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立平‖梦绕征战地,笔底涌风云 2024-08-06 17:20:04 梦绕征战地,笔底涌风云 图文/严立平 庚子盛夏,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举行"赏读廖振作品,重温革命情怀"读书会。作为一个后生晚辈和曾经受到廖振叔教育和培养的业余文学作者,我不由深有感触和思绪万千。家乡人民没有忘记一位游击战士出身的革命作家为党和人民亊业作出的奉献,没有忘记对红色革命历史的尊崇和弘扬;这是原中央苏区梅州不乏正能量的重要标志。 廖振叔在少年时代便积极投身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战争,他以闽粤赣边区的莽莽大山作战场,参加了大小七十余次战斗。革命胜利了,他仍然不能忘怀那战斗的岁月和牺牲的战友,希望战争的幸存者继续革命不停步。于是,他要追记这一切,诉说这一切。他拿起笔大胆尝试写作,边写边学。以蚂蚁啃骨头的精神,通过艰苦的劳作记录了烽火岁月。他的作品曾经风靡一时,在当时的一代青年中粉丝众多。今日回想往亊,不由百感交集。虽时隔近半个世纪仍然历历在目、记忆犹新。一九七三年夏天的一个周末,父亲送给我一本书,书名叫《石头娃子》。这天,平日沉闷寡言的他兴高采烈。他说,廖振同志是当年游击队伍里的小战士,他通过自学成了作家。这篇小说主人公石头娃子的原型既是创作者,也是我们这代人的缩影。他最近举家迁徒,从辽宁回到家乡来了。他舍弃城里比较安逸的工作和生活,重返家乡搞创作。从此,我从廖振叔的作品里认识了家乡梅州的红色革命历史,认识了渴望参军的石头娃子. 认识了穿过敌人封锁线、为游击队送盐的山妹子,认识了长年驰骋在闽粤赣边区的山野将军刘永生以及游击队员和山区百姓的光辉群像。那时节,战斗的少年时代既属于革命前辈,也是我们这一代人年轻时的集体记忆和激情燃烧。在我的记忆中,他是蹬一双解放鞋、手持猎枪穿山过岭,永葆游击战士活力的形象;他是一个与乡亲百姓亲密无间、心心相印的大叔,是一个长年套着手袖、辛勤伏案劳神的作家。他与当年洒遍游击战士鲜血的大山形影不离,他与作品中的英雄人物和故事同呼共吸、忧乐与共。廖振叔勤奋地书写血与火交融的历史,讴歌人民革命的胜利。他同时关注现实,一部长篇小说《天猎》顺天心、合民意,无情鞭挞官僚主义和腐败行为。贯穿于廖振叔一生的创作理念和主题,即是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打江山为了人民。他不是为了成名成家而写作,他毕生的创作实践与共产党的崇高历史使命紧紧联系在一起。廖振叔是一个战争造就的作家。上世纪八十年代起,他从文化局转任梅州市文联和作协的领导工作,在搞好自身创作的同时组织开展当地的文学活动。他经常教导来自各行各业的作者“搞文学创作不是为了个人扬名出风头,那样会走歪路。有意搞文学首先要端正思想、认真做事、诚实做人。”他一直都在强调为人与为文的内在联系,强调人品与文品的统一。他要求业余作者首先要恪尽职守,勿因图虚名而本末倒置。他提醒当医生的作者要拿稳和留心自己的手术刀,他要求当教师的作者,在耕耘自留地的同时、不要对学生作业潦草应付。他曾经对我直言告诫:要尊循人民邮电为人民的宗旨,不要心猿意马而遗失或错投邮件。在一些人看来,如此这般未免操心过度。其实这正是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敬业、诚信”的具体体现。廖振叔这样要求众多作者,他又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他用心搞好自己的创作,他毫无架子,与来自各行各业的作者一同耕耘,共尝苦和乐。他始终把文学看作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廖振叔始终保持赤子之心。在他的一生中,谋官非其所好,做人正直诚恳。做事倾情投入。他一如既往跟党走,始终“保持过去革命战争时期那么一股劲,一种拼命精神,把革命工作做到底。”近年来,牢记初心、不忘使命、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可谓语重心长、寄托殊深。这些号召和要求已经全党皆知、家喻户晓,而对于廖振叔而言,却是他毕生不折不扣的自觉实践。因此,我们今天缅怀和纪念廖振叔,不仅是对一个人的宣传和追思,同时也是“传承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的应有之义,他给我们这一代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我由此想起游击战士们当年常常唱起的一首歌—“背起背包来,枪杆挎上肩。大踏步走向前,跟上队伍来。”我们的革命老前辈以坚定的脚步走在前进的队列,奋战在万山丛中。