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只当了六年皇帝,却差点统一全国,解读最令人惋惜的壮志未酬
本文较长,需要5分钟以上阅读时间,快餐读者勿入,另外,结尾更精彩,建议看完。谢谢。
背景
柴荣是处在一个大时代的转折点上的最关键人物。在他之前,是五代十国割据时代,中华历经梁唐晋汉周五个短暂朝代,期间割据各地十几个小国相互攻伐,总共历时七十多年,再算上唐末乱世,华夏已经有百余年未曾统一。这段战乱不断的年代和隋唐统一前的南北朝动乱年代何其相似。我之所以不像历史书一样把柴荣归为五代十国一部分,就是因为柴荣,实质性的开始结束五代十国之路,虽然最终统一是由赵匡胤完成,但开创者柴荣,作用与重要性无人匹敌。
从燕云十六州说起
五代十国时期,各地军阀割据,战乱不断,人民苦于战乱,民心思定。公元938年,“儿皇帝”石敬瑭将燕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以求换得契丹的支持。燕云十六州的丢失,使得中原王朝丧失了抵御北方游牧民族入侵的天然屏障,北方门户大开。
燕云十六州的重要性,再怎么强调都不为过。
自古以来,燕云地区便是兵家必争之地,它不仅是中原王朝抵御北方游牧民族入侵的天然屏障,同时它还是重要的农业、畜牧业生产基地。据北宋叶隆礼的《契丹国志》记载:“幽、燕诸州,盖天造地设以分藩、汉之限,诚一夫当关,万夫莫前也”,这句话足以阐释其战略位置的重要性。
燕云十六州之所以重要,还在于它是一个战略防御整体。在巍峨燕山山脉之下,还有着桑干河和巨马河这两条河流作为抵御游牧民族铁骑的第二道天然防线。事实上河流在战争当中起到的作用是不可预估的。在中国古代,江河沼泽特别是河流常成为拒敌于外的防御屏障。在那个以刀枪弓箭为主要武器的冷兵器时代,利用江河设防是战争双方常用的御敌办法。
之前的封建王朝,就是依托了燕云十六州巍峨险峻的山脉、川流不息的河流以及雄伟壮丽的长城这三道防线组成了立体防御体系,抵御住了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
公元938年,“儿皇帝”石敬瑭将燕云十六州这个中国北方最重要的战略高地割让给契丹。从此之后,华夏沦为契丹辽国之牧场,他们居高临下,年年过来烧杀抢掠。中原百姓苦不堪言。
每逢乱世,华夏必有豪杰出世,柴荣就是结束这内忧外患的天命之子。
生平简介
下面是柴荣一生简介,很难想象,这是他在位短短六年做出的成绩单。可以说没有一刻不在奔忙。
周世宗柴荣
柴荣在位只有短短六年,但这六年之中,他对内整军练卒、裁汰冗弱、招抚流亡、减少赋税,修订礼乐、制度、刑法,使得后周政治清明、百姓富庶,中原地区经济开始复苏。对外南征北战,西败后蜀,收取秦、凤、成、阶四州;南摧南唐,尽得江北淮南十四州;北破辽国,连克三关三州 [6] 。史家称赞其“神武雄略,乃一代之英主也”
立志
柴荣志向高远,他当上皇帝,给所有臣民许下的愿景是:朕当以十年开拓天下,十年养百姓,十年致太平足矣!
