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第472课:“诛心”和“杀人诛心”究竟是什么意思? 2024-06-24 01:24:52 接着我们的《说文解字》课程。本课只讲一个“言”部汉字:“誅”。“誅”字在现代汉语简化为“诛”。因为影视剧的原因,现在较为流行的有两个词:“诛心”和“杀人诛心”,关于这两个词解析,我们在介绍完“诛”字的众多基本用法之后,放在文末详细解说。誅(诛)。读zhū。《说文解字》给出的解释是:“诛,讨也。从言,朱声。”形声字,本义是指责;责备。《广雅·释诂一》:“诛,责也。”《论语·公冶长》:“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墙不可杇也;于予与何诛?”腐烂了的木头雕刻不得,粪土似的墙壁粉刷不得;对于宰予么,不值得责备啊(因为宰予白天在床上睡觉,所以孔子这样说他)。 (漫画:宰予昼寝)本义之外,诛还有很多用法:(1)责求;索取。《左传·庄公八年》:“公惧,坠于车,伤足,丧屦,反,诛屦于徒人费。弗得,鞭之,见血。”杜预注:“诛,责也。”齐襄公害怕,从车上摔下来,伤了脚,丢了鞋。回去以后,责求徒人费去找鞋,费找不着,齐襄公就鞭打他,打得皮开血出。(2)惩罚。《韩非子·奸劫弑臣》:“圣人之治国也,赏不加于无功,而诛必行于有罪者也。”圣人治理国家,赏赐不给没有功劳的人,刑罚必须施加给犯罪的人。 (惩罚罪人)(3)讨伐。《韩非子·外储说右上》:“尧不听,举兵而诛,杀鲧于羽山之郊。”尧不听,起兵讨伐,在羽山郊外杀了鲧(因为鲧劝说尧,不让他传位给舜)。(4)杀戮。《广雅·释诂一》:“诛,杀也。”《孟子·梁惠王下》:“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我只听说周武王杀了独夫商纣,没听说过他杀掉君主。 (周武王伐纣)(5)除去。《史记·秦始皇本纪》:“诛乱除害,兴利致福。”除去暴乱消除祸患,兴办好事带来福祉。(6)记述;阐述。《墨子·耕柱》:“吾以为古之善者则诛之,今之善者则作之,欲善之益多也。”孙诒让《墨子闲诂》:“毕沅云:'意言古之善者多,故但述而行之,今之善者少故须作,作者欲善之多,无异于述也。”我认为对古代好的东西要记述,对现在好的东西要创造,不过是希望好的东西越来越多罢了。 (墨子像)以上是诛的基本字义,现代的影视剧中,出现了两个与诛有关的词汇,比如《琅琊榜》中的“诛心”以及《让子弹飞》中出现的“杀人诛心”,这两个词,虽然都有“诛心”一词根在内,但其中“诛”字的用法却不相同,由此导致“诛心”这一词根的意义也有所差别,因此,我们稍加解说如下:“诛心”这一说法,最早的典故出自《后汉书·霍谞传》:“ 《春秋》之义,原情定过,赦事诛意,故许止虽弑君而不罪,赵盾以纵贼而见书。”意思是说:(我)听说《春秋》之义,根据案情确定罪过,宽赦事件本身而追究事件的动机。所以许止虽有弑君之罪但不追究,赵盾因纵贼而记载于史书。注意,这里说的是“诛意”,不是“诛心”,但意义基本相通。因此,后人基本把这个典故认为是“诛心”一词的出处,我们也基本认可。《后汉书》这个典故里又有两个《春秋》记载的典故,一个是“许止弑君”,一个是“赵盾弑君”,又要简单解释一下:“许止弑君”的故事是这样的:许悼公生了疟疾。五月戊辰日,喝了太子许止送上的药,因药力无效而去世,许止因为不懂尝药的重要性,进药而害死了国君,所以《春秋》加“弑”字,说“许世子止弑其君买。”(《鲁昭公十九年》)表示罪许止有事君不周之过,但他是无心的,所以并不追究过错。甚至《左传》还借“君子”之口道:“尽心力以事君,舍药物可也。”意思是说只要忠心事君,即使不进汤药亦可。也就是说,史书原谅了许止弑君的事实,因为他的心里是没有杀害君主的心理的,这就是“赦事诛心”的原则。 (《左传·鲁昭公十九年》)“赵盾弑君”的故事出自《左传·宣公二年》,大意是这样的:晋国执政正卿赵盾与晋灵公不能相容。赵盾将军政大权集于一身,晋灵公荒淫无道贪图享乐。晋灵公看着自己被架空,几次欲害赵盾而未能得逞,赵盾自危,便逃亡,但是,赵盾还没有逃出晋国,赵盾的堂弟(一说堂侄)赵穿就弑杀了晋灵公而迎回了赵盾。晋国太史董狐在史书上记载:“赵盾弑其君”,并且在朝廷上公布。赵盾为自己辩驳说当时我还在外地没回来。而董狐却说道:您身为执政正卿,逃亡没逃出国境,回来了又没有讨贼,弑君的不是你又是谁?此言一出,赵盾哑然,只能叹气接受。文天祥《正气歌》里说的“在晋董狐笔”,就是指的这个董狐。 (赵穿杀晋灵公)孔子认为“赵盾弑君”是成立的,所以《春秋》只说:“晋赵盾弑其君夷皋”,算是给赵盾定了罪名,原因很简单:赵盾是国之正卿,相当于国家总理,而且凶案发生时他仍在国境之内,他应该对此事负责。再说了,赵盾回来之后并没有追究凶手赵穿,因此董狐由此而推测赵盾在心里认为晋灵公是该杀的,赵穿杀得对。