。

找到自己喜欢的事,发自内心地去做,这个认知对我的人生影响很大。但这个过程怎么实现呢?

现在很多家长也有这个意识,所以着急地在学龄前就给孩子报很多兴趣班,要去找到孩子的长处在哪里。其实,不浪费时间、性价比还特别高的方法是什么呢?我觉得还是阅读。只要有了阅读能力,文本是跨学科的。现在孩子们的选择太多了,数学的、科普的、人文艺术的,什么书都有,很多家长不知道孩子特长到底在哪儿,在文本上就能看出孩子擅长用哪种方式进行创造。

找到孩子天赋和兴趣的过程中,阅读就是一把钥匙。

第三个重点,自驱力的形成还有很大一部分来自责任感。

很多家长可能会觉得,责任感这件事对孩子来说太早了,我倒觉得责任感是需要从小培养的,如果没有小时候对家庭、对自己该干的事的责任感,长大后的社会责任感也不会凭空就有。

在责任感培养上,我现在对我儿子干的一件事就是“主动示弱”。比如我会跟他说,“妈妈今天脖子不舒服,完全不能低头,需要你帮我来完成打扫房间的工作。”他干完了就会获得“原来我还能帮助大人”的正向反馈,这就是培养孩子责任感的过程,机会就隐藏在最普通的家庭生活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