“星光映着韩江,月色媚着铜鼓嶂。我们雄壮的粤东健儿,英勇奔向解放战场…”这支跋山涉水、日夜兼程的队伍终于迎来新中国的曙光,而且不断前行直至永远。翘望梅州山川,有一行红色的脚印始终铭刻在心头,时时都在警策我们这一辈以及后辈要大踏步跟上,不要落后。 图文:严立平 作者简介:严立平(网名:千里邮缘),梅州市红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等职 赞 (0) 相关推荐 (罗先成)红色五龙山 叙永文化精彩,尽在永宁古韵.敬请点击永宁古韵关注. 红色五龙山 文/罗先成·图/万中华 在叙永县城西南43千米处的黄坭镇境内,有座建于的清代古庙.相传有五条龙汇于此,庙建于龙塘侧,故取名五龙山. 五龙 ... 新四军历任首长——陈毅军长(13) 油山垦殖场的"烈士树".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时期许多红军战士和革命群众被吊死在这棵树上. 4月中旬,陈毅和项英在大余县西部长岭召开军政干部全体会议,针对队伍中存在盲目乐观.盲动主义.悲 ... 心中的九岭村(5) 在上九岭,我注意到礼盛家的几间老房子维护得很好,维修的痕迹清晰可见,之前斑驳的门面已粉刷过了,老式窗棱子经过改装,装上了窗纱.配有窗帘.曾培育出两位游击战士的老房子,几十年如一日坚守初心,稍作修整后 ... 温岭坞根: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二师的诞生地 寻访红色"第一"记忆,今天我们走进温岭坞根,了解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二师的创建与发展历史,回顾那段可歌可泣的壮丽史诗. 记者 王昌源:寻访红色第一记忆,汲取红色力量.今天,我们来到 ... 抗日女英雄李林:把最后一颗子弹给了自己,牺牲时怀有3个月身孕 一更历史 不点蓝字,我们哪来的故事? 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平鲁区文昌东街,有一座远近闻名的烈士陵园.朔州市平鲁区文昌东街,其前身是平鲁县烈士陵园. 2002年,经全国侨联倡议,将平鲁县烈士陵园改名为李林烈 ... 严立平‖故园今昔梅花梦【客都推荐】 故园今昔梅花梦 图文/严立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惟有暗香来.(宋·王安石) 这是我记忆深处不时浮现的一幕:远山空濛,云天迷漫:门前竹树丛中梅花点点,恍如银色的星斗,在清冷的微雨里梦 ... 严立平II罗田山水写春秋,李金发始终怀恋着梦里的故乡【客都原创】 站在梅州城头翘首南望,那是一片连接天际的苍莽群山. 梅南,质朴而诗意的名字,红色革命的堡垒,古典而温馨的家园. 沿206国道前行不出二十公里,往左拐进入村道.忽然峰回路转豁然开朗:青青田野悠悠淸溪,依 ... 严立平‖著名革命诗人蒲风(连载·一) 著名革命诗人蒲风(连载·一) 文/严立平 简 要 说 明 这是历史不是小说.本文是<岭南文化知识书系>选题之一 (待出版), 共十章 约3万8千字,拟逐日发布.该书系写作要求&qu ... 严立平‖著名革命诗人蒲风(连载·二) 著名革命诗人蒲风(二)古城雷声 文/严立平 (接上)1925年,古城梅县风雷激荡,大革命浪潮汹涌澎湃. 时值第一次国共合作,国民政府在中共广东区委帮助下,以黄埔军校师生为骨干组成东征军,分别在2月和1 ... 严立平‖重走红军路,又访轩外村 重走红军路,又访轩外村 文/严立平 轩外村地处梅江河西岸. 九十二年前的一个秋夜,朱德军长率领六千余红四军将士在村头轩坑渡口涉水过江,进入梅南九龙嶂革命根据地,掀起梅州土地革命的浪潮. 六千 ... 严立平‖圳水流岗上,松坪起洪波 圳水流岗上 松坪起洪波 文/严立平 阴那山高,梅江水长.山间河岸分布着客都人家. 沿省道s223线从梅城东去20余公里,忽见路旁古榕参天.浓荫蔽日,右边村道通往一个古村落--松坪村. 有一首山歌这 ... 严立平‖新田传故事,梅水证沧桑 春风春雨唤醒大地,唤醒沉睡的往事. 3月16日这天,地处梅丰边界的梅江区西阳镇新田村同时迎来两队访客:梅州日报记者和市红色文化研究会调研组.历史作证,这个山坳里的村庄在风雷激荡的年代有过不平凡的身世: ... 严立平‖寻访程旼故里感怀 寻访程旼故里感怀 文/严立平 (一) 一朝挥别大江边,情系南方地和天. 自从程公筑庐后,荒蛮河岳谱新篇. (二) 进为良相梦难圆,欲效陶潜仿半仙. 抬眼犹看庶民苦,苍生忧乐总萦牵. (三) 化人以德释 ... 严立平‖那一方山水【客都原创】 那一方山水 文/严立平 华年如梦,那一方山水始终留在心头. 青山依旧,几度夕阳. 莽苍苍的群山渐渐褪尽了一抺残红,变幻万端的云霞伴随落日远去.倦鸟归巢了,点点撒在山涛林海:天空低垂了,团团如伞的绿树已 ...