平乱
但他一路坎坷,刚刚继位,先帝郭威丧事还没办完,北方敌人就打了过来。
显德元年(954年)二月,北汉世祖刘崇趁后周国丧之际,自率三万兵力,并招引辽国骑兵万余人,南犯潞州。柴荣闻讯后,力排众议,决心亲征 [16] 。他率军兼程速进,在泽州高平之南的巴公原(今山西晋城巴公镇)与北汉军遭遇。大战展开时,右军樊爱能、何徽部不战遁溃。在危险时刻,柴荣不畏矢石,冒死督战,大败北汉,斩杀其骁将张元徽。观望的辽军见状撤退。日暮时分,河阳节度使刘词领后军抵达,柴荣与之合力,再破北汉,追击至高平,刘崇丢弃大量辎重,仓皇北逃。 [17]
高平一战,他看透了北汉及辽国色厉内荏的虚实,更看透了手下军队不堪使用的现状。结束战争后,立刻命赵匡胤广募天下壮士“选取优者为殿前诸班”,将禁军整顿为一支威震邻国的军队。
亲上战场的柴荣
高平一战后,柴荣地位稳固,立刻开始下一步动作。
定略
他首先是个战略大师,先定平天下大战略:采纳王朴“平边策”中的“攻取之道,从易者始”的建议,制定了“先南后北”的战略。为什么要先南后北?因为北地被契丹掠夺,战乱多年,早已田地荒凉,人民疲敝。而南方十国,相对稳定,百姓富足且战力不强。拿下南方,一可以扩大国土,夺取财富,用南方富饶的土地和人口,快速恢复国力;二可以磨练新军,为北伐辽国练兵。
南征
随后战局一如他所规划,显德二年至五年,他三次南征。连败后蜀,收取秦、凤、成、阶四州;三胜南唐,尽得江北淮南十四州;逼得李璟去帝号,只称“江南国主”。
北伐
他似乎知道自己时日无多,毫不停留,大致平定长江以北后,立刻整军北伐。
显德六年(959年)四月,柴荣亲率诸军北伐辽国,取道沧州(今属河北)北上,率步骑数万直入辽境。至宁州,辽宁州刺史王洪以城降。之后,领兵水陆俱下,至益津关(位于今河北霸州境内),守将终廷晖举城投降。至瓦桥关(今河北雄县城西南),守将姚内斌以城降;辽莫州(今河北任丘北)刺史刘楚信举州投降。
五月,瀛州(今河北河间)刺史高彦晖以本城归顺。义武节度使孙行友攻克易州(今河北易县),擒获辽易州刺史李在钦。同月,以瓦桥关设置雄州、益津关设置霸州。先锋都指挥使张藏英在瓦桥关北破辽骑兵数百人,攻下固安县。
六月,昭义节度使李筠攻克北汉辽州,擒获其刺史张丕旦。
这次出师,仅四十二天,兵不血刃,连收三关三州,共十七县。五月丙午日,柴荣大会诸将,准备乘胜夺取幽州(今北京市),诸将均认为不可,柴荣不听。夜间,柴荣突患疾病,只得自雄州回师。
后周地图
壮志未酬
从五月丙午日发病,柴荣只撑了一个月,六月十九日(7月27日),柴荣在开封万岁殿驾崩,终年三十九岁,在位六年。
周世宗陵
影响深远
首先,华夏错过了北伐最佳战略窗口期
柴荣年间,辽国正是辽穆宗当朝,他昏庸无能,又残忍嗜杀,经常亲手杀人。同时,他又爱好打猎而“竟月不视朝”,辽国在他治理下内部不稳,离心离德,经常发生上层的叛乱,而与中原有关系的蕃汉官员则纷纷南奔或准备南奔。在柴荣大军逼近幽州时,遇到的抵抗很少,几乎都是汉族守将举全城出降,柴荣大军甚至兵不血刃,占领燕云十六州大部,可见当时辽国上层之离心离德。面对这种局面,辽穆宗束手无策,甚至有意放弃燕云十六州 。可惜柴荣重病退兵,辽穆宗迅速部署辽兵收复部分失土,加强了燕云十六州的防御,最可能攻取燕云十六州的时机一闪而逝。
柴荣死后,赵匡胤得国不正,需要大量时间和精力重新平衡国内实力,换上自己的心腹。错过了平定辽国的最佳时机。他先耗费2年多,平定了昭义节度使李筠、淮南节度使李重进等柴荣心腹发动的叛乱。随后逐步平定南方。而与此同时,辽穆宗969年(应历十九年)二月,辽穆宗被侍人所弑。耶律贤被推举为帝,改元为保宁。辽景宗勤于政事,重用贤臣如室昉、郭袭,使辽王朝出现了政治清明景象。景宗对穆宗时谋反的皇族采取比较宽松的政策,因而谋乱者少,内部迅速恢复稳定。等到宋太宗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北伐时,面对的就是辽景宗统治10年后兵强马壮的辽国了。
北伐最佳窗口期就这么错过了。
其次,直接导致王朝更迭
柴荣英年早逝,继位的小皇帝太小,被手下大将赵匡胤捡了便宜,轻松黄袍加身篡位成功,赵匡胤为何如此轻松上位?还是柴荣在位时间太短,一来儿子年纪还小,二来自身统治还未彻底稳固,人心还未彻底归附,所以柴荣一死,军心动荡,五代十国时军人作乱老传统发挥作用,领兵军头一煽动就轻易跟随作乱。如再给柴荣十几年时光,凭他手腕,提拔一批下级军官,对军队和政府建立一套稳定而行之有效的制度。军心稳固,儿子也大了,怎么可能有赵匡胤的机会?