也就是说,既然赵盾以行动透露出了“晋灵公是该杀”这种心理,那么赵盾就是弑君的凶手,这就“诛心”。电视剧《琅琊榜》里的“诛心”和《让子弹飞》里的“杀人诛心”有区别,区别在于“诛”和“心”的含义并不相同。《琅琊榜》里的“诛心”,“诛”用诛的本义,即指责。“心”指的是“动机”;《让子弹飞》里的“诛”用的是诛的引申义:“杀戮”。“心”指的是心理或精神。 (《让子弹飞》里的杀人诛心)于是我们就好理解了:所谓的“杀心”(或者说“攻心”),可以了解为打垮精神,击溃心理防线,所谓的“杀心(或攻心)”和“消灭肉体”相对应,字面上确实可以这么理解。所以《让子弹飞》把“杀人”和“诛心”连起来用似乎并没问题,不但要消灭肉体,还要打垮精神,甚至打垮精神比消灭肉体更重要。 (《琅琊榜》的诛心)所谓的“指责动机”指的是“动机论”,一般指一个人批评另一个人,不客观评论事实,而是对人不对事,纯从动机出发指责其“动机”。我们知道,动机实际上是纯主观的,只有当事者本人自己知道,诛心之论,往往让人百口莫辩。因此“诛心”这个词偏贬义,做诛心之论的人是比较恶毒的。所以《琅琊榜》中林殊说夏江“诛心”,其实也是对夏江的指责。“诛”的小篆写法如图: (诛的小篆写法) 赞 (0) 相关推荐 秦桧跪了800年,老婆跪像胸都被摸黑了,到底冤不冤呢 秦桧作为南宋以来中国800多年,最著名的大奸臣,一直都是被人唾骂的对象,而且秦桧被骂的规格还特别高. 普通的奸臣,大家提起他吐两口唾骂也就算了,但秦桧的待遇可就高多了,普通人都是活在书本里,但他却是活 ... 成语故事——董狐之笔 董狐是春秋时晋国晋灵公在位时的一个史官. 晋灵公年纪很轻就继位为国君,不但幼稚,而且十分骄横.例如他在高台上用弹弓射击行人,以此取乐;他的厨子因为煮熊掌煮得不合口味,一生气竟把厨子杀了.国相赵盾,屡次 ... 中国历史故事----董狐的直笔 董狐,是春秋时晋国的一位史官.当时,晋国的国君晋灵公是一个骄横霸道的人.他七岁就即位为国君,长大后也幼稚无知,蛮不讲理.国相赵盾多次苦口婆心地劝谏,但晋灵公根本不听,日久,还对赵盾怀恨在心,几次三番设 ... 晋国大臣赵盾:自管生前功与利,不管死后身与名 赵盾是晋国继晋文公之后的又一个有能力的人,不过他并不是晋国的君主,而是晋国的大臣.赵盾历经了晋国的三代君主,为晋国奉献了自己的一生.赵盾是春秋时期的晋国人,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战略指挥家.在晋文公之后 ... 《说文解字》397课:“谆谆教诲”中的“谆”,你读对了吗? 接着我们的<说文解字>课程,本课讲"言"部的两个汉字:"詖.諄".这两个字在现代汉语简化为"诐.谆",其中"谆&quo ... 说文解字第三课 基础入门象形字与笔画字 视频内容:说文解字第三课 象形字与笔画字 主讲人:太乙归来 文字自天皇伏羲字圣仓颉应用公行以来,到秦始皇,近三千年时间,一直在更新变化.据泰山刻石记载,自仓颉字圣至秦皇以来有七十二代文字,没有一代是一 ... 《说文解字》438课:成语“燕翼诒孙”的“诒”怎么读,是什么意思? 接着我们的<说文解字>课程,本课讲"言"部的五个汉字:"(言+作).謺.謰.謱.詒."其中,"詒"在现代汉语简化为"诒 ... 《说文解字》372课:细说“拘”,不拘一格的“拘”如何解释? 本课讲"句"部的一个汉字:"拘".因为现代汉语部首检字法取消了"句"部,因此<说文解字>"句"部汉字均归入其 ... 《说文解字》291课:细说“彼”字 接着我们的<说文解字>课程,今天讲"彳"部的两个汉字:忂和彼.这两个字中,"彼"字是1988年国家语委<现代汉语常用字表>所列的常用汉字 ... 《说文解字》第二课,跟神明有关的几个汉字 <说文解字>系列刚写了第一篇,就有些私事需要处理,胡乱忙了近20天私事,很多朋友通过后台关心和询问,担心我就此中断了这个系列,现在终于可以静下心来再接着<说文解字>了,我保证会 ... 《说文解字》306课:细说“延”字 <庄子·胠箧>中有一句:"今遂至使民延颈举踵曰:'某所有贤者',赢粮而趣之."意思是:现在甚至于使人民伸长脖子,举起脚跟,说:'某地方有贤人',担着口粮往那里去请教.后 ... 《说文解字》337课:细说“踐(践)”字 本课讲<说文解字>"足"部的一个汉字:"踐","踐"字在现代汉语简化写作"践",是现代汉语常用汉字,因此需要 ... 《说文解字》313课:细说“齒(齿)”字 接着我们的<说文解字>课程,今天只讲一个汉字,就是"齒"部的部首汉字"齒"."齒"简化后写作"齿",&quo ... 《说文解字》239课:细说“逾”字 接着我们的<说文解字>课程,今天我们讲<说文解字>"辵"部的四个汉字:逾.遝.䢔.迮.其中遝.䢔.迮都是生僻字,只有一个"逾"字是现代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