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证录,夏枯草,二两,祛毒散

辨证录,夏枯草,二两,祛毒散
      人有为蛇所伤,或在足上,或在头面,或在身腹之间,足肿如斗,面肿如盘,腹肿如箕,三日不救,则毒瓦斯攻心,人即死矣。盖蛇乃阴物,藏于土中,初出洞之时,其口尚未饮水,毒犹未解,故伤人最毒。治以解毒为主。惟是蛇毒乃阴毒也,阴毒以阳药解之,则毒愈炽。必须以阴分解毒之药,顺其性而解之也。方用祛毒散
  白芷(一两) ,生甘草(五钱) ,夏枯草(二两) ,蒲公英(一两) ,紫花地丁(一两), 白矾(三钱)。水煎服。一剂而肿渐消,二剂而毒尽从大小便而出,三剂全愈。
  此方白芷虽是阳分之药,得夏枯草阳变为阴。紫花地丁、蒲公英、甘草、白矾之类尽是消毒之味,又且属阴,阴药以化阴毒,自易奏功,所以助白芷直攻蛇毒而无留余之害也。或问,解蛇之毒既不可用阳分之药,何必又用白芷?不知蛇毒正用白芷,方能除祛。世人不善用之,所以有效有不效。今用之于阴分药中,自无不效矣。又何可舍白芷而另求他药,反致无功乎。或又问,雄黄亦制蛇毒之品,何不用之?然而白芷阳中有阴,不比雄黄之纯阳也。雄黄外用可以建奇功,而内用每至偾事,不若白芷之用于阴中,可收全功耳。

偾事,读音为fèn shì,汉语词语,意思是败事。

偾事
败事。《礼记·大学》:“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其机如此。此谓一言偾事,一人定国。” 郑玄 注:“偾,犹覆败也。” 明 宋濂 《赠吴府伴读陈生孟旸序》:“幸仕优而学,拾级而升,庶几无旷官偾事之失也。” 清 李渔 《蜃中楼·献寿》:“只因你卤莽偾事,削去了地方,到如今悔也不悔?” 邹韬奋 《事业管理与职业修养》:“常语有所谓'胆大心细’,胆大心细是可贵的,如果胆大心粗,那只适足偾事,不但无可贵,而且是应该极力避免的。”

(0)

相关推荐

  • 蛇毒方三首

    救急疗蛇毒方 雄黄 麝香 干姜 上三味各等分,捣研,以蜜和为膏,敷毒螫处良,瓦舍中疑有蛇处,取雄黄烧令气散,及蛇并走不住. 又方:取独野狼牙捣,腊月猪脂和,以敷毒上,立瘥. 又方:取荆叶以袋盛,敷疮肿 ...

  • 辨证录/ 卷十二/ 安胎门

    卷十二/安胎门(十则) 妇人小腹作痛,胎动不安,如下坠之状,人以为带脉之无力也,谁知脾肾两亏乎.夫胞胎虽系于带脉,而带脉实关于脾肾,二经亏损,则带脉力微,胞胎何能胜任乎.然人致脾肾之亏者,非因于饮食之 ...

  • 《辨证录》序二

    医,小道也,而益于民生者甚大.习医,曲艺也,而关于民命者最深.岐黄以下,代有名贤,其间,着书立说以传于世者,千百年来不啻汗牛盈栋矣.然而,意见各别,言论参差,求能去糟粕.掇菁华.更相表里,若出一人之手 ...

  • 《辨证录》中风门(二十五则)

    中风门(二十五则) 人有入室向火,一边热而一边寒,遂致左颊出汗,偶尔出户,为贼风所袭,觉右颊拘急,口 于右,人以为中风之症也.而余以为非中风也,乃向火而火逼其热,以并于一边耳.若作风治,而中实无风.和 ...

  • 《辨证录》血症门(二十一则)

    人有一时狂吐血者,未有不本之火者也.然血已吐出如倾盆,则火必变为虚火矣.实火可泻,而虚火断不可泻,况血已吐出,无血养身,而又用泻火之药,以重伤其胃气,毋论血不能骤生,而气亦不能遽转,往往有至气脱而死者 ...

  • 《辨证录》内伤门(二十三则)

    人有好食肥甘烹炙之物,遂至积于胸胃久而不化,少遇风邪,便觉气塞不通,人以为伤风之外感也,谁知是内伤于食,因而外感乎.凡人胃气若强,则土能生金,肺气必旺,外邪不能从皮毛而深入也.惟胃气之虚,则肺金亦虚, ...

  • 《辨证录》痰证门(二十一则)

    人有肠胃之间,沥沥有声,饮水更甚,吐痰如涌,人以为痰饮之病,谁知是胃气之虚乎.夫胃为水谷之海,饮食无不入于胃中,游溢精气,上输脾胃,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此胃气之旺而然也.倘胃气一虚,仅能消谷 ...

  • 医方书《圣济总录》二百卷,收方近两万,弥足珍贵的医学全书

    医方书《圣济总录》二百卷,收方近两万,弥足珍贵的医学全书

  • (二)无名肿毒门(二则)《辨证录》

    (二)无名肿毒门(二则)<辨证录> 一无名肿毒,生于思虑不到之处,而其势凶恶,有生死之关,皆可以无名肿毒名之,不必分上中下也.前条止言头上,而在身之左右前后与手足四肢尚未言也. 不知得其治 ...

  • 人有身忽猝倒,两目紧闭,昏晕不识人 --- 辨证录

    4)人有身忽猝倒,两目紧闭,昏晕不识人,即子孙亦不相识,人以为中风之危症也,谁知绝非中风,乃心气之乏绝乎.夫身中未有不痰盛者也. 痰盛则直走心经,而心气乏绝,则痰涎壅住于膻中而不能开矣.虽膻中为心君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