可惜北宋建立后,忠于柴荣的大将及军队无法自处,只能起兵叛乱,昭义节度使李筠、淮南节度使李重进这些名将都死于内部变乱,华夏军事力量只能内耗,何其遗憾?
最后,赵匡胤的战略观胆略均无法和柴荣相比
赵匡胤
战略眼光上,柴荣瞅准辽穆宗昏庸无能的时机,险些打下幽州。而随后赵匡胤却选择先平南方,平定南方后,三次北伐,不敢直面燕云十六州的辽国,却选择了太原的北汉政权,开宝元年(968年)和开宝二年(969年),赵匡胤曾两次出兵进攻北汉,都因辽出兵援助,无功而返。开宝九年(976年),赵匡胤第三次进攻北汉,因其突然去世而结束。赵匡胤只因辽国出兵援助就无法攻下北汉,和当年柴荣高平一战,顶着辽国铁骑和北汉世祖刘崇决战,表现相差甚远。而且,赵匡胤从不与辽国直接开战,甚至想出了赎买燕云十六州的概念。无论是眼光、境界和胆略上确实弱于柴荣。
政治上,赵匡胤起家只是一个小小的殿前都点检,和宰相职位相差甚远,继位后,为了快速建立自身权威,只得收宰相职权,设立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削弱和分割宰相的权力,实行军政、民政和财政的三权分立。将财政大权从宰相手中收回,一反汉唐时相权君权相互制衡的局面,收相权,集君权,反而降低了政府效率。从一个历史细节可以看出,赵匡胤时期,宰相在一次起身奏对后,发现椅子已经撤去,后面只能站着回话,从此以后,宰相再也无法与皇帝坐而论道。他开了消相权的先河,随后朱元璋、满清亦步亦趋,最后宰相全无,只剩下一群应声虫而已。
军事上,赵匡胤为防范武将造反,设立枢密院,枢密院有调兵权但不直接统领军队。而统军的将帅却没有调兵权,使其互相牵制。聚集在京师的禁军分别由殿前都指挥使、侍卫马军都指挥使和侍卫步军都指挥使统辖,称为三衙。三衙只在平时负责对禁军管理、训练,无权调遣。禁军的调动权归枢密院,枢密院又直接由皇帝指挥。禁军外出作战,由皇帝派遣将帅,并由皇帝亲自制定作战方略,将领不得擅改。这样,禁军的选练、建置、驻守、出征、行军、作战等一切权力都集中于皇帝。这样权力都集中在皇帝身上,而皇帝的素质决定了军队的建设。随着王朝绵延日久,皇帝长于深宫之中,素质下降很快,尤其是军事素质,从未打过仗的皇帝,怎么带好军队呢?
文化上,他崇文抑武,奠定了北宋以文治国的基础,这样北宋好男儿再也无人参军,留下了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的谚语。唯一一个名将狄青郁郁而终,韩琦更是喊出了那句名言:东华门外,以状元唱出者,方为好男儿。整体社会不崇尚武功,武人社会地位低下。哪还有收复燕云十六州的可能呢?
终章
柴荣念念不忘的燕云十六州终究无法收回。而没有了燕云十六州,黄河北岸一马平川。无险可守。国界线仅仅靠着辽国日益安稳,不思进取才保持下来。辽国被金国灭亡后,没有任何天险的北宋,被金国长驱直入,攻克汴京,难道不是老祖宗赵匡胤种下的苦果吗?
壮志未酬
惜哉柴荣,一代天骄,十年安天下的誓言犹在耳畔,若上天再给10年,他也会收复烟云十六州,建立一个大一统的全新帝国,这个帝国应该是不弱于汉唐的宏伟国度,可惜因为英年早逝,一切尽成泡影,至今思量,不禁扼腕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